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王聚能離子貼

傣醫還認為,人體是由七種物質組成的,即:飲食的精微及血、肉、脂、骨、髓、精。 傣醫外科膏藥是運用藥物互相協調為用的效能,組成多味藥物的大複方,以發揮藥物的良好效果。 五、關節炎:膏藥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滇王聚能離子貼貼用1-3療程痊癒。

產品介紹

滇王聚能離子貼博我國千年制膏藥技術,以傣醫“四塔”、“五蘊”理論為指導,首個將傣族的“刺藥療法”套用於臨床實踐,選用雲南西雙版納藥庫中紫金龍根、黃荊子、大百解為原料,通過最新濕壓榨製備技術精製而成。產品蘊含超岐A骨肽酶,通過刺、拔、排、修四步徹底根除體內骨關節組織中的風濕毒素,還人類健康骨骼,解決了骨病對人類數千年的困擾。

歷史文化

傣藥歷史上有許多經典著述,成為今天研究傣藥的主要文獻和傣藥種類發展的歷史記錄。
傣醫學的主要醫典是《嘎牙山哈雅》。相傳了十一世紀時,雲登貢布的後裔玉妥.薩瑪吸收《月王藥珍》的精華,對《嘎牙山哈雅》的內容作了進一步充實。十三世時,又組織人員對《嘎牙山哈雅》的文字進行修訂。現存傣醫藥文獻有:《嘎牙山哈雅》、《瑪弩薩羅》、《藥典》、《醫書》、《藥書及病理》等
《四部醫典》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各種疾病的分類以及生理、病理、診斷治療、藥物配方等等。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正在研究傣醫學。前蘇聯藝術家出版社曾出版《傣醫圖集》,他們認為《四部醫典》和《傣醫圖集》是舉世無雙的傣醫文獻,對它所引起的興趣遠遠超出了醫學範圍。 
《月王藥診》是較早的一部傣藥史籍,收載的藥物包括植物類440種、動物類260種、礦物類80種,其中300多種藥物為青傣高原特產,多數藥物沿用至今。
《晶珠本草》是收載傣藥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獵廣泛,有著濃郁的傣民族特色,被譽為傣族的《本草綱目》,該書收載的藥物種類有75%為現今所用,其中30%屬傣醫專用。
傣藥是在廣泛吸收、融合了中醫藥學,印度醫藥學和大食醫藥學等理論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所形成的獨特的醫藥體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我國較為完整、較有影響的民族藥之一。傣醫是具有悠久歷史、獨具特色、療效顯著的一門科學,是傣族人民在複雜的自然環境中與各種疾病長期鬥爭所形成的民族醫學,是中國醫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它與諸多先進的醫療體系相借鑑和結合,已經並將更好地為傣族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務。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2006年5月20日,傣醫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傣藥原理

傣醫把人體的生理功能概括為“隆”(指氣、風)、“赤巴”(指火)、“培根”(指粘液)三大因素。 現存西傣傣醫藥文化博覽中心的《四部醫典》
“隆”在人體中的功能是維持生命、氣血運行、肢體的活動和分解食物等等。“隆”基本分為五種;即:“持命隆”、“下泄隆”、“上行隆”、“平住隆”和“通行隆”。
“赤巴”就是膽汁,在人體內的功能是產生和調節體溫、保持氣色,生智慧、助消化等等。“赤巴”基本分為五種,即,消化赤巴、容光赤巴、行動赤巴、視力赤巴和增色赤巴。 “培根”即誕液,在人體內的功能是供營養、長脂肪、調皮膚、正常睡眠等。“培根”也基本分為五種,即:根基培根、研磨培根、嘗味培根、饜足培根和粘合培根。
傣醫認為,以上三種因素的機能如果在人體內維持了平衡,就出現正常的生理現象。反之,就會產生各種疾病。
傣醫還認為,人體是由七種物質組成的,即:飲食的精微及血、肉、脂、骨、髓、精。人體的五臟六腑,不是孤立的存在物,通過經絡與其他器官聯繫在一起,構成了人體有機的整體,人與自然界有密切關係,各項生理功能隨著自然界的變化而受到影響。

治療原理

傣醫外科膏藥是運用藥物互相協調為用的效能,組成多味藥物的大複方,以發揮藥物的良好效果。由於膏藥用於肌表薄貼,所以膏藥中取氣味具厚的藥物,並加以引藥率領群藥,開結行滯直達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膚產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貼於體表的膏藥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的目的。同時藥物在患處通過皮膚滲透達皮下組織,在局部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勢,從而發揮較強的藥理作用。此外,因膏藥中有些刺激性強的藥物,強刺激通過神經反射,可以調節肌體功能促進抗體形成,提高人體免疫力。藥物穿通皮膚及黏膜後,經過血管或淋巴管進入體循環,也可產生全身性藥物作用。

製作方法

滇王聚能離子貼配方由18種傣藥組成,18味名貴傣藥自然生長,手工採摘,古法炮製。採用傳統的“三蒸六熬三煉”手工提取法萃取出活性藥油,由於手工提取技術發展,提取的純度比以前更高,100斤藥物只能提取出6兩藥油,靶向給藥,每一貼的藥勁大,藥量足,效果快,周期短。傳承傣族醫學中透皮給藥,使獨特神奇的配方重放異彩。解決了傳統膏劑易污染,不易吸收,無法大規模生產的一道難題,被病人稱讚為“傣族黑膏藥,能針灸的膏藥”。被專家評價為“中國少數民族醫藥外敷劑的一場重大變革”。

藥物資源

傣族居住地區,大都屬熱帶、亞熱帶地區,西雙版納處於太平洋東亞季風和印度洋西南季風暖濕氣流的交匯地帶。北面偏居內陸,沒有較大的北方寒潮和海洋風暴的侵襲。因此,雨量充沛,熱量分布均勻,適宜於各種生物生長繁殖,是我國熱帶植物(含傣藥)最集中的地區,擁有大量珍貴、稀有的生物種,傣藥資源極為豐富。據普查,西雙版納有藥材種類1776種,其中植物藥材1715種,動物藥47種,礦物藥14種。植物藥材分屬189種。其中:真菌4個科,17種;苔蘚植物門4個科,10種,蕨類植物門25個科,60種;裸子植物門7個科,15種,被子植物門149個科,1674種,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的395個重點品種,僅西雙版納就有208個,占52.66%。名貴、珍稀藥材17種。民族藥800餘種,民間傣藥有228科,372屬,1300多品種,曾用植物藥1858種。這些動、植、礦物藥分布在西雙版納外所轄的景洪、勐海、勐臘三縣(市)的40個鄉鎮的山區、半山區和壩區。

臨床套用的特點

1.療效顯著,見效迅速。膏藥療發施於局部,局部組織內的藥物顯著高於血液濃度,所以發揮作用充分,迅速,局部療效明顯優於口服用藥,非常適合不便服藥者或不願服藥者使用。
2.適應症廣,使用方便。不需住院,只要了解常用膏藥的作用及適用症,禁忌症,病人就可根據疾病買藥,按貼敷方法和要求自行治療。
3.使用安全,無毒副作用。膏藥療法是針對患者的患病部位局部施藥的,對人體的整體影響小,從而避免了藥物對肝臟及其他器官的毒副作用,因此非常安全可靠。
4. 配方獨特,國家保密。滇王聚能離子貼所選用18味珍稀傣藥全部來自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目前公布的有:高山龍膽,喜馬拉雅紫茉莉,羚羊角,唐松草,貝母。還有十三種屬於國家保密配方不能公開。經過“三蒸六熬三煉”古法提純,往往100斤傣藥只能出6兩藥油。
正因如此,傣域熱貼藥勁猛,功效強。將其塗抹到患處,熱氣直往骨頭縫裡鑽,疼痛感頓時消失,持續貼敷一段時間,骨病就會痊癒。
臨床證實,輕度患者24小時即可起效,對久治不愈的風濕和類風濕,腰椎病,頸椎病一般也只需3-5個療程。

主治功能

適用於風濕骨痛、坐骨神經痛,肩周炎痛,腰肌勞損,腰椎增生,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頸椎增生,創傷,扭傷,跌打損傷,骨折引起的疼痛、酸痛、麻木、腫脹等症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主治列表

一、風濕、類風濕病:反覆發作的人-滇王聚能離子貼能通過外敷提高風濕病人免疫力的膏藥,3療程左右讓患者擺脫風濕困擾。
二、頸椎病:長期使用多種方法仍沒有效果的人-滇王聚能離子貼舒經活絡、祛風除濕,調節血壓,能迅速打通頸椎被堵經脈,1-2個療程就能緩解頸椎病引起的頭痛、眩暈、手麻、頸項僵硬、肩背酸痛,視物不清、流淚、耳鳴等,血壓也變平穩。
三、腰間盤突出:翻身、坐立困難者-用滇王聚能離子貼1療程有明顯效果,繼續使用5到6個療程可以痊癒。
四、骨質增生:疼痛難忍者-滇王聚能離子貼能使髓核和纖維環彈力功能增強,使骨質增生部分軟化,效果顯著。
五、關節炎:膏藥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滇王聚能離子貼貼用1-3療程痊癒。
六、肩周炎:肩膀活動受限的人-用滇王聚能離子貼3天內疼痛緩解,3療程後,肩膀活動自如,晚上睡得香。
七、腰腿痛:疼痛難忍者:滇王聚能離子貼能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效果顯著。
八、跌打損傷:經受直接外傷,或者間接外傷以及長期勞損的組織,出現了微循環障礙使用1療程痊癒
如何正確貼膏藥
在貼膏藥之前,用熱毛巾將疼痛處洗淨、擦乾,再將藥貼貼於疼痛部位和相關穴位,撫平按實即可。天氣寒冷時,可將膏藥貼好後再用熱水袋熱敷一下,以便使膏體迅速軟化,增加治療效果。

主要成分

滇王聚能離子貼是以醫用無紡布為基材,醫用膠為載體、駐極體,植物精油,離型紙(膜)等組成。通過局部敷貼、穴位敷貼。利用聚能離子治療層所帶的負電荷,使局部組織在靜電場持續作用下,改善局部微循環及皮膚通透性,促進血液循環,對組織細胞進行活化。通過敷貼對穴位的刺激,調節經絡,促進陰陽平衡,舒通經絡,消炎鎮痛。具有經絡穴灸的激發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