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簡稱“深海勇士”,是中國第二台深海載人潛水器,它的作業能力達到水下4500米。潛水器取名“深海勇士”,寓意是希望憑藉它的出色發揮,像勇士一樣探索深海的奧秘。 2017年10月3日,“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試驗隊在中國南海完成全部海上試驗任務,勝利返航三亞港。 2017年11月13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完成了對我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海試後的拆檢,並通過中國船級社建造入級檢驗的相關要求。 2017年12月1日,在北京完成驗收,正式交付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2018年3月11日,中國自主研發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首次對公眾開放,播出了“深海勇士”號4500米載人潛水器於2017年8月至10月在南海進行首次載人深潛試驗的紀錄片。 2018年6月4日上,“深海勇士”號結束為期2個多月的南海試驗性套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亞。

基本信息

研發團隊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是“十二五”863計畫的重大研製任務,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02所牽頭、國內94家單位共同參與。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中船重工702所胡震。

“深海勇士”號控制系統負責人:中科院沈自所祝普強。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總指揮:中科院深海所劉心成。

開發成果

研發團隊歷經八年持續艱苦攻關,在“蛟龍”號研製與套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中國載人深潛核心技術及關鍵部件自主創新能力,降低運維成本,有力推動深海裝備功能化、譜系化建設。“勇士號”浮力材料、深海鋰電池、機械手全是中國自己研製的,國產化達到95%以上。這不僅讓潛器的成本大大降低,也讓國內很多生產和製造潛器相關配件的廠商升級產品水平。

海試工作

2017年8月16日“探索一號”作業母船從碼頭出發,到10月3日重新回到碼頭,“深海勇士”在海試的過程當中,完成了從50米到4500米,不同深度的總計28次下潛。

2017年10月3日,搭載著“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探索一號”作業母船和中國海監2168船警戒船,在中國南海完成“深海勇士”號的全部海上試驗後,勝利返航三亞港。

潛器在第一次試驗過程中一波三折,潛器回到母船進行檢查之後,科學家們發現,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立刻進行檢修,因為在下潛坐底的過程中,潛器就開始莫名報警。檢查過後發現是電池的問題。除此之外,潛器的大腦部門——控制系統,也檢查出問題。在50米階段,暴露了7項問題,都在海試團隊自己的努力下全部解決了。

2018年5月21日報導,“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在水深1386米的海馬冷泉附近深海海域,成功獲取一隻深海水虱樣品,這是中國首次在南海海域通過定向誘捕的方式捕獲到深海水虱。

2019年3月10日,“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西南印度洋熱液科學考察航次(TS10航次)隨“探索一號”科考船,經過121天的艱苦奮戰圓滿完成預定任務,順利返航海南三亞。

未來目標

世界上海底最深的地方,深度超過一萬米。此次勇士號4500米海試成功,並不是中國自主研製潛器的最終目標。中國已經部署了11000米大深度項目,預計2020年下水。

專家解讀

覆蓋海域

本次海試中,“深海勇士”號4次完成4500米級下潛,其中最大下潛深度為4534米。同時,開展了海底科考套用作業,地質取樣5份,用機械手抓取了29種生物。為什麼把下潛深度設計為4500米?

專家解釋,4500米基本覆蓋了中國主要海域和國際海域資源可開發的深度。

“深海勇士”號總設計師胡震說,4500米深度已經覆蓋整個南海的探測、下潛開發等方面需求。此外,國際深海研究熱點問題,如海底熱液硫化物、海底冷泉等,約為3000米深度,也在“深海勇士”號的下潛範圍內。

相比更深的深度,承受4500米水壓也可以讓潛水器的運行難度和成本大大降低,提高科考的性價比。

從1000米、4500米、7000米到萬米級,中國已形成全海深潛水器能力。

胡震介紹,中國正在實現潛水器的譜系化,“深海勇士”號是整個深海作業體系中的一個環節。不同型號的載人和無人潛水器,在深海作業中各有側重、相互配合,可以更高效地幫助我們去探索海洋、開發海洋、保護海洋。

鋰電池

鋰電池可用5年,進入國際先進序列

在中國科學院深海工程研究所,海試現場驗收專家組給“深海勇士”號打出99.19分的高分。海試總指揮劉心成說,上90分的很少,99分以上的非常罕見。

“深海勇士”號有何過人之處?

專家介紹,“深海勇士”號用鋰電池取代了原先的銀鋅電池,從而使電池可用次數從50次增加到500次,使用壽命長達5年左右,有效降低了成本。

深海鋰電池還顛覆了世界深潛界的一個概念——無動力下潛、無動力上浮。這兩個過程原來不用電,但耗時較長;使用鋰電池後,潛水器可藉助電力快速上浮和下潛,增加在深海作業的時間。

此外,“深海勇士”號可從海底實時傳輸圖像。“深海勇士”號控制系統負責人、來自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的祝普強說,美國的“新阿爾文”號只能傳輸數據,俄羅斯的“和平號”、日本的“深海6500”則是模擬信號,“深海勇士”號實現了數字通信,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海試結果表明,‘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性能優良,可列入國際最先進載人潛水器序列。”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發來的賀信中說。

關鍵部件

關鍵部件91.3%國產化,提升載人深潛核心技術。

此前的“蛟龍”號已經能夠載人下潛至海底7000米,為何中國還要研製4500米載人潛水器?

提高國產化程度、提升中國自主創新能力,是最大的原因。

現場驗收專家組表示,“深海勇士”號的關鍵部件國產化率達91.3%,主要部件國產化率達86.4%。

劉心成介紹,“深海勇士”號的浮力材料、深海鋰電池、機械手等都由中國自主研製,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讓相關技術企業努力創新,迅速成長。他說,這不是走回頭路,其中的差別就在於集成創新和自主創新。

胡震說,海試結果表明,“深海勇士”號的載人艙、推進器、海水泵等十大關鍵部件性能可靠,未來將帶動這十個方面海洋裝備科技的國產化水平,為中國未來全海深科考奠定堅實基礎。

“‘深海勇士’號是繼‘蛟龍號’後中國深海裝備的又一里程碑,實現了中國深海裝備由集成創新向自主創新的歷史性跨越。”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杜剛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