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河鎮

滔河鎮

滔河鎮滔河鎮因滔河貫穿全境,故此得名。滔河,位於大巴山北麓,陝西省南沿邊陲,嵐皋縣東南部。地理位置處於東經108°51′至108°55′、北緯32°00′至32°14′之間。南北長約15.2公里,東西寬約6.2公里,總面積92.48平方公里。南與漳河鄉毗鄰,北與城關鎮為鄰,東與溢河鄉、花里鎮交界,西與四季鄉接壤。全鎮地勢南高北低,坡陡溝峽,自然條件垂直差異較大,最高海拔1740米,最低海拔505米,鎮黨委、鎮政府機關位於柏坪村一組號房,該處海拔676米。全鎮轄10個行政村70個村民小組,1609戶5949人。

基本信息

綜述

滔河鎮因滔河貫穿全境,故此得名。
滔河,位於大巴山北麓,陝西省南沿邊陲,嵐皋縣東南部。地理位置處於東經108°51′至108°55′、北緯32°00′至32°14′之間。南北長約15.2公里,東西寬約6.2公里,總面積92.48平方公里。南與漳河鄉毗鄰,北與城關鎮為鄰,東與溢河鄉、花里鎮交界,西與四季鄉接壤。全鎮地勢南高北低,坡陡溝峽,自然條件垂直差異較大,最高海拔1740米,最低海拔505米,鎮黨委、鎮政府機關位於柏坪村一組號房,該處海拔676米。全鎮轄10個行政村70個村民小組,1609戶5949人。
2005年,全年發蠶種1600張、種植魔芋2264畝、烤菸484畝、養豬12000頭、養雞120000隻,產業創收680萬元,人均產業收入1100餘元。200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14萬元,糧食總產3200噸,人均生產糧食500公斤。
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全鎮10個村均建有村級公路,村級公路總里程約40公里,入戶率達70%以上;6個村均新修了人畜飲水工程,管堰總長度6.82萬延米;9個村的農網改造全部完成,改造農電線路292桿公里;累計改造基本農田1700餘畝;農村廣播、電視、電話入戶率達到60%,無線通訊網路基本實現了零盲區;金淌、漢河兩個小集鎮已初具規模,鎮中心集鎮逐步向規範化小城鎮發展,繼2002年實現集鎮路面的硬化後,2005年11月,集鎮路燈工程已全面竣工,集鎮農貿市場工程業已列入建設計畫,正在籌建中。
社會事業齊頭並進。全鎮計畫生育率達95%以上,於2002年通過綜合服務鎮驗收,全面完成了知情選擇、村民自治試點工作;4所中國小基礎條件、師資配備得到根本改善,教育質量逐年提升,成人教育工作得到長足發展,2004年,榮獲市級“教育強鎮”稱號,目前正在積極爭創省級“教育強鎮”;以鎮中心衛生院輻射金淌、茨竹、漢河三片的農村基層衛生防疫體系得到完善。

歷史沿革

滔河鎮的前身為滔河區。解放前,滔河區屬尚愛鄉;1949年10月28日,滔河解放後,劃為嵐皋縣第四區(區公所);1950年1月劃為嵐皋縣第五區;1958年10月更名為滔河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復原滔河區名稱;1966年至文革結束,更名為衛東區;1968年9月,成立革命委員會,恢復滔河區名稱;1996年11月,鄉鎮改革後,撤銷滔河區,將原區轄的金淌、茨竹、漢河3個鄉合併組建滔河鎮。中共嵐皋縣委在滔河鎮設立黨委、紀委,2005年底,滔河鎮黨委下轄16個黨支部,其中農村支部10個,有黨員322人,其中農民黨員253人,女黨員44人。1996年12月至2005年10月,滔河鎮政權組織有滔河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滔河鎮人民政府。滔河鎮人民政府下轄10個村民委員會。1996年12月18日,滔河鎮召開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2次會議,選舉產生並鄉建鎮後首任鎮人大主席團主席和鎮人民政府鎮長、副鎮長。至2005年10月,滔河鎮人民政府內設黨政辦公室、經濟管理與社會事務辦公室、國土資源與基礎建設辦公室,鎮機關編制49人,實有42人。

歷任領導

解放後至撤區並鎮期間原滔河區歷任領導名錄(1950年6月至1996年11月)
中共滔河區委員會書記:李茂祥馬明山—(安嵐並縣期間中斷)—張孝忠—謝 良—陳中強—曾紀安—程盛遠—邱學禮—於初潤—包永祥—趙明成
中共滔河區委員會副書記:趙虎山—陳克信—屈家珍—王 鴻—(安嵐並縣期間中斷)—喻忠霞—程盛遠—潘宗成—王義才—曾紀安—龔光喜—程盛遠—譚定洲—邱學禮—程盛遠—徐運鐸—於初潤—葉秀祥—包永祥—蹇廷富—朱章明—朱世忠—佘聯邦—朱章明—朱世忠
滔河鎮區公所區長(或正職):李茂祥—(安嵐並縣中斷)—程盛遠—陳中強—譚定洲—馬登科—於初潤—包永祥—葉秀祥—朱章明—佘聯邦
副區長(或副職):郭萬順—周 鼎—鄧克禮—彭鳳鳴、李合益—王義才—張遠祥—劉銀洲—(安嵐並縣中斷)—李合益—付明信、龍饒貴、宋家富、馮克友、鄭光益、周天明—李顯晏—潘宗成—王義才—曾紀安—龔光喜—蘇萬成—李萬倫—於初潤—包永祥—朱章明—朱世忠—蹇廷富
撤區並鎮後至今歷任領導名錄(1996年12月至2005年11月)
中共滔河鎮委員會書記: 朱世忠—耿永升—張永良—劉曉林—崔 剛
滔河鎮人民政府鎮長: 程光興—耿永升—張永良—劉曉林—徐文貴
滔河鎮人大主席團主席: 包永祥—楊興榮
中共滔河鎮委員會副書記:張永東—曹保賢
滔河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鄭兆東、候著蓮—陳紅星、候著蓮—程文煜、候著蓮—黃仲武、李 瓊—黃仲武、劉獻波—劉獻波
中共滔河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朱章明—鄭兆東—程文煜—周宜孝—葉義新—黃仲武
滔河鎮人民武裝部長:秦傳義—袁仕久
現任黨政主要領導簡介
崔 剛,男,1968年12月出生,1987年7月參加工作,199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現任滔河鎮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主管武裝、政法、項目建設。
徐文貴,男,1966年2月出生,1987年2月參加工作,199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歷,現任滔河鎮黨委副書記、鎮人民政府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主管財政、民政、農經、土管、統計、金融、集鎮建設。

資源

森林資源

全鎮有森林104175畝,耕地16166畝,植被覆蓋率為86.5%。廣闊的山地和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為滔河豐富的自然資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主要林種為櫟、杉、椿、松、柏楊、泡桐,產黨參、天麻、杜仲、黃柏、厚朴等種中藥材,享有“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此外,境內還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

水利資源

境內水利資源豐富,嵐河一級支流滔河貫穿全境,流經漢河、茨竹、金淌三個小集鎮,全長30餘公里,流域面積80餘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3.11億立方米,已建成運行的有金淌、齊園兩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72萬千瓦,肖家坡電站正在建設中,泥坪電站業已立項。

礦產資源

現已發現和查明的有鐵、鈦、釩、石煤、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黃鐵礦等七、八種,興隆、同心的石煤儲量近100餘萬噸,具有一定的開採價值。

旅遊資源

滔河地處北亞熱帶氣候帶,屬於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境內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適中,冬少嚴寒,氣候垂直差異明顯是其顯著的特點,素有“高山把雪下,低山開桃花”之客觀現象,是發展生態旅遊的最佳之選。此外,境內的一些的自然景觀,如位於構坪村境內壁立千仞的“棺材”峽、張飛岩、位於友誼村境內鬼斧神工的水龍洞、位於泥坪村境內巧奪天工的“太極圖”,不但讓人嘆為觀止,更都有各自美麗的傳說。

道路交通

滔河鎮交通便捷,主線公路依滔河而建,道路全長約38公里,為改建中的四級柏油路。全鎮10個行政村均建有自己的村級公路,村級公路總里程約40餘公里,村級公路入戶率達72%以上。

學校單位

滔河中學

滔河中學位於巴山北坡太平山下的友誼村,始建於1976年9月。學校屬二類農村初級中學,內設三級九班,擁有高級教師1名、中級教師9名、初級教師18名,在校學生353人。學校總占地面積17338平方米,建築面積2602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積576平方米、宿舍面積664平方米。校內設有規範的計算機遠程教育室、多媒體電教室、實驗室、圖書室,擁有計算機25台、圖書10000餘冊、實驗設備近萬件。

茨竹國小

茨竹國小位於友誼村,始建於1937年,原身為國立太山廟國小(據新址約1公里),1978年9月遷入此址。學校屬一類農村國小,內設七個教學班,擁有高級教師1名、中級教師4名、初級教師10名,在校學生240人。學校總占地面積6002平方米,建築面積1603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積378平方米、宿舍面積1174平方米。校內設有規範的計算機遠程教育室、圖書室,擁有計算機21台、圖書5000餘冊。學校新教學樓為華僑邵逸夫捐資修建,命名為“逸夫教學樓”。

金淌國小

金淌國小位於滔河北大門金淌小集鎮所在地,始建於1951年,1995年遷入此址(距原校址2公里)。學校屬二類農村國小,內設七個教學班,擁有教師13名,在校學生223人。學校總占地面積3661平方米,建築面積1389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積429平方米、宿舍面積713平方米。

漢河國小

漢河國小位於原漢河鄉政府駐地,始建於1950年。學校屬二類農村國小,內設七個教學班,擁有教師9名,在校學生118人。學校總占地面積3476平方米,建築面積888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積440平方米、宿舍面積424平方米。

其他單位

滔河鎮中心衛生院

滔河中心衛生院位於友誼村,始建於1956年,現有在職職工20人,其中醫療專業技術人員18人。醫院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建有集職工住宿及業務辦公的綜合樓一幢,建築面積466平方米,衛生院內設內、外、婦、兒等4個科室,是滔河鎮乃至毗鄰漳河鄉的主要醫療衛生服務機構。

金淌電站

金淌位於嵐河一級支流滔河上,電站設計裝機1.55萬千瓦。金淌電站由滔河引水和四季河引水系統組成,一個發電廠和一個開關站,一套管理運行系統。工程建設總投資1.02億元。電站已於2002年初竣工,2003年底運行發電,為合資聯營電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