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牛奶

激素牛奶

激素牛奶指激素過量的牛奶,一些追求高產的人為催奶方法,會導致牛奶里的雌激素越來越高,而且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生長激素成分。研究顯示,牛奶和乳製品是人類攝取雌激素的主要來源之一。雖然,目前科學界對牛奶中激素和人體健康的研究還不明朗,但牛奶中激素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威脅確實不容忽視。

概況

牛奶中本來就含有雌性激素,奶牛分泌乳汁的多少與身體內的激素含量有關。為追求經濟效益,一些奶牛飼養企業想盡辦法改變千百年傳統的奶牛養殖方法,導致牛奶激素過量。

為增加牛奶產量,奶牛養殖者可能減少牧草飼養奶牛,而用含動物蛋白的高蛋白飼料飼養,這些高蛋白飼料增加了奶牛體內的雌激素含量,並有可能增加牛奶中雌激素含量。

現代奶牛生產中,奶牛在生產後三個月即可進行人工受精,替代了自然交配,幾乎在整個懷孕期間持續泌乳,尤其是妊娠後期,其血清中雌激素水平顯著提高,牛奶中的雌激素也隨之增加。據估計大約75%的商業化牛奶來源於妊娠奶牛。

另一方面,為了提高產量,奶牛養殖者給奶牛注射激素催奶劑,人工誘導奶牛泌乳。國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李濤博士說,對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已成行業潛規則。一般就是對奶牛進行肌肉注射。奶牛場的工人經常幫奶牛按摩乳房,別以為那是人性化的管理,其實是為了緩解奶牛乳房脹大時所產生的不適感。這跟人類等其他哺乳類動物催奶的原理是一樣的。美國加州一些奶牛場給奶牛注射“控孕催乳劑”,使奶牛不懷孕就大量產奶,其產量竟然能夠達到自然產奶量的10倍之多。此外,美國還會給奶牛注射生長激素rbGH,使用了“牛奶激素”之後,最高可增產20%。

危害

致癌

有多項研究報導,牛奶及乳製品消費增加了男性前列腺癌發生的危險度。90年代,歐洲國家均發現正常男性精液質量有所下降。中國也有報告顯示,1981年至1996年間,正常男子精子的質量有所降低,雖然其質量較西方國家高,但其下降速度較快。總之,縱觀過去50年,人類精子的數量下降了約50%。另外,在此期間,睪丸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在許多國家睪丸癌已成為年青人的常見腫瘤。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導,在許多國家,與雌激素有關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發病率也明顯增加,乳腺癌已成為女性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的發生與乳製品等的消費呈正相關,並認為飲食中的脂肪是乳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加拿大對牛奶的分析報告認為,rbGH的使用增加了牛奶中IGF-1的含量。有一些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IGF-1似乎與前列腺癌等癌症有一定關係。如果食用該牛奶或其製品,患前列腺癌或更年期乳腺癌的幾率將增加。

性早熟

青春期前兒童體內產生雌激素少,對於外源性激素敏感性較高,暴露於外源性性激素對於其是危險的,可能使其生長加速或出現乳房發育等。一項國外的研究表明,對幼年雌鼠注射雌二醇(雌激素的一種),會導致小鼠性早熟。

飲食分類導航

飲食是一種文化,而中華美食則譽滿天下。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來,人們經過不斷的總結已形成了中華美食的八大菜系,即魯、川、粵、閩、蘇、浙、湘、皖流派。
食物中毒黑心食品食品安全各國飲食
烹飪飲料飲食工具
食品安全食品科學飲食文化美食
食譜餐飲食物美味
中國美食飲食節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