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集團

漢江集團

漢江水利水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位於武當山下、漢水之濱的湖北省丹江口市,前身為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1996年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同時保留“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牌子,2000年移交長江水利委員會管理。截至2010年年底,集團資產總額105.5億元,集團現有在冊職工近900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800名。漢江集團是以漢江集團公司(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為核心企業,由丹江口水力發電廠、湖北漢江王甫洲水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漢江丹江口鋁業有限責任公司、漢江集團丹江口電化有限責任公司、漢江集團丹江口地產有限責任公司、山西丹源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中興碳素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崑山鋁業有限公司、漢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華南水資源投資公司、淅川九信電化公司等二十多家成員企業組成的大型企業集團,其產業除丹江口市本地外,還分布在山東、山西、廣東、廣西、江蘇、陝西、河南等省份。

主要企業及產業

漢江集團是以漢江集團公司(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為核心企業,由丹江口水力發電廠、湖北漢江王甫洲水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漢江丹江口鋁業有限責任公司、漢江集團丹江口電化有限責任公司、漢江集團丹江口地產有限責任公司、山西丹源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中興碳素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崑山鋁業有限公司、漢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華南水資源投資公司、淅川九信電化公司等二十多家成員企業組成的大型企業集團,其產業除丹江口市本地外,還分布在山東、山西、廣東、廣西、江蘇、陝西、河南等省份。集團所管理的丹江口水利樞紐是治理開發漢江的關鍵工程,也是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集團經營範圍涉及水力發電供電、有色金屬冶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發供電電設備檢修維護、招標代理、工程監理、房地產開發、旅遊服務餐飲等領域。

漢江集團管理的丹江口水利樞紐於1958年開工,1968年第一台機組發電,1973年初期規模建成。初期規模壩頂高程162M,正常蓄水位157M,相應庫容174.5億立方米 。樞紐電廠裝有6台水輪發電機組,總容量為96.5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38億千瓦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大壩加高完成後,壩頂高程達到176.6M,正常蓄水位170M,相應庫容290.5億立方米,每年可向北方供水95億立方米。

漢江集團依託水利樞紐管理,形成了以水電為主體,以鋁業為龍頭的企業發展格局。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有鋁錠、鋁板帶、鋁箔、碳化矽及其製品、電石、預焙陽極、等一系列產品。十一五”期間,漢江集團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94億元,利潤11.2億元,稅金21.6億元。2010年,漢江集團全年發電55.06億千瓦時,生產原鋁12.74萬噸、鋁箔2.2萬噸、電石43.13萬噸、預焙陽極39.1萬噸、大結晶碳化矽1.04萬噸、水泥37.2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4.21億元、利潤2.94億元、稅金5.72億元,資產總額達105.5億元。

企業榮譽

近年來,集團公司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特別獎”、“全國水利系統優秀企業”、“全國老幹部工作先進集體”、“湖北省抗洪搶險特別貢獻單位”、“湖北省文明單位”、“湖北省安全生產紅旗單位”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漢江集團是伴隨著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的建設而發展起來的,從1958年工程開工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了。50年間,漢江集團的管理體制和企業名稱經歷過十多次的變更,主要有:

湖北省漢江丹江口管理局(1958年6月)

湖北省漢江丹江口水利工程總指揮部(1958年11月)

水利電力部漢江丹江口工程局(1961年8月)

水利電力部第十工程局(1969年12月)

水利電力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1978年4月)

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1988年12月)

漢江水利水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1996年9月至今)

三次創業,三次跨越

1958年9月1日,馳名中外的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開工。50多年來,丹江口工程先後經過了三次創業歷程,取得了輝煌成就。多年的社會生產實踐培育、凝鍊、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顧全大局,勇於開拓”的丹江口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丹江口人奮力拚搏,勇往直前。

一次創業(1958年——上世紀70年代中期),建成了五利俱全的丹江口水利樞紐。

丹江口水利樞紐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根治和綜合開發漢江的關鍵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調中線最佳水源工程。在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丹江口工程於1958年9月1日動工興建,1968年第一台機組發電,1974年初期工程全部建成。她的建成,為綜合開發利用水利資源,為以後的長江葛洲壩、三峽工程建設和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自身的發展鍛鍊了隊伍,奠定了基礎。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發揮了巨大的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綜合效益,曾被周總理譽為“全國唯一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成為漢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水利興則文明生。一星閃耀,群星燦爛。由於丹江口工程的興建,漢丹鐵路才得以開通,伴隨著電廠輸送的強大電力,車城崛起,“三陽”巨變,農業豐收,市政繁榮。

二次創業(上世紀7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走出了“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水利企業發展之路。

1974年丹江口工程由施工轉入管理後,漢江集團公司的前身——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堅持走“建管結合,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全面發展”之路,進行了第二次創業。充分利用電力優勢,先後辦起了鋁廠、鐵合金廠、碳化矽廠、電石廠等50多個規模不同的全民和集體企業,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企業群體。這些企業,除壩水電企業負責樞紐管理外,其它企業經營範圍涉及水電開發、冶煉、化工、施工、機械、貿易、建材、服務等十幾個行業。部分工業產品暢銷國內20多個省市,多次被評為省部優產品,有些產品出口到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到了90年代初期,多種經營的經濟效益已能與電力企業平分秋色,撐起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生產經營的半壁江山。

與此同時,職工福利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後勤服務機構健全,設施完備,有力地保證了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行。

三次創業(上世紀90年代至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了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

1992年9月,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經國務院批准跨入全國特大型企業行列,這是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向著現代企業目標邁進的標誌。1994年,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百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企業之一,開始按現代企業規範化運作。1996年7月5日,漢江集團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成立,同年10月18日,漢江集團公司正式掛牌運行,並同時組建了以漢江集團公司為核心的漢江集團,為實施水利大集團戰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通過幾年的試點,組織觀念、管理觀念、技術觀念、市場觀念不斷更新,先後完成了公司的改制工作,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進行了資產重組,產生了一定的規模效應;企業產業產品結構、組織結構、資產結構日趨合理;開展了有效的資本經營,立足丹江口,走出丹江口,企業經營空間逐漸擴大;企業經濟效果逐步提高,確保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改制後的漢江集團是以漢江水利水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為核心企業,由鋁業公司、鐵合金公司等10餘家成員企業共同組成的大型企業集團,擁有近萬名職工,2500多名各類專業人才,總資產達25億元人民幣,其中淨資產為17億元人民幣。漢江集團以其雄厚的產業基礎,合理完善的管理體系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和競爭力,1995年利稅額列全國500強第155位。

面對未來發展,漢江集團將繼續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對企業進行規範化管理,堅持“最佳化水電、完善調水、開發漢江、外向橫聯、多業發展、集團經營”的企業發展戰略,力爭把自己建設成為以產權為主要紐帶的跨行業的大型綜合企業集團,並逐步實現生產經營規模化、產權結構多元化、產業(產品)結構合理化、市場競爭國際化、科工貿一體化和經營管理科學化的“六化”目標。

展望未來

經過五十多年來的開拓成長和不斷壯大,漢江集團通過堅定不移地突出經濟建設,提高經濟效益;堅定不移地實施資本擴張,實現快速、健康發展;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以改革促發展;堅定不移地加強管理和創新,實現了資產、組織、人員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實現了在有進有退中跨越式的發展。目前,漢江集團正致力於依靠自身的技術、管理、人才和資源優勢,按照“產業多元化、產權多元化”的發展戰略,以資源型、能源型產業發展為先導,穩健實施資本擴張,不斷最佳化產品和產業結構,逐步向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闊步前進,努力實現“十二五”期間“雙百億”的戰略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