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祖廟

湄洲祖廟

湄洲祖廟是湄洲媽祖廟的俗稱、尊稱,是全世界媽祖信眾心中的聖地。湄洲祖廟位於台灣海峽西中部湄洲,隸屬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區東南方40多公里處,從文甲碼頭乘輪渡20分鐘便可到達;東距烏丘島(烏丘原本隸屬於福建省莆田縣,現為台灣省金門縣管轄)二十海浬。湄洲祖廟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媽祖廟(宮)的祖廟。經過千百年的分靈傳播,隨著信眾走出國門,媽祖也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成為一尊跨越國界的國際性神祇。

湄洲祖廟媽祖像湄洲祖廟媽祖像

湄洲祖廟

湄洲祖廟位於湄洲島北部最高峰的祖廟山,創祀於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初僅數椽,奉通賢靈女香火,不久即有海商三寶第一次擴建,天聖年間(1023~1032年)添建廊廡。開慶元年(1259年)由福建兩司宮楮幣萬緡助修。明洪武七年(1374年)泉州衛指揮周坐重建寢殿,又建香亭、鐘鼓樓、山門;又有張指揮創建1座朝天閣,開始形成規模。永樂元年(1403年),鄭和第一次來湄洲,由朝廷撥款修廟,他自備寶鈔500貫助修;宣德六年(1431年),鄭和第三次來到湄洲主持御祭,命興化衛、平海衛、興化府、莆田縣官員採辦木石,全面整修擴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朝廷委興化海防廳張同、興化府同知林升主持,改建朝天閣為正殿,和鐘鼓樓、山門成直線西向,並另建朝天閣於今寢殿西側;靖海侯施琅、又捐建1座梳妝樓於朝天閣旁。
光緒三年(1877年)八月,一次颱風,殿宇傾圮。閩浙總督何璟,倡捐銀1000兩,命泉州、廈門、興化各府州縣題捐重新修建,由林姓族裔舉人知縣林兆騏、廩生訓導林以垣主持工程,光緒五年(1879年)興工,翌年三月竣工。今存何璟撰文、柯玉樹書的《重修莆田縣湄洲天后宮碑記》石刻1通。
民國36年(1947年)林姓族裔林竹亭又一次重修。1981年由湄洲鄉民眾於原址照舊重建寢殿。80年代塑成1尊高14.4米巨型媽祖石雕像,矗立於島上最高峰巔。1987年又建成正殿(按舊址稍為前移)擴大寢殿前的石庭。正殿寬3間,進深3間,重檐歇山頂,前檐下1對盤龍八仙浮雕石柱,工藝精湛。台胞陳姓兄妹捐建鐘鼓樓(亦按原址前移10多米,原構造底層方形,上2層作6角形,今3層均作四方形,通高15米)另一陳姓台胞捐獻1口大鐘、1面大鼓,懸掛其上。1990年農曆九月初九日,由台灣大甲鎮瀾宮捐建的1座石牌坊落成;由台灣鹿港天后宮捐建的朝天閣,新港奉天宮捐建的梳妝樓,分別舉行剪彩儀式。
湄洲祖廟是湄洲媽祖廟的俗稱、尊稱,是全世界媽祖信眾心中的聖地。
湄洲祖廟位於台灣海峽西中部湄洲島,隸屬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區東南方40多公里處,從文甲碼頭乘輪渡20分鐘便可到達;東距烏丘島(烏丘原本隸屬於福建省莆田縣,現為台灣省金門縣管轄)二十海浬。
湄洲祖廟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媽祖廟(宮)的祖廟。經過千百年的分靈傳播,隨著信眾走出國門,媽祖也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成為一尊跨越國界的國際性神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媽祖廟(宮)2500多座。根據1987年台灣報刊統計的數字,台灣省的媽祖廟(宮)有800多座;香港、澳門地區有57座;國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韓國、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印度、菲律賓、美國、法國、丹麥、巴西、阿根廷等17個國家。全世界媽祖信眾約有2億人,單台灣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媽祖。
湄洲祖廟建於宋初,開始僅“落落數椽”,名叫“神女祠”,經過多次修建、擴建才形成規模的。其中鄭和、施琅等歷史名人就力主擴建過,形成建築規模,日臻雄偉,最後形成了以正殿、偏殿等五組建築群,16座殿堂樓閣,99間齋舍客房;畫梁雕棟,金碧輝煌,恰似“海上龍宮”。後來廟宇幾經損壞,日漸破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68年),湄洲祖廟受到了嚴重的毀壞,幾乎“夷為平地”。

湄洲祖廟湄洲祖廟
八十年代來,湄洲祖廟才陸陸續續開始重建,尤其是近十年來,台灣媽祖信徒到湄洲祖廟進香日漸增多,目睹湄洲祖廟的現狀,海峽兩岸媽祖信徒同心協力,自願捐物捐資,進行大規模的修復興建。如今,湄洲祖廟不但重顯光彩,而且建築規模遠遠超過了歷史任何時候,更加富麗堂皇。目前湄洲祖廟建築群是以前殿為中軸線進行總體規劃布局,依山勢而建,形成了縱深三百米,高差四十餘米的主廟道,從莊嚴的山門,高大的儀門到正殿,由323級台階連綴兩旁的各組建築,氣勢不凡。在祖廟山頂,還建有14米高的巨型媽祖石雕塑像,面向大海,面向台灣,栩栩如生。佇立山頂,極目遠眺,山海茫茫,水天一色;回望山下整個廟群盡收眼底,構成了一幅瑰麗壯美的山水畫。
在湄洲祖廟附近,有“升天古蹟”、“觀瀾”石、“媽祖鏡”、“潮音洞”等景觀,祖廟裡還有重修碑記、御賜金璽、御賜匾額等文物。
“升天古蹟”摩崖題刻在湄洲祖廟寢殿後的一塊巨大石壁之上,旁有一行小字:住持僧照乘和尚叩立世原洋。石壁上隱約可見千年前僅“落落數椽”的“神女祠”、“人”字形造型。佇立此處,舉頭西望,對岸賢良港隱約可見。相傳,默娘就是在此附近的“石鼓”上坐化升天的。

修建背景

媽祖是福建望族林氏後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總管。父林願(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檢。媽祖世稱默娘,娘媽, 自幼聰穎靈悟,成人後識天文,懂醫理,相傳可“乘席渡海”,能“言人休咎”;又急公好義,助人為樂,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崇敬。
北宋雍熙四年(987午)農曆九月初幾,年僅28歲的媽祖羽化升天。從此以後,媽祖多次顯靈救助苦難,在人們遇到困難時只要求聲“媽詛保佑”,媽祖就會聞聲而至,人們就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有關歷史資料記載,北宋宣和五年(1123)路允迪出使高麗(朝鮮)途中,船遇大風巨浪, “八舟七溺”,唯有路允迪“祈求媽祖保佑”,忽而一道紅光出現,只見有一朱衣女子端坐桅間,瞬即風平浪靜,終於平安脫險。路允迪返朝後奏明聖上,宋徽宗下詔賜“順濟”匾。從此,歷史上有眾多人士受到媽祖的庇佑,留下許多故事。歷代皇帝對媽祖進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從“夫人” 、“妃”直至“天妃”、“天后”,並被人們尊稱為“天上聖母”。同時,皇帝還頒詔天下行“春秋諭祭”。宋雍熙四年(987),媽祖升天后,人們懷念她、紀念她,就在湄洲島建廟祭祀。這廟宇就是最早的媽祖廟。據文獻禮載,當時的廟宇僅“落落數椽”,但“祈禱報賽,殆無虛日”。後來經過三寶等人的不斷擴建修葺,到天聖年間(1023—1032),湄洲媽祖祖廟得到受媽祖庇佑的人們的不斷“鳩資擴建”,“廊廡更加巍峨”。此時的祖廟已初具規模。
元朝,媽祖祖廟得到進一步的擴建。洪希文在《題聖墩妃宮》詩中,描寫了“粉牆丹住輝掩映,華表茸突過飛巒”的景象,反映出媽祖廟的建築情況。明朝,媽祖祖廟又得到進—步擴展。洪武七年(1274)泉州街指揮周坐主持重建寢殿、香亭、鼓樓、山門。永樂初年(1403),鄭和下西洋時,因媽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祠廟。宣德六年(1431)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之前,親自與地方官員備辦木石,再次修整祖廟。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總督姚啟型重建鐘鼓樓和山門,又把朝大閣改為正毆,後因姚啟聖獲媽祖保佑屢次建功,被皇帝封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所以人們也稱正殿為太子殿。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妝樓、朝天閣、佛殿、僧房。按石祖廟又建觀音殿、中殿、土地廟等。到清乾隆以後,湄洲媽祖祖廟己頗具規模,成為—座有99間齋房,號稱“海上龍宮”的雄偉建築群。
1966年,湄洲媽祖祖廟陸續遭到破壞,只剩下聖父母祠(佑德祠)和中軍殿。媽祖廟的文物也相繼被毀和遺失。唯有媽祖神像在林聰治女士等人的護衛下得以倖存。
1978年,中國大地春風化雨,萬物復甦。林聰治等人率領眾鄉親進行湄洲媽祖祖廟的重建工作。人們義務投工,硬是在祖廟遺址廢墟上整理山—處地基。各地信眾紛紛參與,踴躍加入修復湄洲媽祖祖廟的行列。不久,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成立,林文豪任董事長,林聰治任常務董事長,大規模的媽祖祖廟重修工作得以順利進展。
眾志成城,經過多年努力,湄洲媽祖祖廟終於完成了大小建築36處的西軸線工程。西軸線工程坐東北,面西南,呈軸線分布,有牌坊、長廊、山門、香爐台、聖旨門、廣場、鐘鼓樓、正殿、寢殿、朝天間、升大樓等,還有佛殿、觀音殿、五帝廟、中軍殿從及愛鄉亭、龍鳳亭、香客山莊、思鄉山莊等一系列建築物,形成規模龐大、雄偉壯觀、樓亭交錯,殿閣縱橫的祖廟建築群。
為了滿足廣大媽祖信眾的朝拜需要,應海內外媽祖信眾的要求,1997年由清華大學設計的湄洲媽祖祖廟南軸線共程動工。南軸線工程現已建成寢殿,敕封天后宮殿、廡房、獻殿、鐘鼓樓、山門、牌坊、天后廣場、天后戲台等建築物,氣勢恢宏,莊嚴肅穆,舉世無雙。

媽祖信俗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遺產地

湄洲祖廟被譽為“東方麥加”湄洲祖廟被譽為“東方麥加”

媽祖信俗,作為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最早的發祥地莆田湄洲島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湄洲島是媽祖的故鄉、媽祖信俗、媽祖文化的發祥地、世界媽祖文化中心和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遺產地。湄洲媽祖祖廟在媽祖文化現象當中的神聖地位和影響力是其它廟所不具備的。
建設年代最久遠的媽祖廟。據《莆田縣誌》記載,林默“羽化升天”的同年,雍熙四年(987)邑人立通賢靈女廟於湄洲島。這座通賢靈女廟即今天的湄洲媽祖祖廟,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媽祖林默的廟宇,其建設年代為世界之最。建造於999年的還保存完好的莆田平海天后宮,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媽祖的分靈宮廟,建造年代較久遠的媽祖宮廟還有建於1086年的莆田聖墩天后宮、北宋元符初(1098-1100年)的仙遊楓亭天后宮,以及蓬萊閣天后宮(1122年)、長島廟島顯應宮(1122年)、莆田白湖天后宮(1157年)、泉州天后宮(1196年)等。
首個世界性媽祖社團組織的落址單位。國家批准的首個世界性媽祖文化社團“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2004年在湄洲島媽祖祖廟成立。“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的成立,標誌著媽祖信仰正式被界定為媽祖文化,具有里程碑意義。
祭祀規格最高的媽祖宮廟。祖廟的“媽祖祭祀”、山東的“孔子祭祀”和陝西的“黃帝祭祀”並稱為中國三大傳統祭典,祖廟“媽祖祭祀大典”是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湄洲島每年都要舉辦朝拜媽祖祭祀大典。祭典場面氣勢磅礴,恢宏壯觀,主祭人為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或秘書長。湄洲媽祖祖廟是祭祀規格最高的媽祖宮廟。
建設規模最龐大的媽祖廟。始建於987年的湄洲媽祖祖廟歷經多次重修和擴建,已成為規模宏大的廟宇建築群,特別是祖廟的南中軸線廟宇群,全長323米,寬99米,其中天后正殿高19米,寬50米,進深30米,面積987米,可同時容納千人朝拜,正中供奉8米高的媽祖座像,陪侍的有婦幼保護女神陳靖姑和興建宋代著名水利工程木蘭陂的女傑錢四娘以及航海家鄭和、收復台灣的施琅將軍等八大神像。殿前的天后廣場面積達10000多平方米,還有一座高26.5米的大戲台,是祖廟舉行盛大活動的場所,兩旁的觀禮台及迴廊能容萬名觀眾。而高19米,寬33米,五開間的山門大牌坊則是我國少見的雄偉牌坊之一。

祖廟建築群

湄洲媽祖廟,現是全國重要旅遊勝地,每年到湄洲參觀和朝拜的香客已超過30萬人次。
現就媽祖廟

媽祖山導遊圖媽祖山導遊圖
主要景點作如下簡介。
山門,城門式,以花崗岩石砌成,底部為須彌座,長20米,寬15米,高3米。
廟道,長70米,寬15米,石階900階,落差30米,似“天梯”,中間立著香爐。
儀門,又稱聖旨門,牌坊式,全部以花崗石砌成,高6米,寬18米,頂部正檐斗拱,凌空而架,寓媽祖為歷代皇帝褒封之意。
鐘鼓樓,位於廣場上。鐘鼓樓左右對峙,都是三層,為樓閣式,紅牆綠瓦,美麗壯觀,每逢節日,鐘鼓齊鳴,聲震海洋。
正殿,又名太子殿,面寬三間、進深四間,殿中為八卦頂,4根石柱,高大宏偉。殿正中供奉媽祖神像。
朝天閣,位於正殿之後山坡上,三層八角形,寶塔頂,樓閣式,建築結構奇特、嚴謹、華美。閣內神龕上都建奉媽祖神像。媽祖神像均為黑面,神采動人,令人神思。
媽祖石雕像,該石雕像為巨型露天石像。背靠大陸,面朝大海,位於朝天閣後,祖廟山主峰。媽祖像高14.05米,頭戴冕旒,身披霰帔,手執玉如意,面部雍容、慈祥,人以頂天立地、大海般胸懷、法力無邊的感覺。令人肅然超敬。石雕像現為省文物保單位。
媽祖公園,各種神像立於園內,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非常珍貴。
寢殿,坐面朝東,單檐,分前殿,後殿、中有天井,簡樸,座重,門前廊柱上刻著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殿中供奉鎮殿媽祖、出遊媽祖、以及宋代石雕媽祖,還有文宮武物和千里眼、順風耳等。
梳妝樓,位於寢殿下側,二層,單檐,迥廊式,結構獨物。樓內供奉媽祖像,原為媽祖起居室。
聖父母祠,位於梳妝樓下,單層,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為紀念媽祖父母而建的,祠內供奉媽祖父母像。
中軍殿,清代建,供奉中軍神像。
觀音閣,供奉觀音大士等神像。
五帝廟,供奉紅白黑黃蘭五帝神像。
升天樓,位於五帝廟之上,三層,八角形樓閣,取忌媽祖在此升天之意,樓內各層也供奉媽祖神像。
媽祖聖地湄洲媽祖聖地湄洲
到目前為止,湄洲媽祖面軸線建築群已有36座殿堂,保留了歷史古蹟。
新建的南軸線媽祖廟建築群,為五進廟宇式仿宋建築群,長466米,寬99米,上下落差68米,依山而建,布局嚴謹,宏偉壯觀,文化氛圍濃厚。
湄祖媽祖新殿,由大牌坊、山門、鐘鼓樓、天后天殿、靈慈殿、順濟殿、媽祖文化展覽館等組成。各殿堂渾然一體,其恢弘建制,令人嘆為觀止。

媽祖故鄉湄洲

媽祖,原名林默(公元960-987年),湄洲人。她一生扶危濟困、助人為樂,深受世人尊崇。逝世後,人們為了紀念她,於公元987年在湄洲建廟奉祀,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媽祖廟,故有“祖廟”之尊。朝代更迭,歲月滄桑,廟宇幾經興廢。1978年,祖廟復興重建,先後建起了36處樓、亭、坊、殿、閣,形成了錯落有致、宏偉壯麗的古建築群。恢復了歷史原貌,重塑了祖廟風采。其保存於寢殿的宋代媽祖金身、媽祖石像、石刻聖旨和一枚清代御賜印璽,展示了媽祖文化悠遠的歷史淵源。

湄洲祖廟湄洲祖廟
為適應與日俱增的媽祖信眾朝聖的需求,1998-2002年,興建了祖廟另一五進仿宋建築群,長323米,寬99米,即祖廟新殿,包括大牌坊、宮門、鐘鼓樓、順濟殿、天后殿、靈慈殿以及東西廡廊、祈福殿、祈福賓館等。新殿前1萬平方米的天后廣場,是祖廟大型祭典和舉行盛大活動的場所。駐足廣場,仰望凌空的牌樓,巍峨的殿閣,飛檐流丹、美輪美奐。
新建媽祖文化園,有媽祖石雕巨像、媽祖故事群雕、媽祖碑林、媽祖文化展覽館及摩崖題刻等景點,其獨特的聖地風光和人文勝景,相得益彰,令天后懿德,熠熠生輝,驟然升華!
祖廟自宋代至今,一千多年來,善男信女,紛至沓來,香火之盛,冠於寰宇,被譽為“東方麥加”。今天,她作為世界名廟,既展現聖地的壯麗輝煌,也不失其厚重的歷史積澱,現代文明與歷史文化渾然一體,交相輝映。她將無愧於全球兩億媽祖信眾的朝聖中心和八方遊客的旅遊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