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姫

清姫

形態為多頭一尾的大蛇,『清姫』這個名字出自『今昔物語』中收錄的『安珍·清姫 物語』。話說『安珍·清姫 物語』是熊野(現在的歌山県中辺路町)從古流傳至今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

話說有一老一少兩個僧人要到熊野修行,年少的那個叫做『安珍』,途中,在一戶人家借宿一晚。這戶的主人『清姫』對『安珍』一見鍾情,當晚二人發生關係。其後,帶著被佛祖遺棄之身的『安珍』對『清姫』產生恐懼,「到熊野修行的目的達成之後,我會回到這裡的」『安珍』說出了這樣的假約定。相信了這個謊言的『清姫』盼望著與『安珍』重逢的日子。

之後,『清姫』從熊野來的旅人口中探聽到一點關於『安珍』訊息……

『安珍』違背了自己的誓言,回國去了(國是日本行政區的稱呼)。又怒又悲『清姫』變身成了發狂的大蛇。驚恐的『安珍』藏身於道成寺的大鐘內。結局是『清姫』看著自己已變成大蛇的身體,『安珍』向老僧說出了成佛的願望,

老僧聽了願望後,也承諾供奉二人。之後、二人便成佛而去……

結論,古代愛上苦行僧是沒有結果的......

關於蛇女

鳥山石燕 《今昔畫圖續百鬼》<道成寺鐘> 鳥山石燕 《今昔畫圖續百鬼》<道成寺鐘>

蛇這種生物,在世界各地的原始信仰中,多被作為豐饒與生命力的象徵信奉著,與蛇相關傳說故事也並不少見。正如《白蛇傳》的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日本也同樣有著各種各樣人蛇相戀的故事。早在《古事記》(日本現存的第一部文學作品)中,就有本牟智和氣御子(又稱譽津別,第十一代天皇垂仁天皇的皇子)與出雲的美人肥長比賣的故事。這位肥長比賣,一般認為是“肥河”的神格化,是肥河的女神。河流的波紋,常被擬作蛇形或龍形,因而河流的神靈也常作蛇形或龍形,肥長比賣就是蛇的神靈。本牟智和氣御子與肥長比賣有一夜情緣,他想悄悄窺視自己美麗的情人,不料卻看到美人化為蛇形,御子驚慌之下當場逃走,肥長比賣非常生氣,渡海追來,身上的鱗片把大海都照亮了,御子更加害怕,不得已棄船上岸而逃(爾其御子。一宿婚肥長比賣。故竊伺其美人者。蛇也。即見畏遁逃。爾其肥長比賣患光海原。自船追來。故益。見畏以。自山多和。引越御船。逃上行也。)日本的天皇家系被認作是天照大神的後裔,連天神的後裔見到自己的情人化為巨蛇都要嚇到逃走,這情節是不是特別眼熟呢(笑)。








某些興趣者的研究


現在一般認為清姬的傳說,源自平安時代《大日本國法華經驗記》中的《紀伊國牟婁郡悪女》一節。《今昔物語集》中的《紀伊ノ國道成寺ノ僧寫法華救蛇語》一節,也是改編自《法華驗記》中這則故事,情節也基本上是一致的。在這裡,往熊野參拜去的不是年輕僧人安珍,而是一老一少兩名僧人;化為蛇身的也不是少女清姬,而是一名年輕的寡婦。發現自己被年輕僧人誆騙的寡婦十分憤怒,把自己關在房裡,不知如何便化作了三丈余長的毒蛇,追向二僧。二僧聽說有大蛇追來,料定是怨憤的寡婦所化,於是向道成寺求救。道成寺的僧人商議之後,將年輕僧人藏在大鐘內。寡婦所化的大蛇追來,以尾擊碎大門,卷在大鐘上,將鍾內的年輕僧人燒死,然後雙眼流著血淚離去。數日後,有一老僧夢見一條大蛇,自稱是之前躲在鍾內的僧人,生前修行不成反遇惡緣,如今痛苦不堪,請求老僧為他們寫法華經祓除苦難。老僧醒後,為二蛇寫法華經,又召集僧人做法會供養二蛇。當夜二人面帶喜色來感謝老僧,稱已遠離邪道得登天界。
至少我自己是覺得這故事一點也不可愛。在這個故事裡,年輕寡婦夜訪借宿僧人,發現被僧人欺騙後,化作大蛇將鍾內藏匿的僧人燒為灰燼之事,只是個引子,這故事的重心,在化為蛇的年輕僧人託夢請求老僧為他二人祓除苦難,老僧手寫法華經,將二人的靈魂從邪道中拯救出來,最終一登朷利天,一登兜率天。說句可能不敬的話,這本質就是一個吹噓自家法門牛掰無比的故事。不過畢竟是出自《法華驗記》的嘛,本來就是收集法華經靈驗傳說的故事集,不大吹法螺倒顯得奇怪了。
《今昔物語集》還給這個故事添了句警語,“しかれば、女人の惡しき心の猛き事、既にかくのごとし。此れに依りて、女に近付く事を、佛はあながちに戒め給ふ。此れを知りて、女に近付く事は止むべきなりとなん語り傳へたるとや。”我告訴你們這群毛頭小子啊,女人就是naof……啊呸,就是這么種兇惡的東西,我佛禁止接近女色可不是說著玩的,取了警戒後世僧人之意。事實上平安時代的寺院多有女人禁制,以為女性生產、生理會流血,是污穢之物,於修行有礙,也流傳著女子不成佛、成佛需先變為男子的“女人五障說”、“轉女成佛說”。不過到了後來改編歌舞伎《京鹿子娘道成寺》里,道成寺中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吃肉喝酒看到美人直往上湊的破戒僧,可以說是非常諷刺了。

而室町時代中期所成的《道成寺緣起繪卷》,才出現了真砂的庄司“清次”的名字。這裡與借宿的年輕僧人糾纏不休的,不是庄司“清次”的女兒,而是庄司“清次”的“娵”。“娵”這個字,讀作“よめ”,通“嫁”,本來的語義是兒子的配偶,與“婿”相對,後來才逐漸有了結婚的對象的含義。
不過無論是《法華驗記》、《今昔物語集》還是《道成寺緣起繪卷》,都只有“僧”或“釋”、“女”的代稱,“安珍”、“清姬”之名尚未出現。“安珍”這個名字,始見於鎌倉時代成書的《元亨釈書》(元亨釈書 卷第十九 願雜十之四 靈怪六 安珎),而“清姬”的名字則出現得更晚,是在1742年初演的淨琉璃《道成寺現在蛇鱗》中。這個名字怎么看都像是從傳說中其父的名字中取了一個字創作出來的,當時似乎也並沒有被廣泛接受,1781年刊行的鳥山石燕的《今昔百鬼拾遺》雲卷《道成寺鐘》繪圖中也只有“安珍”之名而無“清姬”之名。安珍清姬的傳說,現在看來更像是實際的事件,融合了古時的傳承和其他的傳說故事,數度演化而成的,不同地方的傳承也多有分歧之處,頗有些撲朔迷離之感了。

傳說中的清姬之里真砂,就在現在和歌山縣田邊市中邊路町附近,這一帶流傳的清姬傳說別具一格,是說清姬的父親,真砂庄司藤原左衛門之助清重的元配妻子早逝,只與獨子清次共同生活。偶然的機會,清重救下了一條正在被黑蛇吞噬的白蛇,日後這條白蛇化為美麗的女子前來報恩,與清重生下了女兒清姬。清姬長到十三歲,與熊野參拜途中的奧州白河在宣根之里安兵衛的兒子安珍(十六歲)結識,並互相傾心。也有安珍往年來參拜之時便會逗弄年幼的清姬:“等你長成好姑娘就做我老婆吧”,不想卻被清姬當真的說法。不巧的是,安珍某夜剛好看到了清姬映在障子上的蛇形的影子,心生恐懼。而清姬對此一無所知,還是熱烈地向安珍表達了愛意。安珍哄騙清姬:“我現在還在熊野參拜途中,等我參拜完熊野權現回來,一定帶你一起回奧州去。”藉此脫身而逃了。清姬就一心一意地等,可當然怎么也等不到安珍,向路人打聽才知道安珍早已從別的路走了,當場情緒崩潰伏地大哭。好不容易緩過氣來,就起身去追趕安珍,一直追到汐見峠,登上大杉樹眺望,卻見安珍已經度過田邊的會津橋逃遠了。清姬怒道:“如果活著不能在一起的話,那么死了也好”,折返回去投入富田川的“荘司渕”而死,這個地方現在就被稱作“清姫渕”。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不過也有清姬的怨念就此化為大蛇,一直追著安珍到道成寺去,在安珍藏身的大鐘上纏了七圈半(有說是因為安珍自奧州到熊野參拜共經75日),噴出火焰將其燒死。當地的人為了告慰清姬的靈魂,為她立碑並建立了清姬之墓,也就是現在的清姬堂。清姬堂現在由清姬一族的菩提寺福嚴寺、現在稱為[一願寺]進行管理,每年的4月23日和11月23日進行供養。

除清姬堂外,真砂之地還保留著其他與清姬傳說相關的遺蹟,比如之前提到的清姬登上眺望安珍的“捻じ木の杉”,投水的“清姫渕”,還有等待安珍歸來的“清姫のぞき橋”,投水時掛衣服的“衣掛松”等等。另外現在和歌山縣日高郡日高川町的[道成寺]中,還保留著安珍之墓。道成寺附近的御坊市藤田町吉田之地,也有“清姬蛇冢”的遺蹟。每年7月底,在富田川河岸上還會舉行“清姫祭”,包含各式各樣的歌舞表演,噴火蛇身清姬的遊行(有些近似於舞龍,不過是噴火的蛇追著一名僧侶打扮的人跑),以及花火大會等等。

陰陽師中的清姬

清姬的傳說在日本還是挺有名的,出處應為《今昔物語》,長唄舞劇《京鹿子娘道成寺》講述的也是這個故事(也稱“道成寺鐘”)。

清姬居住在熊野,一日有一老一少兩位僧人借宿,清姬作為女主人便提供了住宿飲食。在她看到年輕的僧人安珍的時候,清姬心中燃起了難以熄滅的愛情之火。她想方設法讓安珍留下,而安珍則藉口要去熊野參拜,並承諾完事之後必定回來,之後便溜之大吉。

久等安珍未歸的清姬很快就意識到自己被騙了。她連鞋也未來得及穿就沖了出去,不分晝夜的追趕。渡過日高川的時候岸邊已經沒有船隻了,清姬就跳入水中渡河,上岸的時候清姬已經變成了半身是蛇的妖怪,

安珍得知清姬前來之後慌忙躲入道成寺,並用寺里的大鐘把自己罩住。清姬闖入道成寺後感覺到了安珍就在鐘下,但她又無力將大鐘移開。無可奈何之下,清姬將身體纏在鐘上自燃起來,把自己和鍾里的安珍一起燒成了灰燼。清姬瘋狂的愛在一開始就注定得不到回應,最終愛之火燒傷了他人,也燃盡了自己。

陰陽師中清姬建模 陰陽師中清姬建模

道成寺之鐘,鳥山石燕《今昔百鬼拾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