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鴻鑫

湯鴻鑫

湯鴻鑫(1977——)傳統楊式太極拳老師。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2013年3月22日

正式成立溫州湯鴻鑫太極武學研修院,下設:
溫州湯鴻鑫3D武術教材創作室和溫州湯鴻鑫太極養生會所
地址:溫州市錦繡路溫十七中綜合樓8樓
湯鴻鑫傳統楊式太極拳3D教材系列正式更名為:湯鴻鑫太極武學3D教材系列,其中的套路篇沿用傳統楊式太極拳這個名稱。

人物成就

溫州湯鴻鑫3D武術教材創作室簡介

本創作室開發的三D武術教材可以形象表達骨骼運動模式以及多角度的分解動作要領等內容,方便大家形象理解中國傳統武術,有著現行教材無法比擬的實用價值,如果能夠推廣本教材,將對於中國武術事業的發展普及起到巨大的作用。這個作用影響廣度可以波及全世界,影響深度可以延續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溫州湯鴻鑫3D武術教材創作室主要功能:

1.傳統太極拳3D教材系列的研發、製作和推廣。 2.與武術界各家(學說)實力人物合作研發、製作和推廣3D武術教材。 3.除了武術,其他的運動比如體操、瑜伽等和運動有關的教材的開發、製作和推廣。 4.我們的目標是:把中國所有的武術套路全部做成3D教材,讓中華瑰寶永遠流傳! 5.3D武術教材的特點:結合中國功夫與電腦技術,把不動的文字製作成運動的圖片,形象、直觀、易懂。

與傳統武術教材相比,3D武術教材在實用價值上的優勢: 明確的方向 傳統武術教材以具備格鬥能力為學習武術的最終目標(成績),而格鬥能力在人類社會是沒有太大實際用處的,因此對於絕大多數業餘武術愛好者來說,習武目的是學習生存的智慧(生存的哲學),而擁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是生存(好好活下去)的前提。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沒有明確的方向,那么越做越浪費時間和精力,很多人苦苦追尋了一輩子,去追尋這個不存在的目標(格鬥能力),實在是可惜。 3D武術教材明確地指出,學習武術就是追求人的生命力,而不僅僅局限于格斗能力的追求,拓寬了人們的視野(邏輯局限),把傳統武術的實際(實用)價值儘可能發揮到最大。 清楚的細節 因受科技的限制,傳統武術教材無法清晰表達動作要領,特別是肉眼看不見的骨骼等內部運動的要領。人體運動關鍵是骨骼(關節)的運動,可是骨骼用眼睛又看不見,而老師用語言又無法完全透徹地解釋動作的要領,這就導致了教與學的信息斷層。 3D武術教材以現代科技為依託,可以形象直觀地模擬和表達骨骼運動要領,多角度、多層次的表達方式,降低了理解難度,縮短了理解過程,讓初學者在學習之前就有個立體地視覺印象。 真人拍的DVD,動作由人完成,一套拳打下來,總有不標準的地方。電腦人物模型在運動過程中如果出現偏差,可以隨時調整修改。真人大多以右式見長,左式普遍略遜,電腦真人模型左右動作一模一樣,沒有偏差。電腦真人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內家拳的最高境界即:飄飄然無重力狀態展示出來。真人拍的DVD只有一個方向,拍了正面就沒有背面、側面、頂視圖。電腦人物模型可以在360度任何方向展示動作。 系統完整的學習過程 傳統武術教材注重最高境界的追求,展示給學生的是學習的終點,而對起點(起步的台階)和過程(上山的每一級台階)少有詳細的描述。傳統武術教材很容易讓人產生一步登天的幻想,然後因缺乏實際可操作性導致初學者一直在原地打轉、停滯不前,白白浪費一生時間和精力,甚是可惜。 3D武術教材能夠把最複雜的意思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用最直觀的動畫模式來展示前人對鍛鍊的真實感覺與深刻體會,把前人通過實踐消化以後的內容通過動畫形式展現出來,讓初學者能夠看懂,大大降低了初學者入門的門檻。

湯鴻鑫老師簡介: 1.湯鴻鑫,傳統楊式太極拳老師。1977年出生,6歲開始習武,無論寒暑從不間斷。 2.從2000年開始一直致力於太極拳的研究和推廣工作,並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反覆琢磨改善亞健康各種症狀的鍛鍊方法,從而在傳統太極拳的精要中總結提煉出一整套專門針對改善亞健康的鍛鍊方法,簡單實用。 3.2004年8月13日參加第二屆浙江國際傳統武術大會榮獲太極推手比賽亞軍。 4.2005年開始研究電腦3D製作技術,並成功套用於太極拳教材的研發製作中,開闢了傳統武術教學的數字時代。 5.2010年夏,溫州湯鴻鑫3D武術教材創作室與河南中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及鄭州東武太極研修院三方合作出品《陳式太極老架一路》完整一套七張DVD光碟,並於當年12月8日正式出版上市。其中的分解動作3D技術由湯老師帶領下的製作團隊負責製作。 6.2010年夏至2011年夏,溫州湯鴻鑫3D武術教材創作室協助溫州附屬第二醫院骨科製作《骨折的3D演示課件》。 7.2012年冬,溫州湯鴻鑫3D武術教材創作室與江蘇鳳凰電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出品《中醫健身功法》IPAD版,其中本創作室全權負責《3D教學:傳統楊式太極拳13式》的研發和製作。

傳統太極拳與養生的關係: 01.脊柱的退變是導致亞健康和衰老的罪魁禍首。 傳統醫學(養生學)和現代醫學都證明:人體在16歲左右,脊柱最完美的(完美曲線),所以那個時候大家都無憂無慮、活蹦亂跳的。一般在20歲以後,脊柱就慢慢開始退變,中年以後開始加速退變,其外在表現形式就是:曲線的變形(駝背為代表)和椎間盤的萎縮(也包括其他軟組織的萎縮),加上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無規律,更加速了脊柱的退變,導致亞健康已經是普遍現象,並且越來越朝年輕化發展。說得簡單一些,對於腰痛背痛脖子痛頭痛已經是家常便飯,這些症狀大多數是由於脊柱退變引起的。脊柱的退變是健康的頭號大敵、是衰老的根本原因。反過來說,只要通過某種方法(例如鍛鍊傳統太極拳)能夠保持脊柱不變形、不萎縮,那么就能夠保證健康、延緩衰老。

02.傳統太極拳形體部分鍛鍊可以有效預防和延緩脊柱退變。 傳統太極拳形體部分的核心內容就是通過脊柱主動運動(內動、波浪蛹動),儘量把脊柱保持在16歲時的完美(曲線)狀態,保持軟組織(椎間盤、椎間韌帶和肌肉等)充盈飽滿,促進腦脊液循環,避免椎間血管和神經受到壓迫,保持腰、背、頸部經絡暢通。這是鍛鍊傳統太極拳能夠保持青春(16歲)、延緩衰老的理論基礎,也是廣大拳友在鍛鍊之前必須要明白的基礎常識。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脊柱運動這部分的鍛鍊內容,那么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在太極拳上),達到的(養生)效果不到十分之一。

03.傳統楊式太極拳3D教材系列是本創作室研發成果的精華部分。 本創作室開發製作的3D武術教材是由歷代內家拳明家費盡畢生精力,通過實踐整理、彙編而奠定內容基礎,再由湯鴻鑫老師為代表的當代精通電腦的武術老師,結合現代先進的3D動畫技術開發製作而成。形象、直觀地用3D動畫來表達語言無法表達的骨骼與內息運動,就像上山的台階,由山腳起步,引導初學者進入武術殿堂。進而希望廣大武術愛好者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更上一層樓。 因為湯鴻鑫老師本家就是鍛鍊傳統楊式太極拳出身的,因此在本創作室製作的3D武術教材中,傳統楊式太極拳3D教材系列是:最系統、最完整、最深刻、最有內涵的,是本創作室的核心靈魂。

[中篇]:傳統楊式太極拳3D教材總目錄一覽。
傳統楊式太極拳3D教材一共分為四大篇(30多套):基本功篇、套路篇、保養篇、搏擊競技篇。

基本功篇:(9套內容) 基本功包括兩個方面:1是全身各部位(以關節為代表)的柔韌性與協調性,2是大腦對自身各部位柔韌性與協調性的控制和運用能力。現行武術教材主要描述了練好以後可以達到什麼效果,而3D教材中的基本功是說明初學者通過什麼樣的鍛鍊方法才能夠達到這個效果。譬如登山:前者是描述山頂是什麼樣子的;後者是說明山腳下的人通過哪條路能夠爬到山頂、在攀登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該怎么做;3D教材中的基本功就是一級一級的台階,是為初學者攀登高點而設的墊腳石

01《太極拳基本功之九節鍛鍊方法-全身各關節的柔韌性訓練-局部運動為主》(已完成)
1.就像裝配一輛腳踏車,首先要具備一整套合格的零部件,練武術首先需要全身的關節都能夠達標。
2.本書從最基礎的關節訓練方法入門,指導初學者,怎么把自身大小關節的柔韌性練出來,關節就是身體運動的零部件,零部件合格了這樣的鍛鍊才有效果。
3.本書主要內容:九大關節按照翻滾、鏇轉、摺疊等運動模式鍛鍊,首先要求舒展全身。丹田、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的位置與基本常識。
4.本書相當於武術中的國小低年級教材。

02《太極拳基本功之九節鍛鍊方法-全身各關節的協調性訓練-整體運動為主》(已完成)
主要內容:
1.就像裝配一輛腳踏車,有了合格的零部件以後,那么接下來就是怎么把他們組裝成一輛整車,把各個零部件的統一協調性組裝成最佳搭配。
2.本書開始訓練人體的協調性,協調性就是所有關節的勁朝一個方向用,也就是整體勁的訓練。適合初學者閱讀使用。
3.本書主要內容:伸筋拔骨法,簡單的內息及腰的運動。
4.本書相當於武術中的國小高年級教材。

03《太極拳基本功之九節鍛鍊方法-全身各關節的功力催化》(已完成)
主要內容:
1.本書是中級教材,適合有些基礎了的朋友閱讀使用,本書主要是訓練人體各個關節的彎曲-伸展力度,把各個關節的潛力開發出來,九大關節一個多一斤力,加起來就有九斤。
2.本書重點是腰和盆骨的功力催化,所謂四兩撥千斤,千斤做後盾。手上四兩力,腰上千斤力,才能夠撥千斤;手上四兩力,腰上也四兩力,那么只能夠撥四兩。
3.本書相當於武術中的國中教材。

04《後天返先天初級功法-脊柱的運動與保健》(已完成)
1.本書是中級教材,初期是四肢的運動,中期是脊柱和盆骨的運動。
2.脊柱的健康決定了人體的健康,也決定了內臟的健康和元氣的充足與否。脊柱的鍛鍊致關重要,
3.本書相當於武術中的國中教材。

05《太極拳基本功之內功-外息、內息與小周天,丹田的功力催化》(已完成)
1.由形而氣的訓練,是從入門到進階的關鍵一步。能不能在武術上有一定的造詣,爬到一定的高度,氣的訓練是決定性的一步。
2.鍛鍊的過程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是必經之路,沒有跳躍,只有循序漸進。這個世界上有一樓沒有二樓的平房是存在的,有二樓沒有一樓的空中樓閣是不存在的。
3.丹田的功力催化以站樁和靜坐練呼吸為主。
4.本書主要內容:站樁、外息、內息與小周天,丹田的功力催化
5.本書相當於武術中的高中教材。

06《太極十三勢與明勁的鍛鍊方法》(已完成)
1.明勁,也就是彈簧力的訓練,是武術能夠實戰的關鍵一步,練明勁等於是參加聯考,能夠練出明勁,也就是考上了大學,準備接受更高一級的學習和實踐。
2.本書主要內容:太極十三勢:八法:掤、捋、擠、按、采、挒、肘、靠。五步:進、退、顧、盼、定。每式的單架勢以及明勁的鍛鍊方法。
3.本書相當於武術中的聯考教材,練出了明勁相當與通過了聯考。

07《太極十三勢之附錄-五行拳》(有待商議)
1.太極十三勢有兩種說法:1是八法+五步。2是八法+五行拳,因為五步包含在八法之內。
2.怎樣看待這兩種說法:1是光練勁,不練拳,搏擊體系不完善。2是鍛鍊五行拳對開發明勁非常有益。3是多了解一些知識總是沒錯。4是內家本屬同一體系,旁敲側擊來完善總是好的。

08《暗勁的功力催化與大周天的運行》(尚未安排製作)
1.內家拳的體系是從內到外節節貫串,就像河流一樣從上游開始直達下游,當中沒有一點阻礙,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發勁就像水庫的閘門被關上了,上游的水下不來,我們就是要把所有的閘門打開,讓上游(腰)的力量直達下游(四梢:兩手腕、兩腳踝)
2.拳經上有寫明太極拳鍛鍊的過程:既尺、寸、分、毫,講的是:發勁的距離越練越短,力度越練越強(剛猛、沉穩)
3.暗勁主要是靠小腹的吞吐來達到發勁的效果,是開發腔體(盆腔、腹腔、胸腔)的過程。

09《太極拳高級境界-化勁的探索,歷代明家的太極體會包括:武術造詣與精神境界》(尚未安排製作)
1.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的高手,也沒有天生的大師,只有不斷攀登的歷程。
2.化勁(行氣套路)的鍛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