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溪鄉

滔溪鄉

滔溪鄉位於益陽市安化縣中部,具有豐富的歷史,並且現今經濟發展飛速,未來發展前景明朗。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滔溪位於益陽市安化縣中部,東接長塘、仙溪,西抵洞市、新化,南與栗林接壤,北與小淹相鄰。總面積154.2km2,轄滔東、滔溪、官窖、樂園、長樂、平、南山、聯群、洞春

滔溪鎮在湖南省的位置
、樂坪、三聯、百麓、青楠、黃梅、道坪、烏金、簡家、大安、更新、金星、桃花、益星、文石、朱陽、沙坪、林豐、彩聯、英家、五龍、關山、方谷、新開、聯興、臘樹、斗山、南元、懷安、冷宋、和安、洞溪、板洞、上輝、農佳43個村,2000年總人口25000人。 1996~2000年,先後由鄒吉祥、彭仲元、鄒雄彬任黨委書記;何壽康、劉啟化、 伍亮、黃志軍任鄉長。現任黨委書記鎮長王直前。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2456
12188
10268
家庭戶戶數 6567
家庭戶總人口(總) 22406
家庭戶男 12151
家庭戶女 10255
0-14歲(總) 5013
0-14歲男 2583
0-14歲女 2430
15-64歲(總) 15281
15-64歲男 8435
15-64歲女 6846
65歲及以上(總) 2162
65歲及以上男 1170
65歲及以上女 99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2266

滔溪人傑地靈

這裡是著名的湘中游擊隊的發祥地,湘中游擊隊負責人李志中就出生於滔溪,滔溪人民為湘中游擊隊輸送了不少優秀兒女,為湖南、為安化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這裡人才輩出,有追隨孫中山革命的同盟會會員,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楊開慧同時遇難的李一龍李培根烈士,有抗日名將王乃凡(他的三個子女都是博士,現在美國英國長沙等地),有原省參議員、礦冶專家、湖大教授李芑蓀,有現任中共中央委員、國家工商總局局長的王眾孚同志。

基礎設施

96年以來公路交通建設共投入356多萬元,實現村村通公路,65%的村組組通公路。修復鞏固13座水庫、98座山塘、35千米引水渠道,建設重點人畜飲水工程17處。43個村有28個村完成了電網改造。國家投入500萬元的生態示範工程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辦學條件得到很大改善,投入國家義教工程款210多萬元,相繼建成滔溪中學、滔溪中小、長樂中學完小、英家學校。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全鄉程控電話交換站4個,用戶達1580多個,滔溪、長樂、上馬行動電話相繼開通,和五龍山小靈通塔的開通,基本實現手機信號無縫覆蓋。

經濟發展

全鎮有耕地23051畝,其中水田9462畝,人均0.38畝;旱土10474畝;山林6萬餘畝,森林蓄積量15萬餘立方米;楠竹立竹量512萬多根,可每年採伐60萬根。糧食以外,傳統優勢產業有竹木、茶葉、棕桐等。改革開放以來,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推廣科學技術,農村經濟得到發展:糧食年產穩定在7000噸左右,林業年收入130萬元左右,年產茶約100噸,鄉鎮企業和勞務輸出成為重要經濟來源。2000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905元。勞務輸出成為滔溪經濟的一個新特點,1996年以來,每年勞務收入3000萬元以上,鎮財政總收入增至323.85萬元。人們的思想觀念正在逐步轉變,傳統農業經營模式逐漸打破。農村富餘勞力外去務工、經商,每年勞務收入達2000多萬元。種植業、養殖業專業戶日益增多,退耕還林進度加快,2002年退耕還林面積達2300畝,其中新植楠竹1500畝,千畝無公害蔬菜基地正在建設之中。

發展前景

一是區位、資源優勢明顯。國道207線與省道308線夾鄉而過,縣道柘湘公路、大通公路橫貫其境,構成一個環形公路交通網路,交通十分方便。有耕地面積24500畝,山林面積8100畝,主要生產木材、楠竹、藥材、棕片等,主導產業有蔬菜生產、牛羊養殖、竹木加工等。二是幹部作風有效轉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增強,理論修養、文化科技素質和執政水平大有提高。三是基礎建設成績顯著,為社會經濟發展創造了厚實的物質條件。四是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庭積蓄不斷增多,全鄉銀行儲蓄餘額達3400多萬元,投入再生產的能力增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