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劇民俗文化

潮劇民俗文化

潮劇劇目中包含很多方面的民俗文化,其中以節日、祭神最為突出。

端午節是華夏民間傳統節日,潮汕端午節更是多姿多彩充滿地方特色。在不少潮劇劇目中,劇作者創作的台詞活靈活現地描述出了潮汕人過端午節的生動情景。比如:《劉明珠》的“陣陣薰風稻穗香,榴花燦爛接端陽,韓江競渡無心賞,北望京華舉壽觴。”《火燒臨江樓》的“終年寒窗苦用功,春去夏來又端陽。水滿波平景色好,畫舫輕飄西復東。”《白蛇傳》的“五月五呀是端陽,龍舟鑼鼓鬧呀鬧喧天,我手端雄黃來噴灑,驅邪辟疫求安康。”《串戲定親》的“十八梭船廿四洲,人山人海看龍舟。滿江旌旗映紅日,千把快槳點銀濤。才聽鑼鼓幾聲響,龍船已過老鴨洲。”《香壺案》的“賽龍金鼓耳邊響,好教蕙心蕩徊腸。”《鐵面縣令》的“端陽佳節賽龍舟,賽龍舟,賽龍舟。鑼鼓聲聲壯中流!壯中流,壯中流。”《陳太爺選婿》的“龍船到,豬母生;鳥仔豆,帶上棚。龍湫水,好洗目。”

在潮汕地區,很少有脫離拜祭神明的節日或活動。神,成了潮汕人的精神寄託,潮劇劇目中拜神求佛的台詞非常多,比如:《告親夫》的“正直神明噲,請把慧眼睜開……神應為奴伸冤苦,懲戒那害人賊子蓋良才。”

《王魁休妻》的“海神爺啊,你若有靈應顯聖,代我懲治負心人。”《陳太爺選婿》的“三求籤”唱段——“佛祖批示是良緣,不負此行上靈山。你聽呀,鐘鼓為俺來慶賀,你看呀,山花為俺綻笑顏。”

《柴房會》的“太上李老君,托塔李天王,老仙鐵拐李,濟公金羅漢。” 潮人不但有冤情要求助於神明,遇到難以決斷的事也要求助於神明,就是李老三被鬼嚇得喪魂落魄,爬在梯桿上的第一個反應也是求神驅鬼。劇作者讓李老三求助於與他同為李姓的眾仙,唱詞詼諧,也凸顯出李老三風趣的個性。

正是因為潮劇的劇作者們用“千淘萬漉”的精神去發掘、去遴選,才創造出具有鮮明地方性、濃郁生活性、率真鄉土性的劇本,讓潮汕文化在潮劇舞台生旦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語中閃閃發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