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庚國

湯庚國

湯庚國,字管嚳子,號古棠野叟,男,1950年3月出生,漢族,江蘇六合縣人。1981年南京林產工業學院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現為南京林業大學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植物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南京林業大學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風景園林學院副院長,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館長。 現任三江大學風景園林學院院長;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園林科技系主任;中國林學會理事,中國林學會樹木學分會理事長;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林科生態與環境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農林院校教材編寫指導委員會(林學組)委員;國際木樨屬品種登錄中心副主任。

基本信息

人物成就

湯庚國,曾在多個學術團體及企事業單位任職或兼顧問;主要有:國家林業局林業植物新品種複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林業教育學會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林業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植物學會標本館專業委員會委員;林業部普通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果樹、花卉類);江蘇省作物學會理事;江蘇省作物學會特種經濟作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花木協會常務理事;南京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江蘇省職業技能鑑定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農業標準化委員會委員;南京園林學會理事;江都市人民政府花木生產顧問;寧波市北侖區農業科技專家工作站專家;南京五十五景評選委員會委員;俊景生態景觀(香港)有限公司顧問;南京景洪園林公司顧問;鄭州鴻寶園藝公司技術顧問;南京晨報購房者援助中心顧問等。

擔任或曾擔任多家學術期刊編委會委員:《森林與人類》、《林業科技開發》、《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藍天園林》、《現代園林》等。主要業績:從事教學與教育管理工作三十多年,主講的課程有:《樹木學》、《植物系統學》、《花卉品種分類學》、《植物資源學》、《植物造景》、《植物區系地理學》等。培養博士研究生33名,碩士研究生93名。主持國家級研究項目1項;部省級研究項目4項;曾獲部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發表多類研究論文100餘篇,被多家資料庫收錄和廣泛引用。主編參編學術著作多部,其中包括《大辭海》(農業科學卷)、《農業大辭典》等大型辭書。

個人經歷

1950年3月出生於江蘇省六合縣八百鎮大唐村。

1970—1973年在農村種地。

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3年9月—1976年7月就讀於南京林產工業學院林學系,畢業後留校工作。

1978年9月—1981年11月在南京林產工業學院植物學科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留校工作。

1981年11月至今在南京林業大學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其間於1989年5月—1990年2月赴西藏農牧學院、西藏高原生態研究所從事教學及研究工作。

工作職務

曾任南京林業大學樹木標本室主任,現任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風景園林學院)副院長、中國林學會理事、中國林學會樹木學分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全國高等學校林科園林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觀賞植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花木學會常務理事、南京園林學會理事等職。

科研工作

曾先後參加了“竹亞科散生竹形態解剖和系統分類”等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和兩項林業部重點研究項目。

1.1995年“竹子生物學和生物多樣性研究(趙奇僧教授主持,林業部重點研究項目)。

2.林業部重點科研項目“西藏高原森林生態研究”(徐鳳翔教授主持)1997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完成人排名第6)。

3.西藏自治區科委項目“西藏色季拉森林植被類型生態環境及經營措施研究”(徐鳳翔教授主持)1997年獲西藏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完成人排名等6)。

4.1999年至今,主持國家林業局”948”項目“槭樹、白蠟樹優良品種引種”,總經費100萬元。

研究方向

1.濕地植物區系與植物生態學研究。

濕地是地球生物圈內具有高度多樣性的獨特生態系統,加強對濕地植物區系,植被演替以及濕地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江蘇海岸線長,湖泊多,濕地面積約54.8萬hm2。自1996年以來受江蘇農林廳委託,對江蘇濕地植物區系與植被及海岸帶林業進行了調查考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江蘇濕地植物區系具有高等植物484種,隸81科,252屬;濕地植被由水生植物、濕生植物、鹽生植物和耐鹽植物組成,大致可分為6種植被類型。

2.抗鹽抗水樹種引種馴化研究

該研究方向1998年獲林業部“948”項目資助。已先後從美國東南部引種槭樹、白蠟樹品種十多個。培育苗木數十萬株。在鹽城市、上海市等濱海鹽鹼地推廣造林數百畝。已開展了苗木培育及造林技術研究。在樹種的抗性生理研究,人工林栽培模式實驗。

3.野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直接依賴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社會發達層次越高,人們在物質上、精神上對植物資源的需求也相應提高,消費數量也會迅速上升,植物資源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及生態系統中第一性生產者,它與人類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我國植物資源豐富,僅木本植物就有8000餘種,而被直接、間接利用的只有1000餘種。本研究方向是研究一定地域內有用植物的種類、生態、分布、蘊藏量、開發利用途徑,引種馴化等,本研究方向過去已開展的工作有:江蘇木本香料植物資源研究;江蘇山野菜資源開發利用研究;野生觀賞植物資源研究。主要側重於冬綠地被植物資源和石蒜野生資源的蒐集、引種栽培、快速繁殖、抗性生理、切花保鮮技術等方向的研究。

4.花卉品種分類研究方向

花卉品種分類歷來受到園林界的高度重視。繼陳俊愉院士成功地申報了梅花國際登錄權以後,南京林業大學向其柏教授等正在申報桂花國際登錄。本研究方向過去已開展的工作有:槭樹品種分類;華東地區海棠品種資源與園林套用研究等。

教學工作

從事教學工作20多年,為本專科生、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有:《樹木學》、《植物資源學》、《植物分類學》、《竹子分類學》、《花卉品種分類學》、《植物系統學》、《植物造景》、《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野生花卉資源調查與鑑定》、《高級樹木學》等。

自1994年以來,共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30餘名,其中已畢業12名。

學術成果

學術著作

1.《植物學學習指導》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編委

2.《植物資源學》.武漢出版社(1994) 副主編

3.《中國竹林培育》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 編委 “總論”部分

4.《農業大詞典》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 撰稿人 林業部分 木本植物近200條目

學術論文

1.江蘇竹林的地理分布與區系特點 竹類研究 1986(4):71-78 合作 第一作者

2.對《水杉區系及其植物地理學意義》一文的訂正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 1987(1):88-104 獨立完成

3.中國植物區系新資料 植物研究 8(3):157-160 獨立完成

4.星斗山自然保護區木本植物區系研究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 13(3):55-61 合作 第一作者

5.福建天寶自然保護區主要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調查 中國野生植物 1991年第2期 合作 第一作者

6.中國竹子分類的現狀與問題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 1993年第4期 合作 第二作者

7.樟科植物花粉形態研究 植物分類學報 1995年第二期 合作 第一作者

8.Pollen Morphology of the Family Lauraceae Cathaya 1995 合作 第二作者

9.江蘇野菜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植物資源與環境 1995年第3期 獨立完成

10.西藏林芝色季拉山種子植物區系初探 《西藏高原森林生態研究》遼寧大學出版社,1995

11.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擷要 中國桂花,1995年第2期 獨立完成

12.A Study of the Wetland Vegetation of Jiansu Province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301-309,1997 中國林業出版社 合作 第二作者

13.Anatomical studies on the culm neck of some pachymorph bamboos The Bamboos,Linnean Society Symposium Serics Number 19,285-292,1997 合作 第二作者

14.江蘇濕地植物地區系特徵及其保護與利用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 21(4):47-52,1997 合作 第一作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