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貢獻

漢字的貢獻

漢字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它促進了漢民族共同語的形成和穩定,鞏固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統一,它保存了悠久的古代文明。

漢字與造紙術

紙發明前,漢字大多寫在笨重的竹木簡上。當時有個讀書人,外出時僅裝書就要用5輛車,十分不便。漢字文化的發展呼喚著新的書寫材料的誕生。

漢字的貢獻
公元105年,蔡倫在前人造紙技術的基礎上,用樹皮、麻頭等為原料,造出了可以寫字的紙。從此,紙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圖為蔡倫。

漢字的貢獻
後漢書》關於蔡倫造紙的記載

漢字的貢獻漢字的貢獻
造紙工藝流程圖

漢字的貢獻
中國造紙術外傳路線圖

造紙術發明後,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傳播到世界各地,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漢字與印刷術

印刷術發明以前

漢字的貢獻
印刷術發明前,人們只能靠用筆抄寫來獲取書籍,既麻煩又容易出現錯誤。圖為中國古代的手抄書籍。

漢字的貢獻
這件晉代(265-420年)對書俑表現的是:兩位古代中國人對坐在一起,一人讀,一人看,發現抄寫錯誤隨時用筆改正。

漢字的貢獻
東漢開始,歷代政府為規範文字與經典書籍,常把標準文本刻在石碑上,成為"石經"供人們抄閱。圖為魏正始年間(240-249年)用三種字型刻寫的石經。

漢字的貢獻漢字的貢獻

保存在西安碑林的唐代石經

石經出現後,中國古人為避免抄寫錯誤,減少煩勞,發明了拓碑法。這種方法成為後世印刷術發明的前驅。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

漢字的貢獻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在1300年前便已經發明。圖為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剛經》。

漢字的貢獻
中國宋代(960-1279)為書籍雕版的人大多擅長書法,印出的書不僅能使人增長知識,還能給人美的享受。圖為宋版書籍。

漢字的貢獻
刻書工人為版印書籍創造出了新的漢字字型:宋體。至今,"宋體"仍是印刷書籍的主要字型。圖為用宋體字印刷的書籍

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還陸續發明了套印、 版、拱花等印刷技術,把雕版印刷術推進到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峰。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

漢字的貢獻
1041-1048年間,一位名叫畢升的中國普通平民根據刻"印章"的原理,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圖為畢升

漢字的貢獻
泥活字印刷示意圖

用泥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做出許多小泥塊,象刻印章一樣在每個泥塊上刻一個字,用火燒成堅硬的泥活字。把這些字排在鐵框子裡壓平,就可以印書了。

漢字的貢獻
1295-1300年間,王楨發明了木活字,還創造出適於漢字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圖為王楨。

泥??字印刷的大家庭增添了新成員,使印刷技術得到了高速發展。

漢字與中國統一

統一的漢字,促進了中國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圖為漢字、女真字合壁的石碑拓本。

漢字的貢獻
漢字、漢文化不斷從少數民族文化中汲取營養,並逐步被少數民族所接受,從而加速了中華民族的統一與融合。圖為清皇宮中,滿文與漢字在一起的牌匾。

漢字的貢獻
漢字與西夏字合壁的瓷瓶

漢字的貢獻
漢字是聯繫中國不同階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紐帶。圖為漢字與5種少數民族文字合壁的元代(1206-1368)莫高窟碑拓片

漢字的貢獻
清政府發給達賴喇嘛的金印,刻有漢、滿、藏三種文字。

漢字與少數民族文字合刻的佛經

漢字與中國書籍

數千年來,中國人對漢字的使用,使漢字具有了逾時空的能力,今天,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中國人,就能夠讀懂千年前用漢字寫成的書籍。

用漢字寫成的書籍,可以橫向書寫,也可以豎向書寫。

用漢字寫成的書籍,可以在左側裝訂,也可以在右側裝訂。

漢字與智力開發

1971年,美國科學家進行了一個實驗。實驗對象是:8位不能閱讀英文的小學生。實驗方法是:學習30個漢字,但每個字均用英文發音。即:看漢字,說英語。實驗結果:8位兒童見到這些漢字不僅能讀出其英語發音,而且能夠理解。研究表明:學習漢字可以同時開發大腦兩個半球的功能。

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統一

商周時代的華夏各民族逐漸融合,民族共同語正在形成,方言的差異普遍存在。《孟子·滕文公》說:"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這說明齊方言與楚方言存在著差異,其他各地方言也大致如此。但是方言的差異並不影響人們的書面交際,這就是漢字具有超越語音差異的表意功能所致。漢字超越語音差異的表意功能是漢語沒有因為方言的差異而分化成多種不同語言的根本所在。不管你操何種方言,也不管語音有多大差異,人們都可以通過統一的漢字所記錄的雅言進行交流,這樣,就抑制了方言的無節制的發展。漢字的這種作用的充分發揮,必須有統一的字形,文字異形是發揮漢字這種作用的障礙,所以,書同文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立即著手統一文字,是一項非常英明的決策。這項政策以秦國特有的風格迅速推廣到全國,全國有了統一規範的字型,這樣中央政府的各項政令法規才能得以順利施行,從而促進和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以後近兩千年的時間裡,漢字一直發揮著這種作用,即使非漢族居於統治地位的時候,漢字也一直起著主導作用。現在漢字仍然發揮著抑制方言離異,維護國家統一的作用。3.漢字書寫為什麼能成為一種藝術?
漢字之所以能成為一種藝術,是與它的字形以象形為基礎分不開的。所謂象形,就是象物之形,而物是有靈氣的,這種靈氣就蘊涵了藝術的原始形態,是產生藝術的重要因素。古人所謂書畫同源,也就是這個道理。書法藝術在甲骨文中即有充分表現,甲骨文講究對稱的質樸自然的書法。鑄在鐘鼎銅器上的銘文,更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水準。此後的隸楷行草,產生大量的藝術珍品,也出現很多大書法家。曹魏時代的鐘繇,晉代的王羲之,他們是歷代公認的大書法家。他們不但在書法藝術上有很大成就,同時對楷書字型的形成作出了貢獻。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書法具有開發人的智力、培養人的素質、陶冶人的情操等作用。許思園先生說:"從古迄今,書法為最普遍、最實用之藝術,中國人審美修養實基於此,因而陶冶成世界上最能鑑賞形式美之民族。舊中國之篆、隸、行、草、山、水、花、鳥畫幅,陶瓷、玉器與園庭布置皆無上美妙,發揚民族文化,必經恢復此藝術境界始,而其根本則在書法"(見許思園《中西文化回眸》)。許思園先生學通文理,貫中西,(1945年出版《相對論駁議》英文版後,愛因斯坦邀請他到寓所交談)此言決非聳人聽聞,只是其中的道理很少有人理解罷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