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經濟社會研究

漢唐經濟社會研究

《漢唐經濟社會研究》是一本於2010年3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漢唐經濟社會研究漢唐經濟社會研究
書 名: 漢唐經濟社會研究

作 者:武建國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3-1

ISBN: 9787010087696

開本: 16開

定價: 38.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自北魏至唐代的均田制的研究。對均田制的歷史淵源、產生的社會原因和條件、均田制的性質、土地授受方式與實施範圍、均田制的演變及其廢弛等進行了研究,是對均田制比較系統的研究。把均田製作為中國古代史尤其是土地制度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探索和研究,探索了均田制與中古田制的關係,揭示了均田制的歷史演進過程和土地制度發展的基本歷史趨勢,論證了均田制是集井田制以來的中古土地制度之大成,具有國有和私有並存的兩重性質,是中國古代以土地國有制為主體向土地私有制為主體的過渡時期的土地制度,在中國古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第二部分,是對自漢代至唐五代土地制度的有關方面(除均田制之外)的研究。其中唐後期至五代十國時期土地制度的研究,是我在均田制研究之後的延伸,對唐末土地所有制結構、五代十國時期土地國有制的基本狀態及其變化、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及其發展的主要途徑和特點進行了系統的研究。闡述和論證了唐末至五代十國時期土地私有制尤其是大土地所有制已經成為基本的歷史發展趨勢。

第三部分,主要是對唐代的市場管理、唐代的賤民階層、五代十國時期蜀國經濟的研究。

第四部分,收入兩篇論文,其內容是相互銜接的一個整體。這兩篇論文,在時空上已經超出了漢唐時期,之所以將其收入本書,是因為這兩篇論文比較集中地反映了我對中國古代社會小農經濟、地主制經濟、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政府的特質和相互關係的基本認識和主要觀點,它既源於我對中國古代經濟史的學習和研究,又融入在我對漢唐經濟研究時的巨觀上的把握。所以,這兩篇論文與我對漢唐經濟研究的論文,在思路和觀點上是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繫的。

作者簡介

武建國,男,歷史學博士。1982年1月畢業於雲南大學歷史學專業。1998年於雲南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雲南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雲南省社科聯副主席、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學科發展與專業沒置專家委員會委員、雲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雲南省離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等。1996年9月至1997年11月,為美國耶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高級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經濟史、隋唐史。出版專著《均田制研究》、《五代十國土地所有制研究》;主編《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國古代土地國有制史》、《雲南大學中國經濟史研究叢書》等;在《歷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先後主持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多項。教學和科研成果多次獲國家、雲南省政府、省教育廳和雲南大學的各種獎勵。

圖書目錄

前言

一、論均田制的歷史淵源

二、均田制產生的社會原因和條件

三、試論均田制中永業田的性質

四、西魏大統十三年殘卷與北朝均田制的有關問題

五、北魏均田令補遺

六、北齊、隋朝均田令補遺

七、均田制中永業田的授受問題

八、略論均田制中奴婢受田及其變化的原因

九、論均田制土地授受方式――兼論均田制實施範圍

十、論北朝隋唐均田制度的演變

十一、唐代庶族地主的發展及其歷史作用

十二、漢代名田和授田析論

十三、略論東晉南朝的土地國有制

十四、北朝屯田述論

十五、論唐朝土地政策的變化及其影響

十六、唐代前後期土地買賣的變化

十七、論唐代土地制度的演變

十八、論五代十國的封建土地國有制

十九、五代十國營田與官莊述論

二十、五代十國大土地所有制發展的途徑和特點

二十一、唐代市場管理制度研究

二十二、唐代的賤民

二十三、論前後蜀的經濟發展及其原因

二十四、論小農經濟與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

二十五、小農與君主專制集權政府的作用力方向及其影響――兼論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延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