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馬先蒿潘氏亞種

潘氏馬先蒿潘氏亞種,學名Pedicularis pantlingii Prain subsp. pantlingii,玄參科,馬先蒿屬,多年生直立草本,花期7-8月。生長於海拔3,500-4,200米的潮濕處與溪流旁岩石上腐殖土中。

基本信息

潘氏馬先蒿潘氏亞種潘氏馬先蒿潘氏亞種
多年生直立草本,相當高升,乾時綠色,草質,上部多少有毛。根莖短而木質化,有節;根頸常發多莖,生有成叢的須狀側根。莖高達30-60厘米,上部密被柔毛,基部有時久後無毛,有淺溝紋,不分枝或有時上部分枝,枝纖細而有毛。葉互生,質薄,具長柄,柄長1-6厘米,有毛;葉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有時圓形,長2.5-5厘米,寬1.5-3厘米,上面綠色,疏生柔毛,中肋溝中較密,下面黃綠色,有明顯之網脈及自色糠粃狀物,多時葉背變為白色,端銳頭至圓頭,基部圓形至心臟形,有缺刻狀或波狀重齒至羽狀深裂,開裂極少超過至中肋的一半,裂片卵形至三角狀卵形,僅3-5對,長5-10毫米,寬3-10毫米,緣有不規則的粗齒。花序頂生總狀,苞片下部者葉狀,上部者漸小;花疏生,下部者遠距,上部者稍密,具梗,梗長1.5-3毫米,在果中伸長;萼鐘形,前方幾不裂,長6-8毫米,被有黃色柔毛,齒5枚,後方一枚較小,三角形全緣,其餘卵形,有缺刻狀鋸齒;花冠淡紫色或粉紅色,其管近端處略擴大,脈紋顯著向右扭旋,與萼等長或略長,達8毫米,寬約2毫米,下唇緣有毛,側裂卵形,較圓形的中裂大3倍,盔的直立部分短於管,端以直角轉折成為含有雄蕊的部分,前方漸狹為長5-6毫米的喙,伸直而微向下弓曲,先端二裂,裂片斜形,自身亦凹頭;雄蕊花絲著生於管的中部以下,前面1對被有疏長毛;花柱常自喙端微微伸出。蒴果三角狀披針形,棕褐色而有光澤,有明顯的細脈紋,長20毫米,兩室不等,基部為宿萼所包裹,端作鳥喙狀,有偏向下方的小凸尖;種子小,卵形,黑色,長約1.5毫米。花期7-8月。
分布於東喜馬拉雅,自東尼泊爾至不丹,我國西藏南部亞東春丕谷有之,也見東南部靠近西藏昌都專區的地方。生長於海拔3,500-4,200米的潮濕處與溪流旁岩石上腐殖土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