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港

深圳港

深圳港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東岸,毗鄰香港。全市260公里的海岸線被九龍半島分割為東西兩大部分。西部港區位於珠江入海口伶仃洋東岸,水深港闊,天然屏障良好,南距香港20海里,北至廣州60海里,經珠江水系可與珠江三角洲水網地區各市、縣相連,經香港暗士頓水道可達國內沿海及世界各地港口。東部港區位於大鵬灣內,灣內水深—12至—14米,海面開闊,風平浪靜,是華南地區優良的天然港灣。

自然條件

氣溫:年平均氣溫 22.4 ℃ ,極端最高氣溫 38.7 ℃ ,極端最低氣溫 0.2 ℃ 。

深圳港位於珠江口以東,南海大亞灣以西的深圳市兩翼。分為西部港區和東部港區。

西部港區位於珠江口東岸入海前緣,主要包括蛇口、赤灣、媽灣和東角頭和福永等港區;東部港區位於南海大鵬灣西北部,主要包括鹽田和沙漁涌、下洞等港區。此外還有內河港區。東西港區均與香港九龍半島隔海相望。

深圳港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南部,擁有蛇口、赤灣、媽灣、東角頭、鹽田、福永機場、沙魚涌、內河8個港區。港口水域面積106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6平方公里,500噸級以上泊位113個,其中生產性泊位100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26個,貨櫃專用泊位5個。港口設計年綜合通過能力3500萬噸,其中貨櫃140萬標準箱。碼頭總長12965米,最大靠泊能力7.5萬噸級,庫場面積169.21萬平方米,裝卸機械約800台。

簡介

深圳港深圳港

深圳港

自然條件

風況:深圳港全年盛行東南東風和北北東風,其次為東北風和東風,受季風影響,冬季多為東北風,夏季為東到東南風。全年平均大於6級風的有7.7天。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578.4毫米,最大年降水量為2634.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大於25毫米的有22天。

霧況:年平均霧日12天,水平能見度小於1公里的霧日有6.4天,主要集中在冬春兩季。

氣溫:年平均氣溫22.4℃,極端最高氣溫38.7℃,極端最低氣溫0.2℃。

潮汐及潮流:西部港區最大潮差3.44米,平均潮差1.36米。深圳灣最大漲潮流速0.78米/秒,流向8°,最大落潮流速0.75米/秒,流向167°。媽灣最大漲潮流速1.48米/秒,流向150°;最大落潮流速1.91米/秒,流向350°。東部港區最大潮差2.57米,平均潮差1.07米。大鵬灣最大漲潮流速0.29米/秒,流向242°,最大落潮流速0.21米/秒,流向89"。

助航信息

航道:

蛇口港區:進港航道有2條,淺水航道長6100米,水深6米,寬80米,乘潮可進口5000噸級船舶;深水航道長2600米,水深10.5米,寬110米,乘潮可進出5萬噸級船舶。

赤灣港區:進港航道,從口門至礬石水道785米,水深10.6米,寬120米,可能航3.5萬噸級船舶,乘潮則可能航5萬噸級船舶。候潮錨地在口門外4000-8940米範圍內的主航道兩側,水深逾13米。

東角頭港區:進港航道1600米,天然水深約6米。 媽灣港區:航道長7200米,寬500米,水深11米,可通航3萬噸級船舶。乘潮水深13米,乘潮持續時間為2小時,乘潮可通航為5萬噸級船舶。

鹽田港區:的航道為天然航道,可用作錨地的範圍很廣。交通部將其規劃為我國四大國際中轉深水港之一。

錨地:蛇口港區:位於赤灣人工航道以南,面積為17.03平方公里。

赤灣港區:1號引航、檢疫錨地254萬平方米,2號一般貨輪錨地1000萬平方米,3號油輪錨地250萬平方米,4號石油工作船及小船聯檢、待泊錨地500萬平方米。

媽灣港區:1號錨地面積為24.63萬平方米,水深10米;2號錨地面積為46.08萬平方米,水深9米

交通狀況

深圳港深圳港

西部港區水路距珠江口門約 32 海里 、距香港和澳門 20 海里 、距黃浦 40 海里 ;陸路到深圳市中心 30 公里 ;東部港區水路至香港 53 海里 、澳門 75 海里 、黃埔 121 海里 、距西部港區 77 海里 ;陸路至深圳市中心 22 公里 。

深圳是我國南方對內對外的交通樞紐。鐵路有京九線、廣深線接京廣線與全國鐵路聯通;我國第一條廣深準高速鐵路於 1994 年建成。公路有廣深、深汕高速公路通往廣州、惠州、汕頭;深圳南有文錦渡、羅湖、沙頭角和皇崗路口岸直通香港;鹽田至惠州的一級汽車專用公路於 1993 年建成。深圳國際機場距西部港區僅 22 公里 ,海空聯運極為便利。

投資發展

深圳港深圳港

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市港口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已經累計投入港口建設資金超過

300億元,形成了蛇口、赤灣、媽灣、鹽田、東角頭、福永、沙魚涌、下洞、內河九個港區,截止2005年底,共建成碼頭岸線24455.3米,擁有500噸級以上泊位143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57個,經營性泊位92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經營性泊位49個;貨櫃專用泊位23個;貨主碼頭泊位1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3個;客運輪渡泊位18個;非生產性泊位23個。形成年綜合設計吞吐能力10692.4萬噸,其中貨櫃設計吞吐能力912萬標準箱(含非專業貨櫃碼頭能力);客運通過能力550萬人次,輪渡通過能力18萬車次。

深圳港深圳港

平穩增長發展

2005年,深圳港貨物運輸在連續多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平穩發展,外貿貨物吞吐量首破億噸大關。據統計,2005年,深圳港貨物吞吐量累計15351.4萬噸,比2004年增長13.4%,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0641.8萬噸,突破億噸大關,占全港貨物吞吐量的69.3%,比2004年增長20%;貨櫃吞吐量累計1619.7萬標準箱,連續三年全球排名第四,穩居我國內地第二,比2004年淨增253.8萬標準箱,為2004年月平均箱量的2.2倍,比2004年增長18.6%,並於2005年9月份創出155.8萬標準箱的單月歷史新高。12月份,深圳港貨物吞吐量為1346萬噸;貨櫃吞吐量為141.5萬標準箱,單月重躍140萬標準箱之上。另據統計,2005年三大專業貨櫃碼頭吞吐量分別為:鹽田國際貨櫃碼頭735.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7.5%;蛇口貨櫃碼頭243.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4.2%;赤灣貨櫃碼頭314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7.4%。三大專業貨櫃碼頭吞吐量占全港貨櫃吞吐量的比例仍近八成,繼續成為深圳港貨櫃運輸業的主力軍。

深圳港深圳港

至2006年6月底,共有50家世界著名貨櫃船公司在深圳港開闢近遠洋國際貨櫃班輪航線165條,比上年底淨增11條,其中:美洲線61條(北美51條、南美10條);亞洲線49條;歐洲線46條;大洋洲線6條;非洲線3條,以深圳港為樞紐、復蓋世界十二大航區主要港口的國際貨櫃班輪航線結構日益完善。

2006年上半年,深圳港貨物吞吐量累計8043.2萬噸,增長9.6%,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5732.4萬噸,占全港貨物吞吐量的71.3%,增長14.5%;貨櫃吞吐量累計835萬標準箱,同比淨增90.9萬標準箱,增長12.2%,受同比基數逐年增大影響,增幅較去年同期放緩11.2個百分點。

技術力量

深圳港口率先引進外資參與港口的建設和經營,使港口企業呈現獨資、合資、股份制等多種形式。目前深圳市大型港口企業如鹽田國際、招商港務、赤灣港航、海星港口、蛇口貨櫃、赤灣貨櫃碼頭等均為中外合資企業。實踐證明,中外合資建設、經營碼頭,不僅能引進大量資金,而且能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經驗和人才,使企業按國際慣例運作,向國際化、規模化、現代化目標邁進,是促進深圳港口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

深圳港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貨櫃碼頭中央調度系統,包括無線數據終端、貨櫃定位、遠程登錄查詢等功能,為客戶提供了自動化、專業化、智慧型化服務。可以操作目前世界最大貨櫃船舶、外伸距長達65米的岸吊和堆高8層的堆場等先進機械設備,以及多層倉庫等硬體設施隨時為客戶提供全面、細緻、專業的物流增值服務。啟動中美《貨櫃安全倡議》合作項目,添置了大型的貨櫃查驗設備;建立了港口與航運EDI信息系統,口岸單位、碼頭、船東、貨主實現了信息共享。

深圳港實行每周7天、每天24小時裝卸作業制度,為碼頭、貨主和船舶提供全天候的引航、拖輪、理貨和代理等優質服務。由於港口設施和集疏運條件的改善,碼頭操作效率屢創新高。目前,深圳港平均每月引領各類船舶近2000艘次,其中貨櫃船舶超過660艘次。同一艘貨櫃船靠泊碼頭最多採用8台岸吊同時作業,貨櫃岸吊操作效率達到35吊次/小時,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平均每艘貨櫃船舶在碼頭停泊時間不超過12小時。

重要作用

深圳港在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的同時,對深圳市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趨明顯,已成為深圳市的一個重要基礎產業。深圳港作為國家確定的華南地區貨櫃樞紐港,廣泛服務於珠江三角洲地區、省內外其他地區,為這些地方的對外開放和發展外向型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據測算,深圳港貨櫃貨源構成中,深圳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約占 8成,外省約占一成,國際中轉約占一成。由此可見,深圳港不僅為深圳,而且為廣東省、華南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國際貨櫃中轉運輸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圳港的發展為深圳市、廣東省乃至全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已經成為深圳市改革開放成果的重要標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