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而不學

游而不學

游而不學是指一些家長花費大量金錢和經歷為孩子參加出國遊學活動,實際上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和效果現象。“中國式遊學”之所以出現“游而不學”,除了因為其仍處於初級階段外,就是遊學組織者的不規範。目前中國的遊學,絕大多數都是由旅行社組織,他們缺乏這方面的經驗,也沒有資質,而是打著遊學的幌子搞旅遊。而一些學校,也瞅準了這個商機,和旅行社合作組織“遊學團”,最終也不過是“游而不學”。要讓國內遊學健康,有序地發展,一需要家長多點理性,二需要學校、商家共同努力,改變“游而不學”現象。

概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有能力,也願意為孩子的教育做出投資。有留學計畫的家庭,更傾向於先借遊學的機會把孩子送到國外,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提前體驗留學生活,暑期遊學方興未艾。但與此同時,由於利益的驅使,監管的缺失等等原因,各種名不副實,游而不學的現象也層出不窮。

現象

游而不學游而不學
中國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遊學傳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暑假把孩子送到國外去長一下見識,開闊一下視野,終究是一件益事。但如果我們抱著遊學的目的花費了不菲的真金白銀,最終卻“游而不學”“只游不學”,甚至導致孩子吃不好,睡不好,那么也就失去了遊學的意義。

這也從側面說明當前異常火爆的海外遊學背後的隱憂。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現在很多所謂的國外遊學,其實都嚴重摻水,不過是打著遊學的旗號提高旅遊的價格而已。比如說孩子們在導遊的帶領下去國外大學轉上一圈,這就算是感受世界名校風采了;再臨時花錢雇幾個大學生和孩子聊幾句,就是和名校大學生密切交流了。而所謂的入住當地家庭,體驗當地民風民俗,等孩子到了才發現,其實他們入住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專門接待遊客的,主人只把他們當客人看,更談不上深入地交流了。

原因

由於中國式遊學市場監管是盲區,再加上遊學機構或組織者“只向錢看,不重遊學質量”的“趨利本性”使然,從而使出去遊學的孩子,花錢不少,卻受益“很淺”成為必然。但造成這樣不堪的事實,我們的相關學校及學生家長是否認真反思過,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難道造成“游而不學”——花錢不少,收穫寥寥的事實,僅僅是監管的缺位和遊學機構的不誠信所造成的嗎?難道與我們學校及家長的期望值過高、盲目攀比、海外遊學是不是完全適合孩子,沒有半點關係嗎?

換句話來說,即使海外遊學市場不存在監管盲區,而是監管健全,遊學機構也誠信經營、服務周到、質量過硬。而事實上,正處在天真無邪年齡的孩子,要想讓他們在短短的半月或一個月的遊學時間內,能學到家長所過分期望——學富五車的本領和知識,也往往是不切實際的。再加上我們的家長盲目跟風和攀比,不管孩子喜不喜歡,不管孩子是不適應,就盲目地讓孩子遊學——認為只要把孩子送出去,就是長知識和見世面。那么,其在遊學的過程中,出現諸多不適應,出現接受能力差,而造成花錢不少,收穫寥寥的事實,還有什麼奇怪的呢?

建議

游而不學游而不學
市人大代表楊逢珉認為,海外遊學市場的亂相與管理體制和法制保障缺失相關。從目前情況看,從事暑期海外遊學活動服務的機構不僅有旅行社,還有教育培訓機構,以及留學中介等機構。各機構在提供的遊學服務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旅遊部門的管理範疇是旅行社及旅遊市場,未涉及監管教育培訓機構以及留學中介機構。”其次,旅行社可為出境人員提供交通、住宿、餐飲、觀光、導遊等相關旅遊服務,不適宜安排學生參加各類培訓、講座、課程、主題活動等。再者,對於中國小生暑期海外遊學活動,目前缺少法律依據和規範,也沒有統一的服務標準,造成從事暑期海外遊學活動服務的機構良莠不齊。

據了解,教育部等四部委去年曾聯合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小生出國參加夏(冬)令營等有關活動管理的通知》,要求主辦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要與學生家長簽訂委託協定書,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細化安全保障和保險理賠等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事宜。但業內人士卻透露,大多數學校和家長之間沒有簽訂有關安全方面的協定書。高價遊學團在學校、中介和地接方三方責任認定也是界限模糊。楊逢珉建議,一方面,有關政府部門要切實遵照《通知》的精神要求,梳理存在問題,強化管理。另一方面,借鑑已開發國家遊學活動發展的成功經驗,適時出台相關行業標準,加快有關海外遊學活動地方性法規立法進程。

海外遊學市場混亂無序、魚龍混雜,和利益驅使、信息不對稱等有關,同時也和政府監管不力有關。遊學市場監管方面,旅遊部門可以監管旅行社,但不能監管教育培訓部門,教育部門可以監管學校,但又不能監管旅行社。這樣就容易形成漏洞,造成遊學市場監管難的情況。所以,要想解決問題,讓海外遊學名副其實,既需要組織者自覺自律,維護市場的良性和健康發展,同時更需要教育部門、旅遊部門完善監管措施,加強監管力度才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