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白陵園

潮白陵園

潮白陵園坐北朝南,地勢平坦,開闊的環境使逝者與天地相容。經北京市建築設計院數位專家的匠心獨運,由十幾個單體精妙構思建築而成的潮白陵園依勢而築,莊重古樸,達到了自然美與人文美的有機結合。與其它陵園有所不同的是,潮白陵園不僅擁有獨特的文化底蘊,而且與潮白烈士陵園、順義殯儀館有機結合,三位一體、館園合一,做到文化、溫情與教育的和諧統一。

潮白陵園潮白陵園

概況

不是夜晚,而是光明;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不是空虛,而是永生……

葬書》云:“葬者,乘生氣也”。先人皆選擇風水寶地安葬先輩,以圖保佑後人安康得福。古城順義歷史悠久,以唐指山風景區、秦漢古城遺址等多處名勝古蹟享譽北京。位於城東,地處潮白河畔,始建於1993年的潮白陵園在千畝林區與萬樹環抱之中,飄逸著素雅安詳的清香。

潮白陵園坐北朝南,地勢平坦,開闊的環境使逝者與天地相容。經北京市建築設計院數位專家的匠心獨運,由十幾個單體精妙構思建築而成的潮白陵園依勢而築,莊重古樸,達到了自然美與人文美的有機結合。

“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每逢春季,園內綠樹成蔭、黃菊馥郁、鮮花爭艷、群齊鳴,置身於此如同置身於自然畫之間;而曲折環繞的樓閣亭台、雄偉的牌坊更是獨顯匠心。在曲徑通幽的園路中漫步,清香飄逸,音樂環繞,完美的景色構築出“生如春花之爛漫,逝如葉之靜美”的意境。在這裡,安魂息魄,是逝者之幸;恩澤後人,為後輩之福。潮白陵園,讓每一位置身於此的生者,都能切身感受到回歸自然的祥和與安寧,讓每一位長眠於此的故者,都能得到靈魂的完美升華。

與其它陵園有所不同的是,潮白陵園不僅擁有獨特的文化底蘊,而且與潮白烈士陵園、順義殯儀館有機結合,三位一體、館園合一,做到文化、溫情與教育的和諧統一。

縱觀潮白陵園,獨具匠心的設計中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實現了園區與環境的完美結合;園林式的總體布局又傳承了中國古典建築的精髓,保留了民族傳統之神似;同時將現代藝術溶入規劃設計中,體現了現代風貌,從真正意義上成為百姓可以信賴的萬壽之園。

淵源流長的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形成了我國燦爛的文化傳統。人民對於衣食住行、生老病故都有傳統的文化模式。隨著經濟發展,墓葬事業亦應有所革新。

陵園結合了政府興辦的特點,突出陵園的公益性和經營性,使之成為具有人文景觀的現代新型墓園。全館規章制度健全,職工掛牌上崗,24小時值班服務。在公開收費的基礎上,並對社會困難群體喪葬費用採取減免政策。實現了從接運遺體到骨灰安葬的一條龍服務,做到接運遺體當天火化,當天安葬。潮白陵園,一切以人為本,向逝者的親友提出“全方位的溫情服務”理念,讓人性的光輝充滿愛心。

“京畿蓬萊化仙境,潮白沃土慰英靈”。夕陽西下,芳草萋萋,天籟含情,走進這素雅的人間感悟之地,身邊展示著萬千生命智者的立體檔案。坐在亭台之中小憩片刻,傾聽和風細雨,與逝者靈魂相交。園林內垂拂的細柳、假山碧水間緩游的兒,是一種除去心中雜念的安寧,是對人生思念回憶的緩緩平撫。再次審視陵園的主題雕塑:此時,思想與情感,一切都沉浸在感慨之中。

生命如同廣闊海面上航行的小船,在生生不息的循環中,離世並不是行程的結束,而是又一個漫長旅途的開始。潮白陵園,為這段旅程奉獻出最溫情的服務與照顧,使生命航程中休憩的旅站成為永恆的家園。

潮白陵園潮白陵園

殯儀館簡介

順義區殯儀館始建於1972年,與潮白陵園融為一體,館、陵園合一,1997年~1998年進行了新館改造,建設成為一座設施先進、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殯儀館。順義殯儀館於1999年10月被民政部評為國家一級殯儀館,2002年7月在北京市率先通過了ISO9001和ISO14001國際認證,是北京市唯一一家集殯儀服務、火化和陵園安葬為一體的殯儀服務單位,多次被北京市評為“首都文明單位”和“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

殯儀館位於北京市東北郊,潮白河東側,距順義城區1000米、北京市區30公里,總占地340畝,交通便利,位置優越。

建築宏偉,環境優美。殯儀館主建築有辦公樓、業務樓、儀式樓。業務樓的業務大廳規模在全國同行業中居於前列,廳內有中央空調、休息室,可在廳內辦理喪葬手續,並出售各種喪葬用品。儀式樓設有火化間整容室、遺體冷藏室、三個大、中、小不同民族風格的告別廳,一間中等規模的往生堂,方便不同信仰的喪主使用。館內環境優美肅穆,建築氣勢恢弘。

先進的設備設施。全館有二十多台電腦聯網辦公,業務快捷準確並設有語音監控裝置;重要部位和崗位有錄像監控;殯儀館有十多台高中低檔殯儀車,全部是進兩年更新的,火化間、告別廳、休息室設有攝、錄像裝置,喪主可以直觀遺體火化情況;有先進的遺體冷藏櫃,微機控制的高檔火化爐。

完善的服務體系。殯儀館有各種檔次的殯儀車,不同規格的告別廳,高、中檔火化爐,能滿足不同層次民眾的需要,殯葬禮儀服務中心部門實現了接運遺體、遺體冷藏、整容、告別儀式、火化、墓地安葬、墓碑刻字、描金鑲金箔的一條龍服務,並有引導員免費引導,做到了接運遺體當天火化,當天安葬,為喪主節省了時間。
殯儀館還在望京、鼓樓、大鐘寺、首都機場、北大醫院、中日醫院、和平里、安定門、東郊、區醫院設立了多個服務網點,建立起了殯儀館和家屬之間的信息橋樑,更加的方便民眾,更有效的服務民眾。

高素質的專業隊伍。順義殯儀館歷來十分重視隊伍建設,2000年以來,與長沙民政學院殯儀系聯姻合作,招聘了多批優秀的殯儀專業大學生,殯儀館的人員整體素質極大提高。目前,殯儀專業人員達到60%以上,業務部門專業人員比例更是達到80%以上。專業的殯儀服務隊伍進一步促進了服務的規範化、人性化、專業化。業務人員統一著裝、掛牌上崗、規範服務,並在全市率先開展了多項殯儀相關的專業服務,吸引了國內同行多次前來參觀學習。

優質的服務。全館規章制度健全,從領導到職工,各崗位職責、服務標準明確具體,提供24小時服務。我們實行公開收費卡制度,收費公開,家屬自主選擇;對社會困難群體喪葬費用實行適度的減免政策;實行“給喪主的一封信”制度,徵求每一位喪主的意見和建議。實行十多項免費服務:免費為喪主提供查詢、諮詢服務;免費為喪主提供電瓶車接送服務;設有免費休息室;免費為喪主提供筆墨紙,書寫輓聯;免費修理家屬在殯儀館出現故障的車輛;開通“800”殯儀館付費24小時業務電話,家屬來電話殯儀館付費;免費為喪主提供急救藥箱,搶救極度悲傷的喪主;免費為喪主提供全程引導服務;免費為喪主提供停車泊位服務。

順義區殯儀館全體幹部職工以“喪主至上,服務第一”為宗旨,竭誠為喪主服務。

歷史改革

潮白陵園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它是由烈士陵園逐步發展而來的,具體介紹如下:

始建於1963年的順義區潮白烈士陵園位於順義城東、順平路北,座落在風景秀麗的潮白河畔。陵園占地6300平方米,環境清幽、莊嚴肅穆。

1970年民政局成立,烈士墓地由優撫科管理。

1972年殯儀館建立,為管理方便,由殯儀館管理烈士陵園的建設和護理等工作。

1986年,順義縣委決定,順義縣革命烈士墓地更名為順義縣潮白烈士陵園。

1988年初,由共青團縣委向全縣人民發出倡議,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募捐活動,並於清明節前建成革命烈士紀念碑;並舉行了盛大的烈士紀念碑揭幕儀式。

1993年,北京市潮白陵園經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正式營業。
為了方便管理,由潮白陵園負責潮白烈士陵園的維護和修繕等工作。

進入21世紀,區委、區政府和民政局領導更加重視潮白烈士陵園的發展與管理,民政局投資幾十萬元新建規格較高的墓碑14座,還建立了革命展覽室,收集館藏文物。為了更好的發揮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淨化心靈的“能源”基地的作用,陵園的工作人員在烈士紀念碑前擺放花圈、布置鮮花、安放桌椅,安裝音響等設施,及時對烈士紀念碑及烈士墓進行粉刷、描金。

潮白陵園從建園初期至今,形成了教育、殯儀、火化、墓地安葬、壁葬、骨灰暫存等三位一體的花園式單位,先後被市、區評為先進集體,首都文明標兵,精神文明建設標兵,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並於2002年獲得了ISO9001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是一個具有現代文化生態景觀的、高標準的殯葬單位。

為了更加全面地為親友服務,潮白陵園建立了潮白陵園網站,使在外工作學習而無法前往祭拜的親友可以通過潮白陵園的網站瀏覽和追憶往生者,可在網上點擊滑鼠為已故親友獻一束鮮花,點一隻跳動的蠟燭,以示紀念、緬懷。

潮白陵園,一切以人為本,向逝者的親友提出“全方位的溫情服務”理念,讓人性的光輝充滿愛心。

潮白陵園潮白陵園
潮白陵園潮白陵園

資質榮譽

*一級殯儀館* *殯葬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先進基層視窗單位* *先進單位* *先進黨支部* *先進企事*

*會員單位* *中國十大典範公墓* *首都文明單位標兵* *首都文明單位標兵2*

交通資訊

潮白陵園潮白陵園
公交路線:自東直門長途汽車站乘坐915路、918路、923路公共汽車,在“潮白陵園車站”下車,對面為潮白陵園接待站。

行車路線1:沿東直門“京密路”至“枯柳樹環島”,向右轉(順義平谷方向),沿“順平路”直行至“燕京立交橋”,從橋上右轉下橋,直行至順義區醫院十字路口右轉後直行至“東大橋”環島,過東大橋直行至潮白陵園。

行車路線1:沿東直門“京密路”至“枯柳樹環島”,向右轉(順義平谷方向),沿“順平路”過“燕京立交橋”第一個紅綠燈(民政局十字路口)左轉直行至丁字路口後再次左轉,直行至第一個十字路口右轉,然後直行至“東大橋”環島,過東大橋直行至潮白陵園。

路況信息:自“東直門”至“潮白陵園”總計三十公里為柏油路

行車路線:沿東直門“京密路”至“枯柳樹環島”,向右轉(順義平谷方向),沿“順平路”直行至“燕京立交橋”(橋上)直行過“潮白河大橋”(原稱彩虹橋)過橋後第一個紅綠燈左轉,行至下一個紅綠燈再次左轉,直行至潮白陵園。(由枯柳樹環島沿潮白陵園指示牌即可到達)

通縣——北關環島—往北走通順路—上燕京橋(平谷方向)

懷柔——十字路口紅綠燈(原為牛山環島,現已拆)—左轉向東—第二個紅綠燈右轉—到東大橋環島

昌平——西關環島往南見去百善方向的立交橋右轉向東行駛,直達到順義西門臥龍環島右轉向南見燈左轉直行,見東大橋環島。

四環、五環上京承高速—後沙峪出口

六環——(不上京承高速公路)—望泉橋—順平路(南法信路口) 辦事處地址(中國北京)聯繫電話(010)

鼓樓辦事處:東城區鼓樓東大街甲70號 51650448

東郊辦事處:朝陽區平房北街133號東郊殯儀館院內 51650443

東四辦事處:東四十條245號 51650445

機場辦事處:朝陽區首都機場急救中心西門 51650442

北大辦事處:廠橋西什庫大街北大醫院第二住院部 51650446

順義區醫院辦事處:順義區醫院太平間 69423220-3116

望京辦事處:51650449

潮白陵園潮白陵園

名人名墓

高冠華和他的花鳥畫

高冠華(1915-1999),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江蘇南通人。高冠華是一位造詣深厚、功底紮實、修養全面、詩書畫兼長、風格獨特、頗具創意的花鳥畫大師。中國美術學院一件出版物《畫壇集粹藝花增輝》上曾對高冠華有過如下概括評介:“高冠華是潘天壽先生的入室弟子,功力深厚,能詩、書、畫融為一體,花鳥草木皆賦予絢麗的色彩、新異的構圖,嚴謹、新奇,有很強的感染力,並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他的作品大幅氣勢外拓,有縱橫開闔之概;小幅運思巧妙,秀麗雅致,尤為識者喜愛。他技法嫻熟,對聚散、疏密、黑白、濃淡均構想精緻,能小中見大。”
1942年經張倩英女士介紹,高冠華拜謁了徐悲鴻先生。徐先生看了他的作品《毛竹幽禽》和《鵪鶉菊石》,當即揮毫在兩張畫上分別題字“所謂壯采極高境界也”、“奇趣洋溢”,得到徐先生如此器重、厚愛和鼓勵,高冠華一直感激之至。
1990年以後先後出訪日本、美國和祖國寶島台灣,進行文化交流,載譽而歸。1992年,高冠華第三次訪日,並選送《飛雪落紛紛》參加日本第一屆國際書畫展,榮獲“國際書畫最高榮譽獎”。1993年,他率北京書畫家訪問團一行訪台,在台灣舉辦了大陸畫家作品聯展,並在欣興畫廊舉辦了他的個人繪畫觀摩展,所展作品令台北觀眾為之傾倒,譽他為國寶級大師。1995年訪美,在舊金山文化交流中心舉辦個人畫展,榮獲“中國美術大師獎”。“日中教育交流美術作品展”前言中平山郁夫尊稱高冠華為“中國畫壇巨匠”。在國內除擔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研究院導師外,並擔任中國書畫社社長、中華名人協會中國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特殊貢獻獎。
高冠華為弘揚民族文化,以堅強的毅力創作很多作品,也寫了很多詩篇。振興民族文化是和振興民族精神一致的。為了中華民族能夠屹立在東方,要摒棄民族虛無主義,去掉民族自卑感,去迎接21世紀的中華民族藝術高潮的到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