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漢語漢字]

滕[漢語漢字]
滕[漢語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滕,漢語漢字,téng,形聲字,從水,從朕。 本義是水向上騰湧; 引申張口放言。“鹹其輔頰舌,~口說也” 又作為姓氏,Téng,香港著名無線電視藝員叫滕麗名。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滕州市一帶。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滕[漢語漢字] 滕[漢語漢字]

téng

異體

《集韻》或書作。

𣹸 𣹸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部首筆畫

部首:月或氺

部外筆畫:11

總筆畫:15

五筆86:EUDI

五筆98:EUGI

倉頡:BFQE

筆順編號:351143113424134

四角號碼:79299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ED5

漢字演變

隨著歷史時間的變化,“滕”字從古至今也發生了一系列的演變

滕[漢語漢字] 滕[漢語漢字]

字義

基本字義

téng

水向上騰湧;古代”沸騰“的”騰“必須寫“滕”,不能寫”騰“,後來通用。

引申張口放言:“鹹其輔頰舌,~口說也”。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滕州市城區西南姜屯鎮境內。

春秋戰國時代,滕姓後裔,在今山東滕州建立了滕國。《左傳》稱滕國的疆域「絕長補短方五十里」,故而又稱「滕小國」。別看滕國小,但因為它是姬姓周朝王室的嫡系後裔,因而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滕國自第一代國君錯叔繡始,在春秋戰國諸侯攻伐爭霸的混戰局面中存在了近七百年,歷三十一世(一說三十二世),這幾乎是個奇蹟。滕國國君中最有名的是滕文公,他曾禮聘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孟子來到滕國,《孟子·滕文公》上、下篇中對此多有記載。

1.

水向上騰湧;古代”沸騰“的”騰“必須寫“滕”,不能寫”騰“,後來通用。

2.

引申張口放言:“鹹其輔頰舌,~口說也”。

3.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滕州市城區西南姜屯鎮境內。

春秋戰國時代,滕姓後裔,在今山東滕州建立了滕國。《左傳》稱滕國的疆域「絕長補短方五十里」,故而又稱「滕小國」。別看滕國小,但因為它是姬姓周朝王室的嫡系後裔,因而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滕國自第一代國君錯叔繡始,在春秋戰國諸侯攻伐爭霸的混戰局面中存在了近七百年,歷三十一世(一說三十二世),這幾乎是個奇蹟。滕國國君中最有名的是滕文公,他曾禮聘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孟子來到滕國,《孟子·滕文公》上、下篇中對此多有記載。

4.

詳細字義

téng

〈動〉

1. (形聲。從水,朕( zhèn)聲。本義:水向上騰湧)

2. 同本義 [surge]

滕,水超涌也。——東漢·許慎《說文》

百川沸滕。——《詩·小雅·十月之交》

滕,《詩》曰:“百川沸滕”。水上涌也。——《玉篇》

3. 引申為張口說話 [open-mouth]

滕口說也。——《易·鹹》

范君獨判於心,不畏滕口。—— 唐· 韋瓘《宣州南陵縣大農陂記》

4. 又如:滕口(張口放言)

〈名〉

1. 西周分封的侯國名 [Teng state]

春秋滕侯,,文王子叔繡之後。國在今山東兗州府滕縣。——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2. 在今山東省滕州市一帶

3. 城市名 [Teng county]。在山東省

4. 姓

滕姓相傳是黃帝第二十六子。據《史記》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據《國語》記載,黃帝之子十二姓中排在第五位的即是滕姓。

5.同“騰”

〈動〉水向上騰湧

6.通“榺”,shēng

〈名〉古稱經軸或繞經輥為榺,榺是古代織機上卷放經紗的工具。即“筘”。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登切,音騰。《說文》水超湧也。與騰通。《詩·小雅》百川沸騰。
又張口騁辭貌。《易·鹹卦》滕口說也。
又《爾雅·釋詁》滕,虛也。
又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文之昭也。《集韻》或書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