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塵濁水

比喻人的身份、處境不同,彼此隔絕而無法會合。

基本信息

拼音

qīng chén zhuó shuǐ

注釋

清塵:喻他人;濁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遠,會面沒有希望。

出處

三國魏·曹植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比喻相隔很遠,沒有希望會面。

例句

歙漆阿膠忽紛解,~何由逢。(明·李昌褀《剪燈余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

釋源

曹植《七哀》詩。其詩曰:“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說解

這是一首思婦之怨詩,寫明月之夜,思婦登樓企盼夫歸的哀怨情懷。“清路塵”蓋喻征夫,“濁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兩句比喻說明其“浮沉各異”之勢,無以相會。一說“清路塵”喻曹丕,“濁水泥”喻自己,說明“浮沉各異勢”的骨肉之親,不得會合。

後遂以“清塵濁水”比喻人的身份處境不同,彼此隔絕而無法會台。明李昌祺《剪燈余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歙漆阿膠忽紛解,清塵濁水何由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