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火車站

漢口火車站

漢口火車站是全國最大的歐式火車站,隸屬於武漢鐵路局管轄的特等站,地處中部地區最大城市——武漢市的江漢區,為武漢三大火車站之一,中心裡程位於京廣線K1192+445m處。車站始建於1898年,2008年漢口站大幅改造,2010年完工,外觀為歐式風格,近似1903年啟用的大智門火車站,兩座塔樓守護兩側,站房外部的牆面、窗、檐等,都以線條和幾何圖形雕塑裝飾,建築面積19.3萬平方米,取代青島火車站,成為全國最大的歐式風格火車站。

基本信息

簡介

漢口車站是隸屬於武漢鐵路局的一等甲級客運站,地處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金家墩,中心裡程位於京廣線K1192+445m處,主要辦理旅客、行包、郵件的到發及中轉業務。車站始建於1898年,新建於1991年,站房總面積8萬平方米,站內有4座站台、1座人行天橋、3個地下通道、7個候車室,可同時容納6500人候車。2005年建局以來,在全國鐵路又好又快發展的大勢中,漢口站搶抓機遇,開拓奮進,各項工作均取得長足的進步。
漢口火車站
漢口火車站

武漢鐵路局

武漢鐵路局管轄範圍為湖北全境和豫南地區國營鐵路。湖北省和豫南地區地處華中腹地,公路四通八達,水運比較完善,空運也占有重要地位。資源和經濟基礎在全國占有較明顯優勢,大型廠礦多,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品類多樣,淡水漁業養殖業發達。工業以採礦冶金鋼鐵機械製造化工食品加工棉紡織等最為重要,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平頂山煤礦產量僅次於大同和開灤。水電資源豐富,丹江口水利樞紐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引水水利工程,葛洲壩水力水電樞紐、長江三峽水力發電樞紐是國家重要的電力基礎。三國文化游、“一(長)江兩(神農武當)山”區域游、紅色旅遊、生態旅遊和休閒度假旅遊,吸引國內外遊人,假日經濟不斷升溫。高校眾多,僅武漢地區有高校59所。武漢鐵路局管內的大部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梅雨期,雨量多,強度大,易引發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造成鐵路塌方和斷道。因此,每年防洪是武漢鐵路局的重要工作之一。

漢口火車站鐵路
鐵路
武漢鐵路局管轄的39條線路中,共幹線8條(京廣、京九、焦柳、漢丹、襄渝、孟寶寧西武九線),其中繁忙幹線2條(京廣、京九線)。代管合資鐵路長荊線。京廣線北起小商橋與孟廟車站間K807+000處與鄭州鐵路局分界,南至蒲圻與茶嶺車站間K1337+600處與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分界;京九線北起淮濱與阜陽南車站間K907+300處與上海鐵路局分界,南至蔡山與孔壟車站間K1277+000處與南昌鐵路局分界;武九線西起武昌車站21號道岔,東至西河村與夏畈車站間K185+809處與南昌鐵路局分界;孟寶線東起孟廟車站40#岔尖,西至余官營與寶豐車站間K98+000處與鄭州鐵路局分界;寧西線西起小林與李家灣車站間K563+600處與鄭州鐵路局分界,東至祖師廟與葉集車站間K800+400處與上海鐵路局分界;襄渝線東起老河口東3#岔尖,西至胡家營與白河縣車站間K174+994與西安鐵路局分界;焦柳線北起郜營與耿坡車站間K474+099與鄭州鐵路局分界,南至西齋與澧縣車站間K798+451與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分界;鴉宜線東起鴉鵲嶺車站12#岔尖,西至曉溪塔車站K49+000處與地方專用線分界。

至2006年末,路局機關行政限額內機構處、部、室22個,限額外機構5個;學(協)會2個,辦事處機構1個。局直管基層單位總數76個,其中,運輸單位30個,合資鐵路公司1個,工程建設指揮部7個,多、集經單位19個,公、檢、法單位10個,其他單位9個。局管內車站265個,其中:特等站3個、一等站15個、二等站16個、三等站44個、四等站176個(含合資鐵路四等站7個)、五等站11個。全局職工97101人。

至2006年末,轄區線路連線湖北河南湖南江西陝西安徽6省,線路總延展長度6390.751公里。

新的武漢鐵路局成立於2005年3月18日,由原武漢、襄樊鐵路分局和南昌鐵路局劃交的麻城地區等單位組成,管轄湖北省全境和豫南地區部分國營鐵路。管內鐵路起源於1893年5月張之洞在湖北省修建的大冶鐵路。新中國成立前,漢口和武昌曾先後8次設立鐵路局(或相當局)。新中國成立後,武漢地區鐵路長江以北為漢口鐵路分局,管轄至許昌,隸屬鄭州鐵路管理局;長江以南為武昌鐵路分局,管轄至長沙北,隸屬衡陽鐵路管理局。1953年1月,武昌鐵路分局併入漢口鐵路分局,同時更名為漢口鐵路運輸分局,隸屬鄭州鐵路管理局

1958年10月1日,武漢第一次設局,稱武漢鐵路管理局。1961年8月,長沙鐵路管理局併入武漢鐵路管理局。武漢局下轄漢口信陽長沙3個辦事處。1963年4月1日,武漢鐵路管理局撤銷,同時成立武漢鐵路分局,管轄湖北省境內鐵路,隸屬鄭州鐵路管理局。1966年6月1日,襄樊鐵路分局成立,隸屬鄭州鐵路管理局

1971年7月1日,武漢第二次設局,稱武漢鐵路局。主要管轄湖北省境內鐵路,下設武漢、襄樊2個鐵路分局。1983年3月1日,武漢鐵路局再次撤銷,武漢、襄樊2個鐵路分局隸屬鄭州鐵路局。1987年3月,京廣線孟廟以南至東篁店段和孟寶支線由鄭州鐵路分局劃武漢鐵路分局管轄。

2005年3月18日,鐵道部決定撤銷武漢、襄樊鐵路分局,重新成立武漢鐵路局,實行路局直管站段體制。5月15日南昌鐵路局京九線淮濱至蔡山段、寧西線潢川北站至祖師廟站劃歸武漢鐵路局管轄。

提速

車站旅客傳送量、運輸收入保持著高速持續穩步增長的態勢,2006年全年傳送旅客958.7萬人,實現運輸收入11.6億元,兩項指標在全局均名列前茅;2006年11月25日普通的一天,見證了車站連續安全生產一萬天的輝煌,這一成績在全路44個客運大站中高居榜首;獨創“紅綬帶、心連心”助行服務體系,以連結式、個性化的服務為旅客的“無障礙出行”提供著最大便利。回首過去,漢站人用勤勞的雙手、集體的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可喜的成績。
漢口火車站火車第六次提速
火車第六次提速
笑看今朝,漢站人正以創新的思維、敢為人先的氣魄書寫著一個又一個新的歷史。按照“簡單就是效力”的管理理念,借鑑現代管理經驗,車站刪繁就簡,以建立一套標準,突出四個考核抓手為核心,創新實施了“1+4”安全(服務)管理模式,形成了依靠標準建秩序、依靠機制促落實、依靠規矩保全全、依靠規範上質量的良好局面,大大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2007年春運,面對同比增長21%的超大客流,面對日旅客傳送量18天超過06年春運最高水平的嚴峻考驗,新的管理模式發揮了巨大作用。春運40天,車站安全生產持續穩定,服務質量穩步提升,旅客傳送量、運輸收入一舉躍為全局第一。並先後獲得湖北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武漢鐵路局“安全生產優質站”、“先進基層黨委”、“四好班子”等光榮稱號。

展望明天

厲兵秣馬的漢站人又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車站即將迎來大規模的擴建改造,將新建4個站台、新增7條股道、建成高架候車室,煥然一新的巨變不僅是站容站貌,將是更豐富的出行選擇、
漢口火車站漢口火車站
更便利的出行條件、更溫馨的出行環境、更人性化的人文關懷。2007年4月18日全路第六次調圖提速中,車站又將增開始發列車3對(包括開往北京西、鄭州的全路最新型高速動車組列車2對),始發列車由原來的26對增加到29對。到2007年底還將陸續新增開往北京西鄭州的高速動車組5對,從車站出行可直達全國4個直轄市和30個省市自治區的26個省會城市。今天的漢口站運能充足、方向齊全、環境優美、換乘方便,已成為廣大旅客購票、候車、出行的首選之地。

“執信有恆行天下”,表達了漢站人服務大眾、服務社會的決心和信念,銘刻下漢站人恆久堅守誠信、追求卓越、和諧發展、暢行天下的精神品質,更體現著全體漢站人“創模範車站,做業內一流”這一志存高遠、自強不息、開拓奮進的不懈追求。

改造

漢口火車站漢口火車站改造後效果圖
根據最新改造方案,改造後的漢口站通過的列車時速可達200公里,並且預留250公里及以上的條件。此外,漢口站改建現有的站房及新建高架候車室等房屋面積總計3.5萬多平方米,新建覆蓋8個站台無站台柱雨棚8.4萬平方米,所有的站台全部改建為高速列車站台。改造後的漢口站和正在興建的武漢火車站規模相近。總投資達13億元的漢口火車站站房改造及配套工程20日開工。據介紹,改造後的漢口火車站為古老歐式風格,與目前已停止使用的老漢口站風格相近。改造後其通過的列車時速可達200公里,並且預留250公里及以上的條件,最高峰候車能力可達8000人,與已投入使用的新武昌火車站及正在興建的武漢火車站規模相近。

歷史變遷

1991年10月,大智路,那座建於1898年的歐式建築———老漢口站退出歷史舞台。此後連續4年,漢口新火車站年傳送旅客不到200萬人,只相當於3公里外新華路汽車客運站的60%。到1997年,車站僅有北至徐州、安陽,西至漢中、丹江口、襄樊等6對中短途低等級始發列車,沒有一對開至省會城市。坐鎮萬商雲集之地,漢口站跟不上城市經濟發展的快車。
1998年全國鐵路第二次提速前夕,武漢汽車客運站、碼頭、航空候車室和大專院校,頻頻出現漢口火車站人員身影:訪乘客,發問卷。不久,一份增車調圖意見呈給上級部門。
1998年調圖提速,車站一下子增加了北京廣州等8趟始發終到長途列車。漢口—北京西的T78次上座率僅20%。時過半年,開往重慶的T257次列車同樣徘徊於低客率,“停開”聲音一再響起。
1999年“漢口火車站行銷宣傳車”走上三鎮街頭,上街賣票。投資40萬元,拆掉封閉的售票視窗厚牆,改建為透明的玻璃牆售票視窗,開啟“火車票掛失”等多種服務。
1999年底,車站地下人行通道商業廣告取消,換上“古有江城通九省,今由漢口走四方”廣告牌。車站異地售票、電話訂票先後問世。
2000年,開通T182次始發列車,第一次將東北三省與武漢“拉直”。
2001年,開行到烏魯木齊的始發列車,首次將武漢列車開進大西北深處。開行揚州列車,改寫武漢與南京不通火車的歷史。
2010年,新漢口站改造完成並投入使用。

漢口概況

漢口是武漢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武漢的商業中心,與武昌和漢陽並稱武漢三鎮。漢口地處長江西北、漢水以北的地域,隔長江與其東南側的武昌相望,並漢江與其南側的漢陽相望。三鎮不僅各有其獨特的歷史發展軌跡,而且分別各自形成了獨特的城市面貌,在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雖然三鎮在行政上已經合併接近60年之久,這種情形並未發生根本改變。漢口得名於地處漢江注入長江之口,因古時稱漢水為夏水,故當時有夏口之地名。

公交線路

(以下信息僅供參考。車次及發車時間如有變動以車站通知為準)

公交線路

沿途停靠站

備註
9路

漢口火車站-唐家墩-取水樓-民族路-王家巷-武漢客運港

詳細
10路

漢口火車站-航空路-武勝路-古琴台-黃鶴樓-武昌火車站

詳細
38路

漢口火車站-航空路-友誼路-吉慶街-車站路-粵漢碼頭

詳細
79路

紫荊花園-五里墩-梅子山-琴台路-橋口路-航空路-青年路-漢口火車站

詳細
509路

堤角邊-黃浦路-解放公園路-三眼橋-鄂城墩-青年路-漢口火車站

詳細
512路

漢口火車站-常青路-航空路-寶豐路-宗關-古田三路-陳家墩小區

詳細
519路

漢口火車站-唐家墩-新華路-武勝路-古琴台-閱馬場-街道口-珞珈山

詳細
533路

漢口火車站-蔡家田-開明路-球場街-江漢路-黃陂街-花樓街-集家嘴

詳細
536路

關山二路-關山口-魯巷-廣埠屯-大東門-閱馬場-古琴台-利濟北路-航空路-青年路-漢口火車站

詳細
542路

建設十路-建設一路-余家頭-徐家棚-三角路-司門口-古琴台-武勝路-航空路-青年路-機場河-漢口火車站

詳細
545路

復興新村-漢口火車站-竹葉山三村-趙家條-團結路-楊園-建設二路

詳細
547路

漢口火車站-唐家墩-新華路-永清街-余家頭-八大家-工業四路-鄂州街

詳細
561路

漢口火車站-唐家墩-新華明渠路-古琴台-閱馬場-武昌火車站-井岡村-南湖花園

詳細
604路

民航新村-賀家墩-漢口火車站-馬場角-青年路-寶豐路-太平洋-知音西村

詳細
605路

常碼頭-漢口火車站-唐家墩-取水樓-循禮門-永清街-岳家-嘴梨園

詳細
803路

王家畈-龍陽村-七里廟-晴川閣-新華路-唐家墩-漢口火車站

詳細
9路專

發展一村-常碼頭-漢口火車站-唐家墩-馬場角-新華路-集家嘴-武漢客運港

詳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