饜足

饜足

饜足,一是吃飽、飽足的意思,二是滿足(多指私慾)的意思。另有經濟學同名名詞。

基本信息

名稱

饜足饜足
饜足(BlissPoint或SatiationPoint),經濟學名詞,又稱最佳點,表示在一組消費品組合當中,消費者最為偏好的一點,即在這一點以外的任何一點的效用都不好於這一點的效用,例如你喜歡吃米飯和牛肉,假設只有一定數量的牛肉,想用一些牛肉來交換米飯,這個過程就是的消費組合向饜足點移動的過程,當消費組合移動到饜足點之後,任何用米飯代替牛肉或牛肉代替米飯的交易都將給你帶來不好的效用。與饜足點(最佳消費束)越接近的消費束效用越高。
局部非饜足偏好即是排除了饜足點的存在,無論處於哪一點,消費者都能從適當的細微變更中獲益。

詞語

詞語信息

詞目:饜足
注音:ㄧㄢˋㄗㄨˊ

詞語解釋

1、吃飽,飽足。
《孟子·離婁下》:“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王安石《棗》詩:“況余秋盤中,快噉取饜足。”
2、滿足(多指私慾)。
《元典章·戶部十·軍兵稅不得打量漢軍地土》:“所在官吏不時下鄉,言要打量軍戶地畝,以此為名,脅斂錢物,所取各皆饜足,方纔釋免。”
《明史·萬國欽傳》:“使心驕意大,豈有饜足時。”
何其芳《畫夢錄·岩》:“這故事是完了,但誰也不會饜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