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

潛心

【詞目】潛心 【拼音】qián xīn 【基本解釋】 用心專一、深沉。揚雄少時好學,博覽多識,酷好辭賦。後經蜀人楊莊引薦,被喜愛辭賦的成帝召入宮廷,侍從祭祀遊獵,任給事黃門郎。《三字經》把他列為“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宋·蘇籀 《欒城先生遺言》:“想爾時與坡公同學,潛心稽考,老大著述大成。” 茅盾 《雨天雜寫之二》:“佛教雖盛極一時,真能潛心內典的和尚卻有許多不自由。”《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基本信息

潛心

qián xīn

用心專一、深沉:潛心於科學研究;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入:潛心修學、潛心工作等。

漢·揚雄

揚雄

(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縣友愛鎮)人。 西漢學者、辭賦家、語言學家。字子云。揚雄少時好學,博覽多識,酷好辭賦。口吃,不善言談,而好深思。家貧,不慕富貴。40歲後,始游京師。大司馬王音召為門下史,推薦為待詔。後經蜀人楊莊引薦,被喜愛辭賦的成帝召入宮廷,侍從祭祀遊獵,任給事黃門郎。其官職一直很低微,歷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稱帝後,揚雄校書於天祿閣。後受他人牽累,即將被捕,於是墜閣自殺,未死。後召為大夫。《三字經》把他列為“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法言·問神》:“敢問潛心於聖。”《三國志·蜀志·向郎傳》:“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宋·蘇籀 《欒城先生遺言》:“想爾時與坡公同學,潛心稽考,老大著述大成。” 茅盾 《雨天雜寫之二》:“佛教雖盛極一時,真能潛心內典的和尚卻有許多不自由。”

相關觀點

潛心研佛

潛心潛心

“轉迷成悟,離苦得樂”,這就是學佛的目的。拜讀弘一法師的“講佛”之書,讀此書具有讓人浮躁的

心,在忽然間歸於平靜的感覺。人處世界,煩惱很多,歸納起來無非兩種:“物質的痛苦和精神的痛苦。”錢沒的人想成為富翁,成了富翁又想做官......人的欲望是無止境,學佛的目的是如何讓這顆對欲望無止境的心,平靜下來。

古往今來,真正能做到“超然物外,看破名利”的人又有幾個。世之熙熙皆為利來,世之攘攘皆為利往。至於什麼親情、朋友,那都是排在了其次。

出處

《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孜孜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示例

他長年累月、~地工作。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狀語;含褒義;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近義詞

廢寢忘食、不辭勞苦、摩頂放踵

故事

遠古時期,洪水滔天,百姓流離失所,禹奉命帶人打獵把獸肉分給百姓吃,又帶領大家疏通溝渠江河,把大水引入海中。還教導人們播種莊稼,讓人們按需要交換物資,使天下太平。禹對舜帝說:“予思日孜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