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腸通便

潤腸通便

潤腸通便是指指引潤腸的中藥治療陰虛腸燥所致便秘。潤腸通便療法分為水果類、沖泡類、藥物類、物理療法類四大類。潤腸通便是指用於治療年老津枯,產後血虛,熱病傷津及失血等所致的便秘的一種方法。在中醫治療上需要根據不同的病情,辨證論治進行治療。具體的潤腸通便療法除了中藥湯劑之外還包括飲食生活調理、物理灌腸療法進行輔助治療。

基本信息

潤腸通便

下法之一,運用具有潤腸通利大便作用的藥物,治療體虛便秘的治法。又稱潤下法。其作用緩和,適用於老年陰虧、產後血虛、病後津液不足等所致的陰虧血少津傷的大便秘結。常用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桃仁、當歸、肉蓯蓉等藥。代表方劑有麻子仁丸、五仁丸、潤腸丸、濟川煎。臨床上需根據不同病證選用不同的方劑。津液不足兼腸胃燥熱之便秘,宜用麻子仁丸,清熱潤腸通便;老年或產後血虛便秘,宜用五仁丸或潤腸丸;腎虛便秘宜用濟川煎溫潤通便。

臨床上注意以下兩點:①此法一般適用於慢性便秘,若陽明腑實證不可用,以免貽誤病情。②此法長期使用易產生藥物依賴性,須得效即止。

治療

中醫中藥治療
1.臨床上常見的潤腸通便的藥物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桃仁,冬瓜仁,杏仁,柏子仁,瓜蔞,當歸等。具體用藥需要根據不同的病情,辨證論治進行配伍治療。
2.常用的潤腸通便的方劑
潤腸丸,濟川煎,五仁丸,增液承氣湯等進行治療
3.臨床上常用的潤腸通便的中成藥
(1)麻仁潤腸丸(膠囊)主要作用為潤腸通便,用於腸胃積熱,胸腹脹滿,大便秘結。症見脘腹灼熱,口乾口苦,口渴喜飲,小便量多,大便秘結者。
(2)芪蓉潤腸口服液主要作用為滋陰補腎,潤腸通便。主要用於中老年人,產後病後等虛性便秘及習慣性便秘。證見便秘,伴有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口唇色淡,大便無力,腰酸,舌淡的患者。
(3)其他的通便的中成藥如麻仁(軟)膠囊(丸),一清膠囊,木香檳榔丸,胃腸復原膏等藥也可以治療便秘,但其瀉下理氣等作用比較明顯,潤腸的作用較弱,在便秘日久不下時可以臨時運用,但並不太適合腸道津虧的便秘患者長期使用,在臨床運用中需要酌情運用。

物理治療

物理灌腸治療
對於長時間便秘者,一方面未解之大便長時間壅堵在腸道內,毒素排不出去,容易被腸道吸收而產生各種疾病;另一方面,存留的大便容易結為糞球而導致便秘加重形成惡性循環,所以這個時候需要考慮物理灌腸療法。常用的灌腸方法有藥物灌腸和溫肥皂水灌腸,藥物包括中藥湯劑,西藥甘油灌腸劑等,協助潤腸通便。
便秘是困擾一大部分人的疾病之一,在臨床治療上,切記亂用瀉下藥,一定要對照證型,正確的選擇通便藥物,否則亂用瀉下藥一方面會損傷腸胃氣機導致正氣受損,從而加重便秘,導致一系列疾病;另一方面會形成依賴性,導致惡性循環。

飲食調理

1.水果
可以平素養成吃水果的好習慣:譬如紅果乾、蘋果、香蕉、梨、柑橘等富含纖維素高的水果。但對於胃腸道功能不好者,水果宜飯後食用。
2.蔬菜
平素多吃富含纖維素高的蔬菜:譬如筍類、蕨菜、菜花、菠菜、南瓜、白菜、油菜、菌類、香菇、銀耳等。
3.粗糧
飲食上可以多吃粗糧:麥麩、玉米、糙米、大豆、燕麥、蕎麥、茭白等。
4.早晨空腹飲食
晨起泡一杯蜂蜜水,或者喝一杯芝麻糊吃一些富含油脂的堅果如花生、核桃、腰果、松子、杏仁、開心果等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晨起空腹才能起到效果)。
5.飲食禁忌
忌食辛辣、辛燥之品;少食牛羊肉,尤其是晚飯以清淡為主。
6.習慣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排便習慣。

潤腸通便特效食譜

1、青菜蘑菇芙蓉蛋湯
材料:水發蘑菇120克,雞蛋5個,清湯、水發木耳、青菜心、鹽、味素、料酒、胡椒粉、蔥薑汁各適量。
做法:將蘑菇洗淨去蒂,斜切成片;水發木耳撕成小朵;青菜心切段。將蘑菇、木耳、青菜心放入沸水中略燙撈出,放入冷水中過涼。取一大湯碗,加入雞蛋,用筷子攪散,再加入清湯、鹽、味素攪勻,上籠用小火蒸至定型後取出。將清湯放入鍋內,用旺火燒沸,加入鹽、味素、料酒、胡椒粉、蔥薑汁、蘑菇、木耳、青菜心,至湯再沸後撇去浮沫,起鍋慢慢倒入盛蛋的大湯碗中即可。
功效:潤腸通便、健體瘦身。
 2、木耳炒白菜
材料:大白菜、木耳、枸杞子、油、鹽、蔥、姜、蒜、生抽、澱粉、白糖、黃酒。
做法:枸杞清水洗去浮塵,用黃酒浸泡十分鐘左右;木耳用涼水泡發,去蒂;蒜切片;蔥姜切末;大白菜洗淨,切片。起鍋做油,油熱後放入蒜片、蔥薑末煸炒出香味,入泡發的木耳翻炒,倒入白菜塊,大火快炒兩分鐘。倒入生抽翻炒,倒入黃酒枸杞翻炒,再淋上一點水澱粉,翻炒上漿後調入糖、鹽後翻炒均勻即可。
功效:木耳和白菜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可促進腸壁蠕動,幫助消化,防止大便乾燥,促進排便,稀釋毒素,既能治療便秘,又有助於營養吸收。
3、茶樹菇玉米排骨湯
材料:茶樹菇(乾)150克、玉米1條、排骨500克、姜3片。
做法:茶樹菇用溫水泡軟,切去黑硬菇腳,切段;玉米去衣洗淨,切4段;排骨洗淨斬塊,汆水撈起;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中小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利尿,清腸降脂,補虛養顏。
 4、黃瓜炒冬筍
材料:春筍200克、黃瓜100克。鹽、味素、料酒、薑末、雞湯、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筍洗淨,放入沸水鍋中煮5分鐘,撈出,沖涼,切成片;黃瓜洗淨,切片。鍋置火上燒熱,倒入植物油,煸香薑末,放入筍片略炒,再放入黃瓜片,倒入料酒,加鹽、味素和雞湯,用大火翻炒幾下,出鍋裝盤即可。
功效:筍是一種富有營養價值並具有醫藥功能的美味食品,質嫩味鮮,清脆爽口,含有蛋白質和多種胺基酸、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5、豬血菠菜湯
材料:豬血250g、菠菜。
做法:豬血加適量水用小火煮熟後撈起,切成片塊或條塊,再放回鍋內,加入菠菜500克煮湯,煮熟後可加油鹽調味食用。
功效:有潤腸,通便,補血功效。適用於大便燥結,習慣性便秘,痔瘡,失血,貧血,腸燥便秘。
6、菠菜粥
材料:新鮮菠菜100克,粳米100克。
做法:菠菜洗淨,放滾水中燙半熟,取出切碎。粳米成粥後,將菠菜放入,拌勻,煮沸即成。
功效:適宜於長期減肥造成的習慣性便秘。
潤腸通便特效食譜還有很多,下面小編繼續為您介紹幾種做法。
 7、莧菜炒肉絲
材料:莧菜500克,瘦肉200克,生薑1片,生抽1茶匙,糖少許,生粉若干,酒半匙,水兩湯匙,油1湯匙,鹽適量。
做法:將莧菜洗淨,摘取嫩的部分;將瘦肉洗淨,切成細絲,加入醃料,醃約20分鐘;生薑切絲備用;將水倒入鍋中煮沸,加入鹽,再放入莧菜,略煮後撈起,再放入冷水一會兒撈起,去除水分;起油鍋,放入薑絲略爆後,再放入肉絲同炒,炒熟肉絲即放入莧菜,猛火快炒即可。
功效:莧菜含大量鐵質,又含大量維生素A、B、C,除可補血補肝外,更有滑腸通便的作用。
8、郁李仁粥
材料:郁李仁10g,大米100g。
做法:將郁李仁擇淨,搗碎,放人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即成。每日1劑,連續2~3天。
功效:可潤腸通便,利水消腫。適用於大便乾燥難解,小便不利,水腫脹滿,肢體水腫等。
9、魔芋炒韭菜
材料:韭菜、魔芋、小米辣、蝦米、色拉油、鹽、生抽、水澱粉、香油1小匙。
做法:韭菜洗淨切段。魔芋切條,浸泡在清水中半小時,去除多餘的鹼味。裝盤待用。鍋中加適量油,下入韭菜蝦米,切好的小米辣,少許鹽,快速翻炒。裝盤待用。重新起鍋放適量油,魔芋條下鍋,煸炒三分鐘,下入適量鹽,生抽。倒入炒好的韭菜,沿著鍋邊澆一些水澱粉,一小匙香油,少許雞精,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功效:魔芋中含有的纖維對於促進胃腸蠕動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潤腸通便,防止便秘和減少腸對脂肪的吸收。
 10、芥菜薯仔煲豬排骨
材料:芥菜500克、薯仔300克、豬排骨500克、生薑3片。
做法:芥菜洗淨、切段;薯仔去皮,切厚片;排骨洗淨、斬段。先把排骨和姜放進瓦煲內,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1小時,下薯仔煲20分鐘,下芥菜煲15分鐘,下鹽便可。
功效:芥菜宣肺、祛痰、溫中、利水,其富含的粗纖維尤能利膈通便;薯仔有補氣、健脾、和胃、調中的作用。合而為湯,既能潤腸通便助消化,又能健脾和胃平補益。
 11、木瓜花生排骨湯
材料:鮮熟木瓜一個(約500克),乾鮮花生仁100克,鮮豬排骨250克,味料適量。
做法:將鮮木瓜洗淨去皮除核,切成粗塊。乾鮮花生仁用清水洗淨雜質,鮮豬排骨用清水洗淨血污,砍成粗件,加用精食鹽稍拌勻。然後把這些煲湯的材料一起放進湯煲內,加適量清水,先用武火,後用文火煲煮。煮至花生仁熟透變軟即可。
功效:清暑解熱,滋潤皮膚,潤腸通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