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韻律句法探索

漢語韻律句法探索

語言是一個多維、立體的複雜系統,無論從哪個界面介入,目的都是為了通過表層事實去探索背後隱藏的“密碼”,從而揭示語言的奧秘。通過本書使我們對漢語韻律句法有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對漢語語言學更加了解。

內容簡介

◆《漢語韻律句法探索》是對漢語韻律句法的初步探索,書中提出的一些觀點,如漢語節律的自然特徵及其規則、雙音化在漢語發展過程中的雙重作用、漢語結構的前松後緊傾向及其普遍意義、漢語節律結構模式以及漢語結構的四個位置等等,都還有待於學界的確認和進一步探索。

基礎資料

◆《漢語韻律句法探索》

封面形式:簡裝本;出版社:學林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3-1

定價:20元;現賣價:17.6 元(1星會員價);17.4 元(2星會員價);17.0 元(3星會員價)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漢語節律的自然特徵

一、一種合理的研究思路

二、音步長度的確認及其類型

三、音步組合的鬆緊及其規律

四、韻律要素的選擇及其定位

(一)韻律要素的選擇

(二)韻律要素的定位

◆第二章 音節組合與句法結構

一、三音節音段組合規律及其認知解釋

(一)三音節音段的組合規律

(二)對於三音節現象的解釋

(三)其他學者的相關解釋

二、五音節音段組合規律及其結構調整

(一)問題的提出

(二)我們的推斷

(三)結構的調整

三、主謂結構前單音節音步的出現條件

(一)問題的提出

(二)我們的分析

(三)相關的問題

四、漢語後置單音節粘附性的相關例證

◆第三章 韻律結構的層次分析

一、漢語的韻律層級

(一)純韻律的單位與層級

(二)句法韻律的單位和層級

二、漢語“韻律詞”的界定

(一)提出“韻律詞”的背景

(二)研究“韻律詞”的成果

(三)界定“韻律詞”的依據

(四)確認“韻律詞”的意義

(五)關於多音節“韻律詞”

三、漢語韻律短語的分析

(一)韻律詞和韻律短語的區別

(二)類詞韻律短語和自由韻律短語的區別

◆第四章 雙音化在語法化過程中的作用及其規律

一、關於雙音化問題的反思

(一)雙音化的傾向

(二)雙音化的結果

(三)漢語詞的長度

二、雙音化的正向效應:融合

(一)“融合”的機制

(二)“融合”的趨勢

三、雙音化的逆向效應:分化

(一)“分化”的機制

(二)“分化”的趨勢

四、“分化”及其漢語虛化軌跡

(一)詞法層面:詞根一類詞綴一詞綴

(二)句法層面:實詞一語法詞一附著成分一形態標記

五、漢語語法化的不對稱現象

(一)構詞層面不對稱現象的表現特徵

(二)句法層面不對稱現象的表現特徵

六、漢語結構“前松後緊”規律的普遍性

(一)“前松後緊”規律的界定

(二)音節結構的展示

(三)句法結構的展示

(四)“前松後緊”規律的心理解釋

◆第五章 漢語節律結構模式及其漢語的結構位置

一、輕重音及其二元對立

(一)漢語重音的特徵

(二)輕重二元對立

二、“重音位”及其變體

(一)兩字組:後重格式——中重(次重音+主重音)

(二)三字組:擴展的後重格式——中輕重(次重音+輕

重音+主重音)

三、“弱重位”及其確認

(一)“弱重位”的分布

(二)“弱重位”的特徵

(三)“弱重位”的意義

四、漢語節律結構的模式

(一)漢語節律結構的模式

(二)典型實例的類型分析

五、漢語結構的位置意義

(一)漢語音節結構模式的解析

(二)漢語句法結構模式的解析

附錄:試論漢語語音的象徵性表現功能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