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捷運9號線

深圳捷運9號線

深圳捷運9號線(梅林線)是深圳捷運運營中的線路之一,於2016年10月28日開通運營,標誌色是深灰色。深圳捷運9號線起於紅樹灣南站,貫穿文錦、紅嶺、泥崗村、梅林、景田、車公廟、紅樹林、前海片區,止於文錦站。深圳捷運9號線一期全長25.38千米,全為地下段;共設22座車站,全為地下站;採用A型列車6節編組。截至2017年10月,深圳捷運9號線開通首日客流為14萬人次,深圳捷運9號線日均客流為27萬人次,最高單日客流為2017年7月21日的29.8萬人次。

基本信息

路線規劃

深圳捷運9號線深圳捷運9號線
深圳捷運9號線全長約25公里,縱貫南山福田、羅湖三區,起於白石洲,通過香梅路,經景田路,沿梅林路,覆蓋整個梅林片區至文錦南路的捷運9號線工程。
捷運9號線起於白石四路,經下沙向北經車公廟至紅荔西路,沿紅荔西路向東過香梅路口,再向北轉入景田路,沿景田路向北穿過北環大道後轉入梅林片區梅林路,隨梅林路轉向東覆蓋整個梅林片區後至北環大道北側,向東穿過泥崗村後向南下穿泥崗路再轉上紅嶺路,沿紅嶺路過深南路至濱河路轉向東,下穿布吉河後沿春風高架至文錦南路路口。

建設歷程

2007年,深圳市發布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方案,深圳捷運9號線屬於2011年-2020年的軌道建設方案。
深圳捷運9號線深圳捷運9號線

2013年2月,深圳捷運9號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公示(第二次);10月12日,深圳捷運9號線首台盾構始發。
2015年4月30日,振海路站、臨海路站開工建設,其餘站點於2015年12月8日進場圍擋施工;6月11日,僑城東車輛段移交運營部門; 12月28日,深圳捷運9號線首輛列車抵達深圳。
2016年5月8日,深圳捷運9號線熱滑成功;7月29日,深圳捷運9號線三權移交; 10月28日,深圳捷運9號線正式開通。
2018年9月28日,深圳捷運捷運9號線二期鋪軌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站點設定

捷運9號線由南山區白石四路至羅湖區文錦南路,全長約25公里。捷運9號線預計設定車站22座,其中10座為換乘站,全線採用地下敷設方式。在竹子林規劃設定一座車輛段。在筆架山規劃一座地下停車場。
捷運9號線,共包括主要站點,深圳灣公園站、僑城南、濱海醫院、下沙、車公廟、香梅、景田、梅景、下梅林、梅村、上梅林、梅林東、銀湖、泥崗、紅嶺北、園嶺、紅嶺、大劇院、鹿丹村、人民南、春風、文錦等。
其中換乘站10座,分別為11號線(深圳灣公園站)、7號線(下沙、紅嶺北)、1號線(車公廟、大劇院)、2號線(景田、大劇院)、4號線(上梅林)、16號線(梅林東)、3號線(紅嶺)、8號線(文錦)。
此外,捷運梅林線(9號線)遠期將規劃至前海站,與捷運羅寶線【1號線】、環中線【5號線】、機場線【11號線】、港深西部線(港鐵)綜合換乘。還會在沿途與前南線【17號線】、南寶線【10號線】換乘。

線路走向

深圳捷運9號線起於白石四路,經下沙向北經車公廟至紅荔西路,沿紅荔西路向東過香梅路口,再向北
線路走向線路走向
轉入景田路,沿景田路向北穿過北環大道後轉入梅林片區梅林路,隨梅林路轉向東覆蓋整個梅林片區後至北環大道北側,向東穿過泥崗村後向南下穿泥崗路再轉上紅嶺路,沿紅嶺路過深南路至濱河路轉向東,下穿布吉河後沿春風高架至文錦南路路口。

運營情況

運營時刻

截至2018年8月,深圳捷運9號線工作日周一至周五運營時間為,休息日運
運營時刻運營時刻
營時間為06:30-23:34,節假日運營時間為06:30-00:00。各站首班車時間有所不同,詳情請查看圖片。

客運流量

2016年10月28日,深圳捷運9號線開通首日客流為14萬人次。
截至2017年10月,深圳捷運9號線日均客流為27萬人次, 最高單日客流為2017年7月21日的29.8萬人次。

設備設施

車輛設施

深圳捷運9號線列車採用的是6節編組A型車,設計時速80千米,最大的載客量250
深圳捷運9號線列車深圳捷運9號線列車
2人。深圳捷運9號線列車採用國產化新工藝,是投用時靜音效果最好的列車。

運行設施

僑城東車輛段是深圳捷運9號線的車輛檢修基地,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240米,總建築面積為21萬平方米。

主要工程

深圳捷運9號線在中國國內首次套用預埋滑槽技術、開創捷運預埋技術先河。預埋滑槽技術可確保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提高機電安裝工效,零噪音、零粉塵,運營階段維修保養、更換設備方便。

文化特色

深圳捷運9號線紅樹灣南站站廳的藝術牆素材是黃楊創作的作品《我們在這裡》。畫面主體由三
文化牆文化牆
只黑臉琵鷺構成,它們巨大的身形與遠處深圳灣海岸線風景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以誇張的藝術手法給予客群強有力的視覺衝擊,傳達出一個清晰有力的信息,黑臉琵鷺就在這裡,深圳灣紅樹林是它們僅存不多的棲息地。
除此之外,上梅林站還設定了“流動藝術空間”,可以更換不同的藝術作品。還有孖嶺站講述深圳陶瓷藝術的《南國瓷話》、鹿丹村站描述紅雨傘行動的《捷運一刻》、向西村描繪城中村常見生活場景的《握手樓》等多幅藝術牆。

歷史沿革

2007年,深圳市發布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方案,捷運7號、9號、11號線等幾條線路都屬於2011年-2020年的軌道建設方案,不過,由於深圳將通過加大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拉動內需,這些捷運建設會被提前。
2010年,深圳捷運9號線,作為軌道交通三期建設工程中的重點工程,開工建設。
2011年9月,捷運9號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工程力爭開工建設。
2012年,深圳捷運7號、9號、11號線開工,預計總投資將超過200億元,這三條捷運線連線了眾多住宅區,建成以後將會給上班族的出行帶來極大方便。9號線是從羅湖火車站到上沙,全長25公里,線路經過紅嶺、八卦嶺、梅林、景田、下沙等。這三條捷運線建成之後,深圳全市將擁有近300公里的軌道線,有捷運車站接近200個,由於新建捷運經過大量住宅小區,其意義已經不僅僅是為地面交通分流,市民上班、出門逛街有了四通八達的網路,將會極大改善市民的出行方式。

建設意義

捷運9號線工程是深圳市實現“南北貫通、東拓西聯”、“中心強化、兩翼伸展”空間發展策略、形成“三軸兩帶多中心”城市空間布局結構、緩解交通擁堵、實現城市綜合交通和公共運輸發展戰略的骨幹線路,是深圳市中心城區內主要居住與就業片區之間的局域線,是軌道交通三期工程中的重點工程。

建造難度

承擔捷運9號線建設管理任務的捷運三號線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捷運9號線工程量大,羅湖段地下建築環境複雜,該公司工程部擬在設計工作階段及早介入,以達到充分理解工程,在工程部內部形成對工程地下環境、周邊單位、施工工法、工期計畫深層次認識,能夠在設計階段提出合理的設計建議,並重點關注拆遷、臨建、施工場地圍擋、管線遷移、交通疏解、盾構等方案。該部建議,進一步完善設計工作,提高施工可實施性,並及早實施拆遷工作,避免邊進場、邊拆遷、邊施工、邊探管線的情況。

建設規劃

整體規劃
深圳捷運9號線二期工程是深圳捷運9號線的西延伸線,線路東起9號線一期紅樹灣站,終至前海深港合作區航海路站,線路全長約10.8千米,均為地下線,設10座車站,未來可與深圳捷運5號線、深圳捷運12號線、深圳捷運13號線、深圳捷運15號線及深惠城際線形成換乘。建設期為2016-2019年。

重要事故

2014年11月19日,記者接業主報料,稱小居大面積塌方,旁邊就是國小存安全隱患。記者到現場了解坍塌情況。被保全制止:“公共場合不經允許也不能拍照”,並被保全拖出。中建南方公司負責宣傳人士表示,已對塌陷地方注漿,地面已恢復。
2014年11月20日,深夜十時許,深圳捷運九號線施工打隧道時導致羅湖濱苑小區路面塌陷,塌陷深度一米左右,面積大約二三十平。記者在警戒線外採訪時被工地保全無端拖出,被警方制止後保全消失不見,現場一位負責人先進行了道歉。

價值意義

深圳捷運9號線自西向東,依次穿過深圳灣公園、下沙、車公廟、景田、下梅林、上梅林、泥崗、紅嶺、鹿丹村等片區,不僅串聯起沿線周邊多個成熟片區,還將途經正面臨更新改造和產業升級的老舊城區。因此,線路開通後,成為深圳實現南北貫通、東拓西聯,緩解交通擁堵、實現城市綜合發展的骨幹線路。(南方都市報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