濟川村

濟川村

濟川位於福建省仙遊縣石蒼境內,古名“漈坑”,又名濟水,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漢代古村落。濟川地處仙遊、永泰交界,古時仙遊入永泰,就經過濟川,迄今還留有一條千年古道。村內風光秀美,有千年古樹樟抱榕、禹門奇觀三級浪、宋代古塞石鼓山、漢橋古桂千里香等眾多自然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2008年1月,濟川被福建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2014年3月,濟川入選國家級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成為莆田市首個獲此殊榮的鄉村。 2014年11月,濟川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成為莆田市首個獲此殊榮的鄉村。 濟川村自漢至今,歷史悠久,古蹟甚多:有愛雲古墓,千年古樹樟抱榕,雲頂古剎,宋井、宋橋,天堂宮媽祖廟,青龍橋,宇茂故居,雲山書院,禹門三級浪、石官帽、石水勺……。這些文物古蹟、自然景觀不但可供旅遊者欣賞,更有考古價值。

建築景觀

濟川村自漢至今,歷史悠久,古蹟甚多:愛雲古墓,千年古樹,雲頂古剎,宋井、宋橋,天堂宮媽祖廟,青龍橋,宇茂故居,雲山書院,禹門三級浪……。這些文物古蹟、自然景觀不但可供旅遊者欣賞,更有考古價值。其中與宋橋相鄰的“南國奇珍”樟榕合抱,被列入縣級保護。濟川因擁有眾多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故成立濟川風景區籌備會,開發旅遊資源,發展旅遊事業。濟川風景區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筆墨,有葉飛“濟川風光”的題詞,有作家許懷中、陳漢武、畫家周秀廷、林仁中等前來採風、作畫,還留有許多遊客的題詠,雖是鴻泥雪爪,卻留下華章美文。近日台灣國際詩人林恭祖來濟川旅遊觀光,對濟川風光備加讚賞。過去的濟川村系偏僻山村,交通不便,生活、生產資料均靠肩挑。改革開放後,面貌大有改變:耗資20多萬元的徐溪大橋橫跨徐溪兩岸;3.8公里水泥公路橫貫全村;三層的村部大樓矗立在濟川村中心;三層十二間可容納500多學生的教學大樓及四層教師宿舍均告落成。近四年,民眾集資在該村壩塘實施“造福工程”,解決了135人的住房問題。此外,原建在徐溪溪畔的清代觀音亭地勢卑下,年久失修,已告坍塌,現移建隔頭,亭邊增築蓮池、噴泉,亭景更顯美觀。該村三級浪落差一百多米,解放初期民眾集資在此地建立42千瓦水電站一座,解決全村照明、加工用電問題。大路邊水庫儲水量達20萬立方米,可灌溉百畝旱田。

物產經濟

該村果樹、林、木、竹、礦產資源豐富,單枇杷一項,栽植面積就達4500多畝,每年可收益200多萬元,成為當地的經濟支柱產業。屏山(白石寨)葉礫石礦藏豐富,可以露天開採。投資六億多萬元的金鐘水利樞紐工程,就座落在該村粗溪地帶,該工程被稱為莆田市的“後備水缸”,它對拉動該村旅遊業、促進當地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將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生態旅遊

濟川村,隸屬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石蒼鄉。

濟川村 濟川村

濟川,古名“漈坑”,又名濟水,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漢代古村落。濟川地處仙遊、永泰交界,古時仙遊入永泰,就經過濟川,迄今還留有一條千年古道。村內有宋代天堂宮、宋代古橋、宋代古井、千年古樹、雲頂岩、狀元亭、鄭氏書堂遺址、於茂故居等眾多人文和自然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深山藏古村,世人未曾識。濟川處在福建仙遊風光秀麗的萬山叢中,是一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漢代古村落,古寨、古井、古橋、古樹、古剎、古樓很自然地分布山間,散發著濃濃的歷史文化氣息。

石蒼濟川,一個僅從名字聽來就感覺很自然的地方。這裡不僅有旖旎的原始風光,還有眾多的文物古蹟。有南宋乾道年間狀元鄭僑年輕就讀的雲頂岩寺,有宋代古寨石鼓山,有明建清修的林宇茂宅等。也因此,我國著名將領葉飛留下了墨寶“濟川風光”。

儒、釋、道在這裡交融,耕讀傳統在這裡發揮到極致,使得科第文化興盛一時。時至今日,這裡讀書依舊蔚然成風,一個小小山村,走出300多位專家學者,2位博士後,5位博士,22位碩士。

2008年1月,濟川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2014年3月,濟川村入選國家級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成為莆田市首個獲此殊榮的鄉村。

濟川古村

濟川村 濟川村

從莆田市區出發,沿著瀨榜路西行,車進鐘山鏡內,便在崇山峻岭中穿行。

過鐘山,進石蒼,入濟川。迎面第一座山,高聳雲端,乃濟川第一奇峰,有一個很詩意的名字,筆架山。此山有三峰,中為高,兩為低,遠眺酷似一巨型筆架,故得名。

筆架山下,一條名粗溪的溪流從西向東川流不息,群山倒映,層林盡染,如詩如畫,同行的朋友皆道奇哉。

過金鐘湖(金鐘水庫),不一會就到了濟川村口,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大片鱗次櫛比古民居,有股身處歷史時空的錯覺,只不過中間隔了兩千年。

峰巒疊嶂,民居成片,秀美的景色讓大家忘卻兩個多小時旅途顛簸的疲倦。

古稀老人林開崇熱情為我們引路,老林很健談,一路上如數家珍地為我們介紹濟川的人文地理。

濟川,古曰沶水,又名濟水,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漢代古村落。濟川地處仙遊、永泰交界,古時仙遊入永泰,就經過濟川,迄今還留有一條千年古道。村內有宋代天堂宮、宋代古橋、宋代古井、千年古樹、雲頂岩、狀元亭、鄭氏書堂遺址、於茂故居等眾多人文和自然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濟川村 濟川村

穿越千年尋幽古

悠悠千年古村落,濟川留下諸多古蹟,不少美麗的故事代代傳誦。

“祭坑卿監無人識,雲頂山前出狀元”這一傳說讖語,道出了濟川的人傑地靈。雲頂山也叫雲頂岩,據說有石室十餘處,曾有隱者棲於此,分別有化蟒岩、釣月灣、聞猿洞、眼雲閣等雅稱。山上有一古剎,名雲頂岩寺,建於宋乾道年間,已近千年,寺內留有《雲頂岩記》石碑,為明代狀元柯潛游該寺時所作。狀元亭是為紀念南宋狀元鄭僑而建的,現存一雕刻著鄭僑騎馬出行的石刻。歷史記載,鄭僑生於興化縣,少年時在此讀書,南宋孝宗時,北上臨安應試,考中狀元。

村中一宋代古井千年不竭,依舊甘甜爽口。據載為宋治平三年(1066)挖掘,深39.5米,井沿有圓形欄桿,井口直徑100厘米,高70厘米,井圍上有宋代刻字。另一宋代古橋也保存完好,單墩二孔,刻有石橋銘,應為1067年左右建。

濟川村 濟川村

在村部邊,有一宋代天堂宮,祀媽祖,有明代建築原構。廟內匾額“護國庇民”系明代進士、尚書林堯俞所書。在深山中建有海神廟,足見媽祖精神深入人心。天堂宮斜對面的山麓,一片古民居邊,有株已編入《中國旅遊奇觀》的“南國奇珍”樟抱榕古樹,高20多米,直徑3米多,胸圍達十一米,冠徑20多米。因此樹中為榕樹,兩旁為樟樹,恰似“一身兩臂同根生”,又稱“合歡樹”。據介紹,像這么大的雙生樹,全國僅發現兩株。

而雲頂岩前的鄭氏書堂遺址更是見證了濟川農耕文化的興盛。書堂為梁陳時來莆開學的南湖三兄弟鄭露之弟鄭淑所創,他由廣化寺前的南湖遷居於此後,開堂收徒講學,廣育人才,為濟川悠遠深厚文化積澱寫下絢麗的一筆。

金鐘高峽出平湖

過去的濟川地處深山,交通不便,村民的生活生產資料都得靠肩挑。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這個小山村,村民出行有了水泥路,看上了有線電視,日子越過越好。

近年來,這裡更因正在建設中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金鐘水利樞紐工程,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濟川這個千年古村落,古村逐漸熱鬧起來,不時還有遊人來探訪。

金鐘水庫,被譽為莆田的“第二水缸”,建成後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莆田東南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是莆田建設現代化工業、港口和旅遊城市的理想供水水源點。水庫大壩就位於大樟溪支流粗溪中游,即濟川村金鐘自然村溪段上,壩址上游控制流域面積200平方公里,建成後壩高97.5米,將攔蓄粗溪上游年來水量2.18億立方米的水源。

庫區群山環繞,山勢聳拔雄偉,奇峰異石多姿。濟川人已把未修好的水庫起了個很詩意的名字“金鐘湖”,只待水庫修好後開闢水上旅遊項目。

金鐘水庫所在的粗溪,是莆田主要溫泉帶之一。已開鑽五處,發現兩處百米深在我省都罕見的溫泉,水溫達85度,自流時日出水量430多噸,加壓下可達1000噸。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文化名村繪美景

歷史文化名村是活著的歷史,一部濃縮的地方史。

拿到這塊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牌子後,濟川人備加珍惜愛護,自發成立了一支由熱心村民組成的古村保護小組加以宣傳保護。

濟川村 濟川村

濟川西毗菜溪岩(距10公里),北接永泰青雲山(距30公里),南鄰麥斜岩、九鯉湖(距15公里),東連湄洲島(距55公里),隨著仙遊旅遊公路的貫通,加上眾多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給濟川歷史文化名村特色旅遊發展帶來機遇。濟川人沒有坐失良機,已成立風景區籌備會,近十年來,已為旅遊投入千萬元,用於修路、修繕文物等。

在探訪中知道,濟川已在籌劃未來美景,爭創福建乃至全國的特色景觀旅遊名村。規劃中的特色旅遊有:利用屏山等四個宋代古寨,建成讓遊客體驗返樸歸真的休閒區;利用罕見的金鐘溫泉,建成溫泉療養區;利用茵香種植園、數千畝天然林,包括冰川時期古植物桫欏、珍稀植物紅豆杉、珍奇動物金鑥豹、白鶴等建成自然生態區;利用金鐘水庫蓄水後形成的壯麗風光,開展高峽平湖之旅;利用將軍城至五星二十公里奇特溪道,開闢漂流健身運動。此外,還可利用濟川革命老區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開展紅色之旅。

如今的濟川,雖歷經千年滄桑,卻更加奮發勃勃生機,村前小河依舊流水潺潺。再次站在村口,望著這個古老的村落,耳畔傳來國小子朗朗的讀書聲,已不知身在現代還是古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