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曲流

深切曲流是一種限制性曲流,即曲流深切入地表,而使整個谷地具有曲流的形式,河床的彎曲與河谷的彎曲一致。中國漢水上游和嘉陵江均為典型的深切曲流。

深切曲流是一種限制性曲流,即曲流深切入地表,而使整個谷地具有曲流的形式,河床的彎曲與河谷的彎曲一致。中國漢水上游和嘉陵江均為典型的深切曲流。其形態特徵與地殼上升速度及岩石的硬度有關。若地殼迅速上升,河流強烈下蝕,旁蝕占次要地位,此時形成的深切曲流谷坡對稱,稱為正常深切曲流;若地殼上升較慢,河流的下蝕與側蝕相伴,河道向側方移動,形成谷坡不對稱的深切曲流。稱為變形深切曲流或增幅深切曲流。在深切曲流發展過程中,有時會發生裁彎取直,形成離堆山和廢棄河曲。河床繼續下切,使廢棄河曲的位置相對升高,稱高位廢棄河曲,並視為新構造運動的證據。傳統看法認為,準平原形成啟,若地殼抬升,則原發育於準平原面上的曲流將保持原流路切入基岩,故深切曲流再現了古代發育於準平原面上的曲流形式。1974年謝潑德(R.G.Shepherd)和舒姆(S.A.Schumm)的模型試驗表明,曲流下切時以深切為主還是同時發生側蝕,取決於水流含沙量。只有當準平原以下埋藏的基岩比較堅硬,河流切到基岩後含沙量很小時,才會保持原來的外形,一旦遇到軟弱岩層,河流含沙量增大,側蝕即會活躍,而使原有的曲流形式發生改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