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添加劑

潤滑油添加劑概念是加入潤滑劑中的一種或幾種化合物,以使潤滑劑得到某種新的特性或改善潤滑劑中已有的一些特性。添加劑按功能分主要有抗氧化劑、抗磨劑、摩擦改善劑(又名油性劑)、極壓添加劑、清淨劑、分散劑、泡沫抑制劑、防腐防鏽劑、流點改善劑、粘度指數增進劑等類型。市場中所銷售的添加劑一般都是以上各單一添加劑的複合品,所不同的就是單一添加劑的成分不同以及複合添加劑內部幾種單一添加劑的比例不同而已。

潤滑油的添加劑具體分類

(1) 清淨分散劑:吸附氧化產物,將其分散在油中。由浮游性組分抗氧化、抗腐蝕、組合、合成。
主要產品有:低鹼值合成烷基苯磺酸鈣、高鹼值線型烷基苯合成磺酸鈣、長鏈線型烷基苯高鹼值合成磺酸鈣、高鹼值合成二烷基苯磺酸鈣、長鏈線型烷基苯高鹼值合成磺酸鎂、高鹼值硫化烷基酚鈣、聚異丁烯基丁二醯亞胺、硼化聚異丁烯基丁二醯亞胺、高分子量聚異丁烯基丁二醯亞胺、硼化高分子量聚異丁烯基丁二醯亞胺。
(2) 抗氧抗腐劑:提高油品氧化安全性——防止金屬氧化、催化陳舊延緩油品氧化速度隔絕酸性物與金屬接觸生成保護膜具有抗磨性。
主要產品有:硫磷丁辛伯烷基鋅鹽、硫磷雙辛伯烷基鋅鹽、鹼式硫磷雙辛伯烷基鋅鹽、硫磷丙辛仲伯烷基鋅鹽、硫磷伯仲烷基鋅鹽。
(3) 極壓抗磨劑:在摩擦面的高溫部分能與金屬反應生成融點低的物質,節省油耗和振動噪音。極壓劑:大部分都是硫化物、氯化物、磷化物,在高溫下能與金屬反應生成潤滑性的物質,在苛刻條件下提供潤滑。
主要產品有:硫化異丁烯,噻二唑衍生物(TH561)
(4) 油性劑:都是帶有極性分子的活性物質,能在金屬表面形成牢固的吸附膜,在邊界潤滑的條件下,可以防止金屬摩擦面的直接接觸。
(5)抗氧防膠劑 用作汽油、潤滑油。石蠟等產品抗氧、防膠劑,橡膠塑膠的防老劑。
(6) 增粘劑:又稱增稠劑,主要是聚俁型有極高分子化合物,增粘劑不僅可以增加油品的粘度,並可改善油品的粘溫性能。
(7) 防鏽劑:是一些極性化合物,對金屬有很強的吸附力,能在金屬和油的界面上形成緊密的吸附膜以隔絕水分、潮氣和酸性物質的侵蝕;防鏽劑還能阻止氧化、防止酸性氧化物的生成,從而起到防鏽的作用。
(8)降凝劑 降低油品的凝固點,改善油品低溫流動性
(9) 抗泡劑:使氣泡能迅速地溢出油麵,失去穩定性並易於破裂,從而縮短了氣泡存在的時間。
(10)破乳劑 :對油品有很高的降解性能及水萃取性

潤滑油的清淨分散性添加劑對潤滑油重要意義

其一是指潤滑油能將其氧化後生成的膠狀物、積炭等不溶物或懸浮在油中,形成穩定 的膠體狀態而不易沉積在部件上;
其二是指將已沉積在發動機部件上的膠狀物、積炭 等,通過潤滑油洗滌作用於洗滌下來。 清淨分散劑是一種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質,它 能吸附油中的固體顆粒污染物,並使污染物懸浮於油的表面,以確保參加潤滑循環的 油是清淨的,以減少高溫與漆膜的形成。分散劑則能將低溫油泥分散於油中,以便在 潤滑油循環中將其濾掉。清淨分散添加劑是它們的總稱,它同時還具有洗滌、抗氧化 及防腐等功能。因此,也稱其為多效添加劑。從一定意義上說,潤滑油質量的高低, 主要區別在抵抗高、低溫沉積物和漆膜形成的性能上,也可以說表現在潤滑油內清淨 分散劑的性能及加入量上,可見清淨分散劑對潤滑油質量具有重要影響。
加入抗氧劑和抗氧抗腐劑的原因
用燃料油、煤油、汽油、天然氣或人造氣體、液化氣等作為燃料的發動機必須使用潤滑劑(如石蠟基潤滑油)來潤滑它們的運動部件。潤滑油在使用中要與空氣接觸,各種機械設備也會產生熱量,使運轉中的摩擦部位溫度升高,另外,設備中的各種金屬材質,如銅、鐵等均會起催化作用加速油品的氧化變質,最終是潤滑油粘度增加,生成酸性物質腐蝕金屬材質,也會生成各種炭狀或瀝青狀沉澱物質如漆膜等堵塞管路。所有這些變化均對油品的繼續使用和設備正常運行帶來不利影響。因此要求油品有較好的抗氧和抗腐作用。在油品中加入抗氧和抗腐添加劑,其目的是抑制油品的氧化過程,鈍化金屬對氧化的催化作用,起到延長油品使用和保護機器的目的。
經過一定精緻的基礎油,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但是不能滿足近代及其的跟中苛刻要求,必須加入抗氧抗腐添加劑。添加量僅次於清淨分散劑和粘度指數改進劑,居第三位。
降凝劑機理
降凝劑是一種化學合成的聚合物或縮合物,在其分子中一般含有極性基團(或芳香核)和與石蠟烴結構類似的烷基鏈。降凝劑不能阻止石蠟在低溫下結晶析出,即油品的濁點不變,它是通過在蠟結晶表面的吸附或與蠟共晶來改變蠟晶的形狀和尺寸,防止蠟形成三維網狀結構,使之仍然保持油在低溫下的流動能力。要強調的是,降凝劑只在含有少量蠟的油品中才能起降凝作用,油品中不含蠟或含蠟太多都無降凝效果。最常用的降凝劑有二甲基丙烯酸甲酯
防鏽防腐劑機理
防鏽劑是一種極性很強的化合物,其極性基團對金屬表面有很強的吸附力,在金屬表面形成緊密的單分子或多分子保護層,阻止腐蝕介質與金屬接觸,起到防鏽作用。另外,溶解防鏽劑的基礎油,可在防鏽劑吸附少的地方進行吸附,深入到防鏽添加劑分子之間,借組范德華力與添加劑分子共同作用,使吸附膜更加牢固;另外,由於基礎油的作用,使添加劑對金屬表面的吸附更加牢固不易脫離,油還可以與添加劑形成濃縮物,從而使吸附膜更加緊密。總之,基礎油的這些作用,有利於保護吸附分子,保持油膜厚度,起到一定的防鏽作用。最常用的防腐蝕劑如:磺酸鋇、磺酸鈣、改性磺酸鈣、硼酸胺、羧酸胺
油性劑
主要是指潤滑劑減少摩擦的性能。以提高這種性能的目的而使用的添加劑稱為油性劑(Oilness agents),有時也稱為減摩劑(Friction reducer)或摩擦改進劑,用作油性劑的是某些表面活性物質,如動植物油脂、脂肪酸、酯、胺等。
抗磨劑
是指潤滑劑在輕負荷和中等負荷條件下能在摩擦表面形成薄膜,防止磨損的能力。如:硫化油脂、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金屬鹽。
極壓劑
是指潤滑劑在低速高負荷或高速衝擊負荷摩擦條件下,即在所謂的極壓條件下防止摩擦面發生燒結、擦傷的能力。極壓劑多含有硫 磷 氯等活性物質,極壓劑在摩擦面上和金屬起化學反應,生成剪下力和熔點都比原金屬低的化合物,構成極壓固體潤滑膜,防止燒結。最常用的極壓劑如:硫化烯烴、磷酸酯、氮化物。
抗泡劑
潤滑油使用中,常會受到震盪、攪動等影響,使空氣進入潤滑油中,以至於形成氣泡,則將影響潤滑油的潤滑性能,加速氧化速度,導致油品損失,而且會阻礙油品的傳送,使供油中斷,妨礙潤滑,對液壓油影響其壓力的傳遞。抗泡劑作用主要是抑制泡沫的產生,提高消除泡沫的速度,以免形成安定的泡沫。它能吸附在泡沫上,形成不安定的膜,從而達到破壞泡沫的目的。最常用的抗泡劑是甲基矽油抗泡劑
抗氧劑
防止油品老化的重要添加劑,能夠有效提高油品的使用壽命。另外再談談市場上常用的固體添加劑
現在市場中有眾多宣稱能提高機油保護功能的添加劑,而且不同品牌以不同的作用機理進行宣傳。下面簡單介紹幾種類型:
(1)石墨、二硫化鉬類固體懸浮型 主要起減摩抗磨作用,但只能套用於固體潤滑和低速大負荷設備,當發動機轉數超過1000r/min時它們沒有任何作用。另外,它在潤滑油中的狀態不穩定,在一定的時間及溫度條件下會發生析出現象。其析出物會造成油路的堵塞,並加速油泥的形成。
(2)特氟龍樹脂微粒型 作為抗磨劑曾在美國套用廣泛,但由於它在低溫下會沉積在油道、油泵集濾器上造成堵塞,以及沉積在活塞環槽內使其失去活性,並加速油泥的形成,現在美國很少推薦使用。
(3)含銅、鉛等重金屬微粒的鍍膜類 能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層金屬膜,起抗磨及抗極壓作用,但是必須使用濾芯孔徑略大的機油濾清器,否則會被被過濾出來,堵塞機油泵及油路。再有,長時間使用它會在活塞及缸體表面形成膜狀物,造成兩者粘結,易出現粘環等現象。
(4)磁性油精類 是一種表面金屬磁化劑,主要起減摩、抗磨作用。該類產品有效作用時間太短,需不斷添加,費用較高,而且會干擾汽車上的電子元件的正常工作。
(5)含氯型“氯”是一種良好的極壓劑,但不適合發動機高溫高速的工作環境,而且會在適宜條件下產生酸,對發動機中的金屬產生潛在危險。此外,氯添加劑可能會與潤滑油中已有添加劑發生匹配問題,引起其他副作用。
(6)無鉛、無氟、無氯的化學成膜劑類能同時表現出抗極壓性、抗氧化性及一定的抗磨性。由於它在金屬表面形成的化學反應膜作用持久,因而能有效延長潤滑油和金屬機件壽命。

潤滑油添加劑用途

潤滑油添加劑是指按一定比例及調合技術進行混合併能滿足一定質量等級要求的幾種單劑的混合物。
八十年代以前,我國調合潤滑油的添加劑原料基本上都是單劑,即根據所調油品的質量要求,選擇一定性質的基礎油並加入一些可以改進某一油品特性的添加劑單劑。由於潤滑油質量檔次較低,油品性能評定要求也比較簡單,所以廣泛使用了單劑原料的調合技術。但近十幾年來,進口汽車及引進技術生產的汽車大幅度增加,對內燃機油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採用單劑原料技術調合油品不僅在工藝上麻煩,而且在配方評定方面的困難也很大,大多數潤滑油調合廠難以做到。所以,一些廠家在台架評定的基礎上生產複合添加劑,這種複合劑具有成品油要求的多種功能,只要在指定性質的基礎油中加入適當的劑量,就可以生產某一質量級別的油品。以複合劑為原料調合潤滑油的生產工藝簡單,操作方便,生產周期短,經濟性好。

潤滑油添加劑複合劑產品目錄

工業用油複合劑
抗氧防鏽液壓油複合劑
抗磨液壓油複合劑
無灰高壓抗磨液壓油複合劑
液壓導軌油複合劑
導軌油複合劑
高溫鏈條油複合劑
汽輪機油複合劑
汽輪機油複合劑
壓縮機油複合劑
導熱油複合劑
淬火油複合劑
變壓器油複合劑
潤滑油添加劑中間體 磺酸系列
T2001 長鏈線型烷基苯磺酸
T2001A 合成二烷基苯磺酸
硫磷酸系列
T2002 丁辛伯烷基二硫代磷酸
T2003 雙辛伯烷基二硫代磷酸
T2004 伯仲辛烷基二硫代磷酸
T2005 丙辛仲伯烷基二硫代磷酸
烯酐系列
T2007A 聚異丁烯基丁二酸酐(熱加合法烯酐)
T2007A-1 聚異丁烯基丁二酸酐(熱加合法烯酐濃縮物)
T2007B 聚異丁烯基丁二酸酐(熱加合法烯酐)
T2007B-1 聚異丁烯基丁二酸酐(熱加合法烯酐濃縮物)
T2007B-2 聚異丁烯基丁二酸酐(熱加合法烯酐濃縮物)

常用潤滑油添加劑的代號與名稱對照:

T101 101 清淨劑 低鹼值石油磺酸鈣
T102 102 清淨劑 中鹼值石油磺酸鈣
T103 103 清淨劑 高鹼值石油磺酸鈣
T104 104 清淨劑 低鹼值合成磺酸鈣
T105 105 清淨劑 中鹼值合成磺酸鈣
T106 106 清淨劑 高鹼值合成磺酸鈣
T106A 106A 清淨劑 高鹼值合成磺鈣
T107 107 清淨劑 超鹼值合成磺酸鎂
T108 108 清淨劑 硫磷化聚異丁烯鋇鹽
T108A 108A 清淨劑 硫磷化聚異丁烯鋇鹽
T109 109 清淨劑 烷基水楊酸鈣
T111 111 清淨劑 環烷酸鎂
T114 114 清淨劑 高三值環烷酸鈣
T121 121 清淨劑 中鹼值硫化烷基酚鈣
T122 122 清淨劑 高三值硫化烷基酚鈣
T151 151 分散劑 單烯基丁二醯亞胺
T152 152 分散劑 雙烯基丁二醯亞胺
T153 153 分散劑 多烯基丁二醯亞胺
T154 154 分散劑 聚異丁烯丁二醯亞胺(高氮)
T155 155 分散劑 聚異丁烯丁二醯亞胺(低氮)
T201 201 抗氧抗腐劑 硫磷烷基酚鋅鹽
T202 202 抗氧抗腐劑 硫磷丁辛基鋅鹽
T203 203 抗氧抗腐劑 硫磷雙辛基鹼性鋅鹽
T203A 203A 抗氧抗腐劑 硫磷雙辛基鹼性鋅鹽
T204 204 抗氧抗腐劑 硫磷二烷基鋅鹽
T205 205 抗氧抗腐劑 硫磷二烷基鋅鹽
T301 301 極壓抗磨劑 氯化石蠟
T304 304 極壓抗磨劑 酸性亞磷酸二丁酯
T305 305 極壓抗磨劑 硫磷酸含氮衍生物
T306 306 極壓抗磨劑 磷酸三甲酚酯
T307 307 極壓抗磨劑 硫代磷酸胺鹽
T308 308 極壓抗磨劑 異辛基酸性磷酸酯十八胺鹽
T309 309 極壓抗磨劑 硫代磷酸三茜酸
T321 321 極壓抗磨劑 硫化異丁烯
T322 322 極壓抗磨劑 二苄基二硫化物
T323 323 極壓抗磨劑 氨基硫代酯
T341 341 極壓抗磨劑 環烷酸鉛
T351 351 極壓抗磨劑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鉬
T352 352極壓抗磨劑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銻
T353 353極壓抗磨劑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鉛
T361 361極壓抗磨劑 硼酸鹽
極壓抗磨劑 硼化油醯胺
極壓抗磨劑 A-型有機銅化合物
極壓抗磨劑 磷酸三(2,3-二氯丙烷)酯
WH-E 有機硫化物
T401 401 油性劑 硫化鯨魚油
T402 402 油性劑 二聚酸
T403 403 油性劑 油酸乙二醇酯
T403A 403A 油性劑 油酸乙二醇酯
T404 404 油性劑 硫化棉籽油
T405 405 油性劑 硫化烯烴棉籽油-1
T405A 405A 油性劑 硫化烯烴棉籽油-2
T406 406 油性劑 苯駢三氮唑脂肪酸胺鹽
油性劑 亞磷酸三苯脂
油性劑 磷酸三乙酯
油性劑 油酸丁酯
油性劑 硬脂酸丁脂
油性劑 苯二甲酸二辛酯
油性劑 風吹菜油
油性劑 油酸
油性劑 SOS 油性劑
油性劑 SOAE 油性劑
T451 451 摩擦改進劑 磷酸酯
T461 461 摩擦改進劑 硫磷酸鉬
摩擦改進劑 油酸環氧酯
減摩劑 FJM-1型節能材料
減摩劑 異氰尿酸三聚氰銨
減摩劑 TRIWON節能減摩劑
減摩劑 有機鉬節能減摩劑
減摩劑 有機硼節能減摩劑
減摩劑 GRT 節能減摩劑
減摩劑 YGC 節能減摩劑
減摩劑 SAI 同
T501 501 抗氧劑 2,6 二叔丁基對甲酚
T502 502 抗氧劑 2,6- 二叔丁基混合酯
T511 511 抗氧劑 4,4- 亞甲基雙(2,6- 二叔丁基酚)
T521 521 抗氧劑 2,6- 二叔丁基-α二甲氨基對甲酚
T531 531 抗氧劑 N- 苯基-α萘胺
T532 532 含苯三唑衍生物複合劑
抗氧劑 四[β(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 酸]季戊四醇酯
抗氧劑 β- (3,5-叔丁基-4-m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
抗氧劑 硫化氨基甲酸鋅
抗氧劑 二酚基丙烷
T551 551 金屬減活劑 噻二唑衍生物
T561 561 金屬減活劑 噻二唑衍生物
T601 601 粘度指數改進劑 聚乙烯基正丁基醚
T602 602 粘度指數改進劑 聚甲基丙烯酸酯
T603 603 粘度指數改進劑 聚異丁烯
T603A 603A 粘度指數改進劑 聚異丁烯
T603B 603B 粘度指數改進劑 聚異丁烯
T603C 603C 粘度指數改進劑 聚異丁烯
T603D 603D 粘度指數改進劑 聚異丁烯
T611 611 粘度指數改進劑 乙丙共聚物
T612 612 粘度指數改進劑 乙丙共聚物(6.5%)
T612A 612A 粘度指數改進劑 乙丙共聚物(8.5%)
T613 613 粘度指數改進劑 乙丙共聚物(11.5%)
T614 614 粘度指數改進劑 乙丙共聚物(13.5%)
T631 631 粘度指數改進劑 聚丙烯酸酯
粘度指數改進劑 丁二醯亞胺乙丙共聚物
粘度指數改進劑 分散型乙丙共聚物
粘度指數改進劑 苯乙烯-雙烯共聚物
T621/622 粘度指數改進劑 分散型乙丙共聚物(高/低氮)
粘度指數改進劑 順丁橡膠
粘度指數改進劑 無規聚丙烯
粘度指數改進劑 聚異丁烯
T701 701 防鏽劑 石油磺酸鋇
T701B 防鏽劑 合成磺酸鋇
防鏽劑 重烷基苯磺酸鋇
T702 702 防鏽劑 石油磺酸鈉
T702A 防鏽劑 合成磺酸鈉
防鏽劑 重烷基苯磺酸鈉
T703 703 防鏽劑 十七烯基咪唑啉烯基丁二酸鹽
T704 704 防鏽劑 環烷酸鋅
T705 705 防鏽劑 二壬基萘磺酸鋇鹽
T706 706 防鏽劑 苯駢三氮唑
T707 707 防鏽劑 合成磺酸鎂
T708 708 防鏽劑 烷基磷酸咪唑啉鹽
T743 743 防鏽劑 氧化石油脂鋇皂
T746 746 防鏽劑 烯基丁二酸酯
防鏽劑 烯基丁二酸酯
防鏽劑 羊毛脂鎂皂
防鏽劑 失水山梨糖醇單油酸酯
防鏽劑 油酸三乙醇胺酯
防鏽劑 磺化蓖麻油
防鏽劑 蓖麻酯鉀
防鏽劑 三古丁胺
防鏽劑 羊毛脂
防鏽劑 T8-MC防鏽潤滑劑
防鏽劑 CY-11水溶性防鏽劑
T801 801 降凝劑 烷基萘
T803 803 降凝劑 聚α烯烴
T803A 803A 降凝劑 聚α烯烴-1
T803B 803B 降凝劑 聚α烯烴-2
T805 805 降凝劑 聚α烯烴-3
T806 806 降凝劑 α- 烯烴4
T814 814 降凝劑 聚丙烯酸酯
T901 901 抗泡劑 甲基矽油
T911 911 抗泡劑 丙烯酸與醚共聚物
T912 912 抗泡劑 丙烯酸與醚共聚物
EL 系列 抗泡劑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T1001 1001 抗乳化劑 胺與環氧化物縮合物
T1002 1002 抗乳化劑 環氧乙烷、丙烷嵌段聚醚
抗乳化劑 聚環氧乙烷-環氧丙烷醚
平平加乳化劑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OP 系列乳化劑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NP 系列乳化劑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劑 磺化油DIH
乳化劑 磺化油
乳化劑 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