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玉

澳洲玉

澳洲玉為一種綠玉髓(Chrysoprase),又稱南洋玉,因產於澳大利亞而得名。我國又稱之為“英卡”石。 澳洲玉因含氧化鎳而呈蘋果綠或粉綠色,質地細膩均勻,顏色均勻單一,半透明,H=7,G=—2.58一2.64。澳洲玉的顏色雖為綠色,並較鮮艷,但綠色不實,無綠色色形,綠色分布較均勻,有漂浮感,鮮艷之中有嫩的感覺。澳洲玉色似翡翠,但它的顏色無翡翠的色形、色度、色調的變化。澳洲玉的顏色太均勻,呈生蘋果綠,很少深綠色,很像塑膠,綠色表現的不實,分布相當均勻,無綠色形狀,綠色之中閃黃色調,綠色並有飄浮感。

形態特徵

澳洲玉澳洲玉

澳洲玉色似翡翠,但它的顏色無翡翠的色形、色度、色調的變化。澳洲玉的顏色

雖為綠色,並較鮮艷,但綠色不實,無綠色色形,綠色分布較均勻,有漂浮感,鮮艷之中有嫩的感覺。它與人工處理的綠瑪瑙的區別是:人工綠瑪瑙為艷綠色,且綠中閃藍。

由於顏色翠綠,頗得人們喜愛。它有一定透光性,顆粒細,價格較低,曾經迷惑了一些人。其實它是一 種隱晶質的SiO2,在礦物學中稱玉髓或石髓。 澳洲玉嚴格來講不能稱玉,應是綠色的玉髓,澳洲玉色似翡翠,但它的顏色無翡翠的色形、色度、色調的變化。澳洲玉的顏色雖為綠色,並較鮮艷,但綠色不實,無綠色色形,綠色分布較均勻,有漂浮感,鮮艷之中有嫩的感覺。它與翡翠不同之處有:

概述

澳洲玉澳洲玉

澳洲玉為一種綠玉髓(chrysoprase),因產於澳大利亞而得名。我國又稱之為“英卡”石。

澳洲玉與翡翠的區別

澳洲玉澳洲玉

澳洲玉嚴格來講不能稱玉,應是綠色的玉髓,它的外觀頗似翡翠,但與翡翠不同之處有

澳洲玉的顏色太均勻,呈生蘋果綠,很少深綠色,很像塑膠,綠色表現的不實,分布相當均勻,無綠色形狀,綠色之中閃黃色調,綠色並有飄浮感。

翡翠翡翠

比重為2.60的澳洲玉比翡翠的比重(3.24~3.43)輕得多。只要在手上掂量一下,就有明顯的差別感

澳洲玉的折射率為1.55,比翡翠的折射率為低。

澳大利亞簡介

澳洲玉澳洲玉

澳大利亞(Australia)是全球土地面積第六大的國家,國土比整個西歐大一半。澳大利亞不僅國土遼闊,而且物產豐富,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是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澳大利亞擁有很多自己特有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奉行多元文化,大約四分之一的居民出生在澳大利亞以外。澳大利亞也是一個體育強國,是全球多項體育盛事的常年舉辦國。澳大利亞有多個城市曾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地方之一。澳大利亞是G20和多個國際組織的成員,也是最早倡議成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國家。

國家概況

澳洲玉澳洲玉

國名: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

首都:坎培拉(Canberra)

面積:7,692,000平方公里

人口:2250萬人(2011年)

國慶日:1月26日(1788年1月26日,英國人在澳大利亞建立第一個殖民區)

貨幣:澳大利亞元

宗教:無宗教信仰或宗教信仰不明人口占20.2%,聖公會教徒占21%,羅馬天主教教徒占27%,其他基督教徒占21%,5.9%信奉佛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等。

最大城市:悉尼(Sydney)

主要城市:悉尼、墨爾本、坎培拉、布里斯本、阿德萊德

國家類型:已開發國家國民構成:澳大利亞是一個多民族的移民國家,1973年,澳大利亞廢除了白澳政策,1975年,澳大利亞通過了《反種族歧視法》。由於跨民族、跨種族之間的通婚,民族與人種的界限變得模糊,澳大利亞自2001以後已經不再用人種或民族對國民進行統計或分類。在2006年的人口普查,澳大利亞國民只需申報他們的父母是在什麼國家出生的。根據2006年人口普查的結果,澳大利亞國民的構成是(排名前十的國民構成):

澳大利亞人的後裔:31.13%;英格蘭人的後裔:29.65%;愛爾蘭人的後裔:9.08%;蘇格蘭人的後裔:7.16%

義大利人的後裔:4.29%;德國人的後裔:4.09%;華人的後裔(華裔):3.37%;土著居民:2.30%;

希臘人的後裔:1.84%;荷蘭人的後裔:1.56%

玉的鑑別

玉器可分為軟玉和硬玉兩種,硬玉又名翡翠。從化學成分來看,軟玉是含鈣、鎂和鐵的矽酸鹽,而硬玉則是含鈉和鋁的矽酸鹽。

下面介紹鑑別真假玉器的一些常用方法:

1.水鑑別法

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狀,久不散者是真玉。

2.手觸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涼潤滑之感。

3.觀察法

將玉對著光亮處觀察,顏色剔透、綠色均勻分布的是真玉。

4.舌尖鑑別法

舌尖舐真玉有澀的感覺,而假玉則無。

5.硬度法

美工刀的摩氏硬度是5。不管是軟玉還是硬玉,摩氏硬度都高於5,因此美工刀是刻不動的。

此外,還可以用放大鏡觀察,主要看有無裂痕,有裂痕的其價值大減。

玉石的品質鑑別

鑑定玉的品質,有六條標準,即“色、透、勻、形、敲、照”。

1.色

玉以綠色為最佳,紅、紫二色玉石的價值僅為綠色玉石的1/5。玉當中若含紅、紫、綠、白四色,稱為“福祿壽喜”;若只含紅、綠、白三色,則為“福祿壽”。色澤暗淡、微黃色的為下品。如果是單色玉,以色澤均勻的為好。

2.透

透明晶瑩如玻璃,沒有髒雜斑點,不發糠、不發澀的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則分別稱為中級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帶有紅、綠、白三種顏色的玉才稱為翡翠玉。到了現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並帶綠色的居多。

3.勻

玉的色澤重在均勻,雖含白、綠但色澤不均勻的,則價值很低。

4.形

玉石的形狀可根據不同的審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樣式,無特殊標準。一般地說,玉石的個頭愈大愈好。

5.敲

玉當中常有斷裂、割紋,一般不易觀察到,如果用金屬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輕輕拋在台板上,可以從聲音的清濁辨出裂紋存在與否。聲音越清脆越好。

6.照

玉當中有肉眼不易發現的黑點、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鏡照一照,便可一覽無餘。

玉的品質可分為10級,每一級又可細分為上、中、下3檔。其中,白玉無論其色澤好壞,透明度如何,價值都是最低的。

天然玉石的特點是略呈淺色,而不帶有淺藍色(俗稱邪色)。另外還有一種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鹽水製成,外觀頗似深色“老坑玉”。鑑定的方法很簡單,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輕重,或用天平稱量,重者為真玉。

目前,市場上常常混雜一些加工精湛的假玉。辨別假玉的一般方法是看、聽、測。

1.看

主要看晶體透明度、內部結構、光澤等。真玉透明、油脂光澤,花紋自然,內部纖維狀態是不易模仿的。

2.聽

真玉聲音清脆,人造假玉聲音發悶。

(3)測

主要是測硬度。以玻璃板(摩式硬度5.5)為標準,除岫玉、綠松石外,一般都能在玻璃板上劃出條痕,而玉石本身絲毫無損。假玉一般較軟,劃不動玻璃。

常見的假玉一般用塑膠、玻璃加工而成,它們都是非晶質材料,硬度低,密度小,還有材料本質的特徵。如塑膠能用鋼針挑得動,或能刻出劃痕,拿在手中輕飄。玻璃在燈光或陽光下內部顯示氣泡,偏光鏡下顯示非晶質性(轉動時無周期性的明暗變化),有原料製作漩渦狀條紋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