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蘭香

湯蘭香

湯蘭香(1923年-1963年)女。鄭州市人。原籍孟縣。豫劇演員,攻生角。是豫劇“十八蘭”之一,是“十八蘭”的大師姐。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湯蘭香(1923—1963年)女。鄭州市人。原籍 孟縣。豫劇表演者。後進的豫劇十八蘭以湯蘭香名氣最大。湯蘭香與常香玉組成“金童玉女”勇闖開封,倍受稱讚。解放後,湯蘭香因為長期的勞累,嗓音嘶啞,難以領銜,就被委任為省戲校當教師。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在拍電影《花木蘭》時,多情的常香玉不忘舊情,嚮導演推薦湯蘭香出演了花母。

生平經歷

湯蘭香(1923—1963年)女。

11歲入周海水的太乙班坐科,攻生角。

12歲登台演出《周公橋》。

14歲與常香玉同台演出,被觀眾譽為“金童玉女”。不久常香玉離班,湯蘭 香獨挑大樑。

1936年底隨班前往西安主演小生、小旦戲,尤以武小生最為 出色。後期轉工青衣,以演悲劇為主。

1942年河南遭災荒,她援救了許多落難同鄉同行,並收留災童 辦起隨團科班。

1947年返回河南,曾一度併入洛陽五月劇社。

1948年 進周海水劇團,演出於鄭州景星舞台(鄭州電影院前身)。後調河南豫劇院一團為主演。

1956年參加省首屆戲曲觀摩會演,獲演員一等獎。之後到河 南省戲曲學校任教。

扮演角色

她的唱腔抑揚頓挫,鏇律幽咽,潤味無 窮。

其得手戲早期有《鳳儀亭》中的呂布、《黃鶴樓》中的周瑜;

後期有《抱 琵琶》中的秦香蓮、《賣苗郎》中的柳迎春等。

後在周海水倡導下,以原班底 為基礎,以她的名字成立了“冠英劇團”。抗日戰爭八年,她一直率班演出於 陝西各地。

名動一時的豫劇“十八蘭”

“十八蘭”是舊鄭州18位豫劇名伶的芳名,20世紀30年代後期至40年代初期,河南上蔡人周海水(1894—1965)在鄭州杜嶺村的關帝廟辦了一個豫劇科班“太乙班”,招了30多名學員,大多是女生,且以“蘭”字排名。這些學員出科演出時,受到熱烈歡迎。
湯蘭香 | 車蘭玉 | 毛蘭花 | 羅蘭梅 | 崔蘭田 | 劉蘭玉 | 張蘭寶 | 劉蘭英 | 李蘭菊 | 陳蘭榮 | 馬蘭芝 | 王蘭琴 | 馮蘭青 | 馬蘭鳳 | 郭蘭雲 | 秦蘭花 | 汪蘭巧 | 周蘭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