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二十四臣

清朝二十四臣

《清朝二十四臣》是2006年12月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軍雲。 本書以歷史事實為依據,真實再現大清王朝二十四臣人生軌跡,性格特點,為人處世特徵。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清朝二十四臣,不僅是清代十二朝歷史的概括和縮寫,也是他們大起大落的人生詠嘆。大清王朝的歷史已經塵埃落定,但二十四臣的名字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消逝而逝去,而是透過歷史的塵封變得愈來愈清晰,影響著一代代後人。本書以歷史事實為依據,真實再現大清王朝的多爾袞、隆科多、鰲拜、年羹堯、劉墉、紀曉嵐、和珅、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奕訢、林則徐、袁世凱等人的人生軌跡,性格特點,為人處世特徵。意在糾正普通觀眾對這些歷史人物的一些不準確甚至不正確的認識,普及歷史知識。

編輯推薦

清朝初期,通過剃髮易服和文字獄來抑止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滿族的統治地位。清朝統治者對內:採取了民族分治的民族政策;在文化上,製造文字獄,壓制漢族進步思想。對外:實行海禁,閉關鎖國 ,輕視外國先進思想和技術。這些政策維護了清朝的疆域擴張和社會穩定,但卻導致了其統治時期內此起彼伏的民族問題和末期時國家的極度貧弱。清軍進軍全國的過程中,無惡不作,激起江南人民的強烈反抗,特別是剃髮令強制執行,各地燃起抗清的熊熊烈火。清廷殘酷鎮壓,在揚州、嘉定、江陰等地進行了大肆屠城,史稱“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此後清軍各地“剃髮易服 ”,造成人口驟減,發生西南地區民生蕭條、萬里無人的景象。1659年,清軍占領西南地區。並遷移湖廣人口填川, 以補充勞動力的不足,視為歷史上的第二次“湖廣填四川”。

清朝也有很多弊病。明代後期的君權有一定的鬆懈,而清朝又把封建專制推向了最高峰。清朝初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惡政,極大破壞了中原地區的經濟;重農抑商,制約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製造了多起文字獄,加強對文人思想控 制,導致思想上“萬馬齊喑”;在編撰古籍時又大肆銷毀古籍。剃髮易服,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漢族的文化傳統;給旗 人寄養的特權,使其迅速腐化。統治者輕視科技和閉關鎖國,導致中國的科技極大落後西方。1840年後帝國主義的入侵,使清廷與侵略者分別締結了大量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中國的主權受到嚴重損害,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負擔更為沉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清朝雖然依靠武力開疆擴土,但在人文精神上比前朝後期確有了較大退步。清朝初期和中期,推行民族牢獄式的統治。在經濟上把關外落後的奴隸制帶入中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惡政,強抓人作奴隸,以供八旗子弟白白吃餉,他們常年寄生蟲般的生活造成了清朝武力的退步(乾隆視察八旗軍發現他們馳馬墜地,箭箭虛發)也使得清朝越來越依靠漢族軍兵。由於前期不斷征戰,儘管從越南引入了優良稻種,清朝還是到了乾隆年間才恢復到明朝萬曆年間的水平。在政治上,明代後期的君權有一定的鬆懈,而清朝又把封建專制推向了最高峰。為了鞏固其統治,製造了多起文字獄。最典型的就是明末可以和春秋時代相比的晚明思潮在 清代終結。知識分子不敢發表獨立見解而是鑽進故紙堆去考究古書,這就是所謂的乾嘉學派。

作品目錄

1.多爾袞——大清開國第一臣

2.洪承疇——背明降清、功罪難評的清朝宰輔
3.范文程——輔佐二帝的開國名臣
4.鰲拜——恃功專橫、朝綱獨斷的權臣
5.吳三桂——出爾反爾、起兵反叛的逆臣
6.明珠——得隴望蜀,功過參半
7.張廷玉——歷仕三朝、名垂青史的名臣
8.隆科多——盛極而衰的顧命大臣
9.年羹堯——戰功揚名、恃寵身敗的狂妄之臣
10.鄂爾泰——改土歸流、撫鎮邊疆的清朝功臣
11.劉墉——正直廉明、一身清白的名臣
12.紀曉嵐——風流才子、有為大學士
13.和珅——貪得無厭、禍國殃民的大奸巨蠹
14.林則徐——虎門銷煙、大揚國威的欽差大臣
15.肅順——重用漢臣、命斷菜市口的顧命大臣
16.僧格林沁——鎮壓義軍、血濺沙場的清朝重臣
17.曾國藩——湘軍首領、“中興”名臣
18.李鴻章——興辦洋務、無力回天的清朝宰輔
19.左宗棠——縱橫沙場、功在邊陲的湘軍統帥
20.張之洞——布施新政、力挽狂瀾的晚清重臣
21.奕訢——與皇位失之交臂的洋務大臣
22.翁同龢——支持維新、反對求和的帝王之師
23.榮祿——效忠慈禧、屠殺維新派的劊子手
24.袁世凱——出賣維新、竊取共和的一代奸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