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稿鈔本

清代稿鈔本

《清代稿鈔本》系列叢書擬出版五輯,目前已出版三輯。 《三編清代稿鈔本》封面圖本系列叢書精選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藏的清代稿本、鈔本、孤本等珍稀文獻,影印分輯出版。 《三編清代稿鈔本》特別關注廣東近代相邦文獻,為學人難得一見的稿本、鈔本。

《續編清代稿鈔本》封面圖《續編清代稿鈔本》封面圖
書名:《清代稿鈔本》
定價:35000.00元
主編:桑兵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05506-0 出版時間:2007-04
冊數:50冊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清代稿鈔本》系列叢書擬出版五輯,目前已出版三輯。
另有:《續編清代稿鈔本》、《三編清代稿鈔本》
《清代稿鈔本》系列叢書是經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批准立項,是國家清史工程框架內最大規模的地方藏文獻發掘搶救整理項目,也是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歷史未刊珍稀稿本、鈔本影印出版工程,被列入國家“十一·五”重點出版選題。
該系列叢書皆精選於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秘藏瑰寶,大都屬於鮮為人知的清代文獻、檔案,系採用“原生態”的形式影印分輯出版的系列叢書,主要內容有清代仕人的日記、書札,清嶺南文人的詩文、雜記,清立憲準備時期咨議局檔案以及各省財政說明書等,內容涉及學術研究各學科領域,對深入研究清代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文化學術等具有重要意義,是研究清史不可或缺的工作用書。被清史專家和各界學者評定為業界研究清史必備必藏的文獻資料之一。
該系列叢書由廣東大沿海出版工貿有限公司策劃營運,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首次出版,限量發行,圖書館對原版藏本從此徹底封存,不再向社會開放,因此這套書具有研究價值,極高的鑑賞、收藏價值。

收編內容

《三編清代稿鈔本》封面圖《三編清代稿鈔本》封面圖
本系列叢書精選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藏的清代稿本、鈔本、孤本等珍稀文獻,影印分輯出版。
《清代稿鈔本》(第一冊至第五○冊),收錄未刊日記二十二種、未刊詩文集一百四十四種、清末廣東咨議局的相關檔案文獻二十二種,總計一百八十餘種,三萬餘頁約五千四百餘萬字。
《續編清代稿鈔本》(第五十一冊至第一○○冊),收入日記、書札九種、詩文集四十七種、清末各省財政說明書等十八種,總計珍稀文獻七十四種,三萬餘頁約五千四百餘萬字。內容涉及各學科領域,對深入研究清代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文化學術等具有重要意義。
《三編清代稿鈔本》(第一○一冊至第一五○冊),收錄清代政書、傳記、年譜、賬冊、詩文集,以及廣東省出口品協會出口說明書、廣東警備公所統計書等公文檔案等共一百一十三種,約五千四百餘萬字。

編排形式

該系列叢書不按傳統的“經、史、子、集”分類排序,而是根據所發掘、搶救的文獻情況及境內外古籍文獻整理、編選、影印出版的先例,確定如下編選原則:優先收錄日記、書札、詩文集稿本鈔本,其次為孤本珍本,再次為曾經刻印但較具史料價值且留存極少的刻本或印本。
該系列叢書的編排原則為:將日記、書札、詩文集、清末廣東咨議局等機構的公文檔案或各省財政說明書等同類文獻匯集編排。收入的全部文獻均據文獻原底本影印,底本原有之題跋、批校、印鑑等均予保留,只作版面的縮放,不進行校勘,不作文字修描,儘量將文獻底本的原貌呈現於世。
為方便查閱、檢索、記錄和引用,本系列叢書各編的首冊均編列所收文獻的總目錄;各分冊均列本冊所收文獻書目(有章節的加細目),單獨編列頁碼。

主編介紹

《清代稿鈔本》整理編選委員會主要成員:
主編:桑兵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
副主編:李昭醇 原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長,研究館員,中國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清史纂修工程《清代稿鈔本》項目主持人。
副主編:程煥文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圖書館學會理事長,中國圖書館學會常
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圖書館館長。
副主編:劉洪輝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長、研究館員、廣東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

專家評審摘要

清史編纂委員會項目組評估意見:
《清代稿鈔本》經過對廣東現存清代文獻的普查,精選出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文獻2000餘種,為國家重大文化工程(清史)的編纂提供重要資料,使一大批珍惜文獻獲得搶救和傳播。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蔡鴻生:
以項目為成果出版的《清代稿鈔本》,屬文獻資源的開發,為國家文化工程《清史》的編纂提供重要史料,必將受到海內外學界的重視和歡迎。《續編清代稿鈔本》文獻價值高,具有顯著特色:內容宏富,包括清代政治、經濟、社會、學術、宗教和民俗等方面,對多學科有參考價值。《三編清代稿鈔本》的選材,著眼於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多含大量珍稀資料,對研究清代廣東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文化學術、政治軍事、土俗民風和對外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志偉:
《清代稿鈔本》叢書以廣收罕見文獻、不爭其“價值”為主要原則的編纂方式,開啟了圖書收藏、出版與研究者關係之新前景,不僅促進了圖書收藏、古籍出版的使命與定位之更新,更將推動歷史研究路向之轉移。
廣東人民出版社副社長、編審盧家明
《清代稿鈔本》是一部選擇精審、內容豐富、利用方便的清史資料彙編,不僅為國家清史編纂提供了翔實而珍貴的文獻資料,從而進一步推動清史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而且對研究清代嶺南文化也極具參考價值。
《續編清代稿鈔本》史料價值高、規模宏大、底本選擇精當、影印質量一流,是清代文獻整理的一項重要成果。
《三編清代稿鈔本》特別關注廣東近代相邦文獻,為學人難得一見的稿本、鈔本。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王傑
《清代稿鈔本》系列叢書好些書目系聞所未聞,可見其出版刊世具珍稀價值。從中國社會文化史、思想史及社會發展史等的角度審視,也無疑具有深遠的學術價值。本叢書的出版,將為催生新學術觀點,孕育一大批博士、碩士論文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中山大學出版社原社長、編審楊權:
《清代稿鈔本》是國家清史編纂工程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對整個文化建設都具有意義,可謂是嘉惠士林。
暨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冼劍民
《清代稿鈔本》全部文獻均據原版影印,利於後人開展研究,窺見原作風貌,是一項價值重大、惠及後世的學術工程。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宋德華
《清代稿鈔本》規模宏大、學術價值高,所選日記皆堪稱珍貴史料,其他稿鈔本亦因首次出版而得以廣泛利用和長久保存,充分體現了對地方文獻搶救、整理、出版的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