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的租界

內容介紹《漢口的租界:一項歷史社會學的考察》不是一部關於漢口租界的歷史著述,更非關於漢口租界的“小說家言”,作為一篇有關漢口租界的文化“遊記”或“心得”,或許更為確切。 異質空問——漢口租界的文化空間形態一、開埠前漢口的城市空間形態二、漢口租界的道路格局與街區風貌三、作為現代城市社區的漢口租界四、洋行與買辦五、彈子房、波羅館和跑馬場第三章 政治特區——漢口租界的行政管理體制一、傳統體制下的漢口市政管理二、漢口英租界的體制架構三、其他四國租界的管理體制四、文明與野蠻之間:租界市政管理體制的簡要評述第五章

內容介紹

《漢口的租界:一項歷史社會學的考察》不是一部關於漢口租界的歷史著述,更非關於漢口租界的“小說家言”,作為一篇有關漢口租界的文化“遊記”或“心得”,或許更為確切。書中具體包括了:華洋分界與華洋混融、漢口租界的收回與改制等內容。 懷著這樣一種心情,筆者試圖對漢口租界作一番系統的探訪,本著史家“實證”的原則,全面追溯漢口租界的原委始末與發展興革的歷史過程;盡力觀察到一個真實的漢口租界。更多的時候,筆者可能是以一種文化觀光者的眼光,將聚焦點更多地投向作為“特殊文化空間”的租界。通過對漢口租界的物質文化景觀、社會生活、人口構成、社會行為、社會心態等方面的逐一探尋,力求展示租界作為一個“歷史文化空間”的品行與特質,並將租界從“異質文化空間”到“邊緣文化空間”的演變過程揭示出來。通過租界這個文化個案,向讀者展示兩種不同類型的文化從對立、衝突到接納、融合的互動過程。進而為今人的“文化態度”與“文化立場”提供一個歷史的範例——弱勢文化怎樣去面對一種強勢的文化,怎樣在一個強勢文化面前保持自己的個性與尊嚴,同時又不故步自封,以開放的胸襟去進行文化創新,在學習、適應、創新的過程中完成文化強弱之間的地位轉換。基於這樣一種趣味,《漢口的租界:一項歷史社會學的考察》描述的重點是“華”“洋”之問、中外之間複雜而多維的互動關係,以“華”“洋”關係這根主線串起漢口租界近百年的發展變遷軌跡。

作品目錄

引言 一段多彩的文化記憶
第一章 開埠通商與租界的闢建
一、漢口開埠
二、英租界的闢建
三、德、俄、法、日租界的闢建
第二章 異質空問——漢口租界的文化空間形態
一、開埠前漢口的城市空間形態
二、漢口租界的道路格局與街區風貌
三、作為現代城市社區的漢口租界
四、洋行與買辦
五、彈子房、波羅館和跑馬場
第三章 邊緣社區——漢口租界的社會結構與社會生活
一、漢口租界的人口:數量與結構
二、租界生活:一種別樣的人生
1.現代都市生活的發源地
2.“化外”之域:租界裡的黃、賭、毒
三、各種“異端”與邊緣群體的棲息地
1.革命黨在租界的活動
2.“體制外群體”在租界的活動
四、多元化與邊緣性:漢口租界文化特質綜述
1.人口的多樣與文化的多元
2.邊緣文化社區
第四章 政治特區——漢口租界的行政管理體制
一、傳統體制下的漢口市政管理
二、漢口英租界的體制架構
三、其他四國租界的管理體制
四、文明與野蠻之間:租界市政管理體制的簡要評述
第五章 華洋分界與華洋混融
一、“華”“洋”的界線
二、隔膜與衝突:早期的華洋互動
1、從“華洋互市”到“華洋互動”
1.“華洋互市”的初啟與繁盛
2.買辦與教士——溝通“華”“洋”的文化中介
四、華洋混融:從熟悉到接納的文化歷程
1.接納:從洋貨到西式生活
2.華洋空間的連通
3.漢口租界中的“華洋雜居”
4.租界的示範效應
第六章 漢口租界的收回與改制
一、順勢而為:德、俄租界的收回
二、德、俄租界的接收經過與善後處置
1.精心布置,確保外交人員與外僑安全有序地撤離
2.接管、代管與存管並行,軍政設施與商務機構區別對待的接收方針
三、從租界到特區:租界角色地位的演變
四、英、日、法租界的收回
五、日、法租界的“交還”
第七章 作為歷史街區的漢口租界:整體保護與綜合修復——漢口租界歷史街區的人文價值及其保護
一、存史、教化、勵志:漢口租界的人文價值
二、損毀、侵蝕與衰敗:城市化進程中的漢口租界
三、整體保護與綜合修復:漢口租界的永續發展之道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