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市新河中學

溫嶺市新河中學

溫嶺市新河中學,創建於1937年9月,系省一級重點中學。校園占地139042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65775平方米。截至2015年4月,溫嶺市新河中學共有東、西兩個校區,占地面積240餘畝,建築面積70000餘平方米;開設61個教學班,共有學生2586人、專任教師233人。

基本信息

簡介

溫嶺市新河中學溫嶺市新河中學
新河中學位於浙江溫嶺市新河鎮,創建於1937年9月,系省一級重點中學。校園占地139042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65775平方米。校園淨化、綠化、園林化,教學、生活用房規範、寬敞,體育場館齊全,教育教學管理全面實現數位化、網路化、系統化。

歷史沿革

1937年,在滬求學的大學生丁天傑、王英才、陳國威等,因抗日戰爭爆發,滬杭淪陷而先後回鄉。是年9月,借用登明寺,創辦了漸嶺縣戰時補習學校,招收一個國中班,30餘名學生,聘任7位教職工。丁天傑為負責人。

1938年1月,戰時補習學校在當地封建派勢爭鬥和師生與寺僧矛盾中陷於困境而被縣教育科學工作者下令停辦。

1938年初,英士大學教授聞詩(長嶼人),通過與遷址天台的上海育青中學的關係,獲準在新河設立育青中學溫嶺分部。當時以登明寺為教室,在沿納原戰時補習學校師生的基礎上擴大到三個班,70餘名學生,15位教職工,於同年2月開辦,由王英才任主任,聞詩任名譽主任。

1940年4月16日,日寇飛機轟炸新河城,其中一枚炸彈在校園內爆炸,新河城大亂,師生匆忙到樓岙等地避難,當地土匪乘機將學校集體和私人財物洗動一空,學校停課4個月,損失嚴重,陷入困境。

1942年,長嶼福慧堂和尚授智師傅得知里人聞詩在新河辦學經費困難,有意資助。當時在朱秉衡先生斡鏇下,授智法師將一生苦心經營的250畝田產捐給育青分部。分部有3田產生,決定自立門戶,與上海青青中學脫鉤。是年2月,省教育廳準予備案,學校即以授智法師之名改稱為“溫嶺縣私立授智初級中學”。學校建立了由聞詩等15人組成的董事會,董事會決定由聞詩任董事長,朱伯康、林公濟等任董事。董事會聘任丁天傑為校長。翌年2月,省教育廳正式開辦。

1949年5月,新河解放,中共溫嶺縣委接收了授智中學。是年7月,由校董事會推薦,經縣委批准,朱文分隊任校長。1950年2月,朱文分隊工作調動,董事會聘任段維國為主委,陳彬為副主委。

1949年9月,學校建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支部,是溫嶺縣最早建立團組織的學校。

1951年春,學校始辦高中,1月改名為溫嶺縣私立新河中學。是月,葉如兆調入,主持學校工作,後任主委。

1956年2月,學校建立了黨支部。同年8月,學校改為“公立”制,校名改稱為溫嶺縣新河中學。

1958年,校勤工儉學,學校在圍墾海塗上設立“永安分部”,開辦農場,種地500餘畝,同時在本部開辦工作和畜牧場。1961年經“調整“,撤銷了永安分部。

1966年開始,學校因“文革“遭受嚴重破壞。葉如兆被批鬥、體罰,不少教師也遭打擊迫害,全校停課兩年半。

1969年4月,新河鎮革命委員會派遣“貧宣隊”進駐學校,建立了“新河鎮貧下中農管理新河中學業委員會”。

1971年12月,新河中學革命委員會成立。

1974年2月,新河鎮革委會組織“工宣隊”進駐學校,“工宣隊”和“貧宣隊”參與校革委會的領導。

1976年,粉碎“四人幫”,撥亂反正。1977年12月,“工宣隊”和“貧宣隊”全部撤離學校。

1978年4月,恢復校長制。

1978年5月,學業校被確定為縣重點中學

1978年7月,“區教育革命辦公室”撤銷,新灌區9所鄉(鎮)中學(新河鎮、高橋鄉、蔡洋鄉、肖家橋鄉、塘下鄉、長嶼鎮、橫河鄉、鎮海鄉、新街鎮中學)的行政、人事、財政、業務輔導等歸屬新河中學管理。

1992年3月,隨著撤區、擴鎮、並鄉的行政體制改革,全區9所鄉(鎮)中學與新河中學脫鉤,不再歸屬新河中學管理。

1994年8月,因溫嶺撤縣設市,學校改稱為溫嶺市新河中學。

1995年8月,潘德清任校長,夏志康任黨支部書記,王欽平、沈玲方為副校長。

1996年1月,申報省綜合高中。是年9月,與設太平鎮的育才職業學校聯合辦學,組建新河中學太平分校。

1997年1月將申報省綜合高中改報為省三級重點中學,是年2月,在校東征地36.4畝建造田徑場。10月通過省三級重點中學評估,

1998年3月批准為省三級重點中學。

2000年7月,通過省三級重點中學複查驗收。同月,向東征地61畝。

2001年9月,再征地61畝,興建東校區。11月,晉升為省二級重點中學。

2003年1月,通過省二級重點中學複查驗收。

2004年2月,學校升格為省一級重點中學。

學校現狀 

概況

新河中學系非城區首家一級重點中學,是台州市唯一同時獲得全國中國小德育、體育兩項全國先進,被《人民日報》和政要、名家譽為“鄉村名校”的學校。學校分東、西兩個校區,占地240餘畝,建築面積70000餘平方米。教學、生活設施齊備,體育場館齊全。學校管理網路化、系統化、自動化。

辦學規模

截至2015年4月,溫嶺市新河中學共有東、西兩個校區,占地面積240餘畝,建築面積70000餘平方米;開設61個教學班,共有學生2586人。

硬體設施

截至2015年4月,溫嶺市新河中學建設有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400米標準塑膠跑道、健身房、體育館等,擁有80個標準教室、20個選修課教室,科技館中建有30多個實驗室、輔助教室和網路教室,體育館中建有桌球室、羽毛球館、室內排球場、舞蹈排練室、音樂美術等10多個專用教室及心理諮詢室,全部教室都是多媒體教室,校內安裝了電視直播系統,建有電視演播室、電視節目製作室,教職工均配備了辦公電腦,教育教學管理基本實現了數位化、網路化和系統化,圖書館藏書153285冊。[1-2]

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4月,溫嶺市新河中學共有專任教師233人,其中高級職稱76人,中級職稱92人,中高級職稱占比72.11%。

學風

學校在七十餘年的辦學歷程中,形成優良的“從嚴求實”校風。由特級教師,全國、省、地優秀教師引領的師資隊伍,培育了像中科院院士聞邦椿等一大批國家精英。歷年高考成績顯著,上重點人數近年問鼎台州六強,名列台州同一招生批次學校之首。2007年,有19位同學在全國、省賽中獲獎,其中顏邦鈞同學在全國數學競賽中名列台州市第一名。

社團活動

截至2015年4月,溫嶺市新河中學共有36個社團,如校園文化研究、啟明文學社、青鳥詩社、篆刻社、環保酵素製作社等。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2013年高考,溫嶺市新河中學學生上第一批分數線總計129人。

2014年6月,該校學生倪陽、趙亞男在浙江省高中數學競賽中獲浙江省一等獎。

2014年1月,該校學生郭展博在全國基礎教育英語綜合能力競賽獲全國一等獎。

學校榮譽

學校德育獨樹一幟。班主任工作“五心”(熱心、細心、誠心、耐心、恆心)等經驗曾在省、地推廣;黃道元老師被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學校被列為浙江省貫徹實施《中學德育大綱》、《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試點學校。1990年,原溫嶺縣委、縣政府總結新中德育工作經驗向全縣推廣,翌年學校被列為全縣各條戰線先進典型的“三面紅旗”之一,同時下發《關於開展學習新河中學活動的決定》檔案,學校先後獲得浙江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省級文明單位、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

學校體育業績卓著。桌球、賽艇、田徑省賽屢創佳績,排球隊曾三次參加全國賽,男排2000年獲全國少年排球賽第四名。學校被列為浙江省排球訓練點和台州市排球訓練基地,被命名為浙江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並獲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集體稱號,2008年又被評為首批浙江省“陽光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和體育特色學校。

學校校園文化清新濃郁。《新中教育》和《啟明星》等校園期刊,獲全國校刊評選一等獎;《啟明》文學社躋身全國優秀文學社百家之列;文明、衛生、安全的良好氛圍,建成和諧奮進的精神家園。學校自然人文環境得天獨厚。校園內有蒼翠的錦雞山,美麗的華硯湖,巍峨的報春閣,典雅的寸草廊和明華亭;有明代抗倭名將張元勛建造的文筆塔,戚繼光抗倭古城牆和壯麗的清代摩崖石刻;有紀念本校創始人授智法師和德高望重的老校長葉如兆的“智苑”和“如園”;有萬世師表孔子石像和時代榜樣雷鋒塑像;有儒家箴言石刻和名家語錄標語牌;還有富含新中歷史人文的樓亭景觀。東校園的“求真廳”、“先生居”、“汗牛棟”與西校園的“授智樓”、“登明村”、“明德堂”等遙相呼應,相得益彰,使東校園以湖泊亭廊為主體的園林風格,與西校園以山塔摩崖為標誌的校園特色東、西相襯,相互媲美,達到自然美景與人文神韻交相輝映的境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