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滄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是河北省唯一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等多功能為一體的“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兩次(2004、2007)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先後榮獲“河北省示範中西醫結合醫院”、“河北省醫德醫風示範醫院”、“全國中西醫結合先進單位”、“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 等榮譽稱號30餘個,2008年5月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審驗收,成為首批“全國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76年11月,滄州市政府決定抽調滄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陳屯衛生院部分科室和人員以及部分落實外地知識分子政策人員組建滄州市第二醫院,經過4年的選址、征地、規劃和建設,1981年5月1日正式開診。

1982年,主病房樓竣工,住院部遷至病房樓,病床增至200張,臨床科室設有外科、內科、中醫科、高幹病房、五官科、麻醉科;醫技科室設有檢驗科、放射科、藥劑科等。臨床科室以普通內科、普通外科技術實力最為雄厚。

1984年2月,根據滄州市醫療衛生髮展需求,滄州市政府將我院更名為“滄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成為河北省唯一納入國家“七五”發展規劃的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自此,我院步入中西醫結合醫院行列。1985年9月,我院在外科病區內設一個骨科組。1987年3月,衛生部提出一個縣級以上地區配備一所婦幼保健院,滄州市政府將我院學科建設較好的婦科、兒科專業整建制剝離,成立了滄州市婦幼保健院,我院利用空出病房相繼增設骨二科、五官科病房。

1992年12月,河北省衛生廳根據我院中西醫結合工作開展情況,將我院更名為“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鑒於當時滄州地區醫療格局、疾病譜特點、交通優勢和自身技術力量等實際狀況,醫院確立了“大專科小綜合”的發展戰略,重點扶持骨科發展,開放床位60張,診療技術上西醫加中醫,推廣小夾板正骨,研發骨科疾病系列製劑,療效顯著,骨科影響力逐步增強。

1996年4月,我院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院分級評審委員會評定為“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編制床位502張,職工670人,副高級以上人員48人,開設內科(心內科、內分泌科)、外科(普外科、腫瘤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急診、腫瘤、老年病、燒傷、麻醉等12個一級臨床專業科室和骨科(小兒骨科、脊柱關節、創傷骨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等7個二級臨床科室,開設手術室、病理科、放射科、核醫學等10個醫技科室,共13個病區、1個ICU病房,配備西門子全身CT、磁共振、彩超、直線加速器、高壓氧艙、800MAX光機等大型醫療設備60多件,醫院開啟中西醫結合事業新篇章。

2005年4月,按照滄州市政府統一部署,原天津鐵路局滄州醫院(二級甲等醫院)併入我院,成為我院東院區。該院占地54畝, 建築面積7511平方米,在職人員174名,離退休73人,床位120張,經營較為困難。

2007年5月,在滄州市運河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託管運河區醫院,託管期限10年。

經過4年建設周期,2008年3月,我院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建設項目順利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審驗收,躋身全國十所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行列。

特色科室

醫院現有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單位1個(骨傷科);國家級重點專科1個(糖尿病科);省級重點專科4個(骨關節病科、糖尿病科、手外科、腦血管病科);市級重點專科17個(推拿康復科等);骨傷科、預防保健科、重症醫學科分別入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和培育項目,骨傷科是醫院的龍頭科室,現擁有9個病區455張病床,其規模、特色、療效穩居省內前列。

醫護團隊

骨一科(小兒、矯形、骨腫瘤科)

尹同珍

骨二科(關節病外科、脊柱脊髓外科)

崔 青,董占引,張建華,楊中華,陶曉冰,王恆俊

骨三科(創傷骨科)

胡思斌,趙均福,孫宏輝,鄭繼會

骨四科(創傷骨科)

吳文元,劉國強,陳著學,吳新濤,王海章

骨五科(手外科、顯微外科)

趙建勇,張植生,張遠林,吳海鈺,劉振利,王華柱,於從海,宿曉雷,丁明斌

骨六科(創傷骨科、中西醫結合骨科)

韓廣普,袁福祿,李曉明,石國軍

行車路線

1路、3路、11路、18路、138路、236路二院站下車即到。

河北省三級甲等醫院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中國大陸對醫院實行“三級九等”的劃分等級中最高的一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民營醫院也可以參與等級評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依照《醫院分級管理辦法》中的條例進行判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