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壓武器

溫壓武器

溫壓武器亦稱溫壓彈。這種武器就是利用高溫和高壓效應產生殺傷效果,引爆後可產生劇烈的燃燒。並向四周大量輻射熱能,同時產生無孔不入的高壓衝擊波。這種獨特的殺傷效應是傳統以破片或金屬射流為主要殺傷手段的彈藥所難以比擬的,因此特別適用於殺傷洞穴、地下工事、建築物等封閉空間內的有生力量。人們習慣上把採用溫壓戰鬥部的彈藥稱為溫壓武器,它可以是航空炸彈、單兵榴彈、火箭彈甚至是飛彈等。溫壓彈屬於常規武器,但卻具有超常規的殺傷威力和毀傷效果,因而國際上也喻其為窮國的“核”武器。

基本信息

特點

溫壓武器 溫壓武器

溫壓炸藥兼具高能炸藥和燃料空氣炸藥等特點,爆炸時可從周圍的空氣中吸取大量氧氣,從而造成缺氧環境。溫壓炸藥中添加了鋁、硼、矽、鈦、鎂、鋯等物質的粉末,這些粉末在高溫狀態下燃燒並釋放大量能量,能夠大大增強溫壓炸藥的熱效應和壓力效應。
目前,溫壓彈的殺傷效應主要體現在高壓衝擊波和熱殺傷上,其次是衝擊波與建築物等物質相互作用時產生的碎片以及有毒氣體與煙霧所導致的窒息。在這些殺傷效應中,對人員而言最致命的莫過於衝擊波,外軍最新研究表明,這種衝擊波會導致神經、血液等組織發生化學異變。

殺傷效應

溫壓彈在開放空間和封閉空間使用殺傷效應大不一樣。炸藥在開放空間爆炸時的殺傷效應,按作用距離由近到遠,依次是熱殺傷、衝擊波殺傷和破片殺傷。溫壓彈與早期出現的燃料空氣彈在工作原理、殺傷機制等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二者同屬於氣爆式武器,但又各有特點。燃料空氣彈裝有大量燃料和少量的傳統高能炸藥,引爆後高能炸藥首先爆炸,使燃料散布到周圍空氣中,並與空氣混合後形成氣溶膠雲,可產生巨大高溫火球。由於氣溶膠雲很容易滲透到洞穴、地下工事和建築物的內部,因此燃料空氣彈可以對封閉空間內人員和裝備造成殺傷和破壞,不過在效果上難以和溫壓彈相提並論。

殺傷因素

核武器仍是迄今人類製造的殺傷破壞威力最大的非常規武器。其主要殺傷因素包括光輻射、衝擊波、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核電磁脈衝等。而與核武相比,國外專家則認為,溫壓彈是具有更加“綠色環保”和更加經濟等超常規大威力、高殺傷的一種常規武器。以熱和衝擊波效應為主的溫壓彈在封閉空間內如魚得水,它直接與空氣發生作用,不會產生核恐慌,其火球和衝擊波能沿坑道等密閉空間迅速傳播,進入破片無法到達的地方。即破片會被牆壁、沙袋和防護裝置阻隔,而衝擊波反而會因為牆壁和其他表面的反射而得到加強,所以其殺傷機理十分獨特。

各國研究

世界上第一種溫壓武器是前蘇聯研製的“步兵火箭噴火器”,它於1984年裝備部隊,在車臣衝突中曾多次用於“清剿”洞穴強敵和狙擊高手。此後,俄軍研製了溫壓榴彈,並為反坦克制導武器系統配備了溫壓戰鬥部。美國為滿足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作戰需要,創新研發了多種溫壓彈,包括BLU-118/B溫壓炸彈、採用溫壓戰鬥部的“海爾法”飛彈、溫壓榴彈和“肩射多用途攻擊武器”等溫壓武器。繼俄、美之後,保加利亞、英國、瑞士等國紛紛開展了溫壓武器研究。保加利亞已多次在武器展覽會上展示出採用溫壓戰鬥部的GTB-7G榴彈;英國研製的“步兵反掩體武器”採用了溫壓戰鬥部,使其在攻擊掩體、地下工事等目標時更具殺傷力。外軍認為,當前由於反恐和城市戰漸成作戰常態,因此溫壓彈將大有用武之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