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

淇河

淇河發源於山西省陵川縣棋子山,東流經河南輝縣、林州、鶴壁市淇濱區、淇縣及濬縣,最後注入衛河。據國家地質部門實測記載,淇河形成於下澳陶統,距今已有五億年的歷史。淇河是中國華北地區唯一一條未被污染的河流,被稱為“北方灕江”。因主要流經河南鶴壁市,因此又被稱為“鶴壁市的母親河”。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淇河淇河
淇河是中國華北地區的一條河流,屬於海河流域,衛河支流。淇河發源於山西省陵川縣棋子山,向東流經河南輝縣、林州、鶴壁市淇濱區、淇縣及濬縣,最後注入衛河。淇河總長161公里,流域面積2142平方公里。淇河河谷狹窄,兩岸峰巒競秀,千岩萬壑,地形複雜,高低參差。在水文地質上多屬奧陶系岩石溶裂隙水。

歷史

據國家地質部門實測記載,淇河形成於下澳陶統,距今已有五億年的歷史。而早在七千多年前新石器早期,就有人類在這裡居住,淇河更是孕育過一代商王朝。

文化

歷史人物

淇河是中華民族的發樣地之一,是一條文化底蘊深厚的河流。它哺育過眾多英傑。大禹周文王鬼谷子王梵志花木蘭許穆夫人、黑山軍首領張燕、唐代詩人王維、明末文豪羅貫中等都曾在此留足。

文化樂園

沿淇河溯流而上,有豐富的文化遺蹟、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西周辛村墓地、黑山農民起義軍遺址、羅貫中晚年隱居處、淇河天然太極圖、青岩石窟、白蛇洞、白龍潭、白龍廟、雞冠山、隋唐雙塔寺、盤石頭水庫等景點都具有較高的研究、觀賞價值。

特產

雙背鯽魚

淇河裡特產一種魚,名叫“雙背鯽魚”。“雙背鯽魚”,鯉形目、鯉科,屬淇河鯽,雙背鯽。因產於淇河,故又稱淇河鯽魚。這種魚體形奇特,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乃鯽中上品“國之瑰寶”,走俏市場,供不應求。

雙背鯽魚與普通淡水鯽魚不同。普通鯽魚一般鱗色灰黑,雙背鯽魚色則略呈金黃,和鯉魚相似;一般鯽魚較扁平,體型清瘦,雙背鯽魚則脊背寬厚,體型豐滿;一般鯽魚為2倍體魚類,雙背鯽魚則為罕見的天然三倍體魚類;一般鯽魚生長速度慢,而雙背鯽魚則生長速度快,為一般鯽魚的2.5倍,脊背厚度為一般鯽魚的2倍,因而被稱為雙背鯽魚。
雙背鯽魚不僅脊背寬厚,而且個大體壯。一般鯽魚個小體輕,重不過500克左右,而雙背鯽魚大的高達2500克左右,是鯽魚中的一個絕無僅有的品種。

纏絲鴨蛋

產於淇河沿岸一帶特定水域,煮熟後蛋曾黃紅色,切開後可見內有纏繞著一圈圈不同色環,由外及內纏繞著中心,故名纏絲蛋纏絲鴨蛋,其蛋紋理清晰,口感有肉勁,味道鮮美。

冬凌草茶

含有5種冬凌草茶素,17種胺基酸,24種微量元素和抗癌有效成分——延命素。冬凌草茶對人體有抗菌消炎,清熱解毒,舒肝健脾之功效。

天然無核棗

僅產於鶴壁淇縣山丘地區。歷史悠久,歷屬貢品。果實圓錐形,色澤鮮紅,行似玉墜,長2.5~3厘米,單果重5克左右,果皮呈紅褐色,果肉黃白色,厚實而細膩。《本草綱目》稱之曰:“乾瓤大棗,脆潤核細,味亦甘美,性溫,八月曝曬,味最良美,故宜入藥”。其補脾健胃有顯著功效。

水利工程

在淇河中游建有盤石頭水庫。壩址位於鶴壁市淇濱區大河澗鄉盤石頭村淇河段,是豫北地區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 。

淇河風光

淇河沿岸風光淇河沿岸風光

淇河沿岸風光秀麗。源於山西省陵川縣,穿過崇山峻岭、高山峽谷,流經鶴壁市境內流長42公里。淇河歷史悠久,自古負有盛名。《詩經》有十三篇描寫其秀美的自然風光,如“淇水悠悠,檜楫松舟,駕言出遊,以寫我憂”,是對她的讚美。境內淇河流域為殷商古都,淇水岸邊竹木繁茂,悠悠淇河,水出山泉,奔騰於高山峽谷,流金清玉,清澈透底;兩岸千峰競秀,萬壑峰峻,風光秀麗。  

天然太極圖

2001年春,在淇河中段發現中國最大的“天然太極圖”。該圖坐落在太行山東麓,鶴壁市郊區上峪鄉漠河南山村段,當地地名叫青岩山,位於鶴壁高速公路西10公里處,占地100萬平方米。洪水流經此地,與山脈相繞,形成二幅自然、原始、壯美、神似的太極圖騰。該圖左攜殷墟(今安陽),右扶朝歌(今棋縣),縱恆坎離,定位乾坤,陰陽二魚隔河相呼應。陰魚昂首向西,甩尾東北,陽魚仰面向東,擺尾西南,陰陽二魚隔河遙相呼應。洪水呈反S形從魚間流過。陰魚岩石裸露,目里一方圓地,陽魚土地肥沃,眼中松柏翠滴。洪水幽柔含情,懷抱陰府,背負陽宮。太明朝陽含露,太陽拜月藏風,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巧中太極韻律。

在太極圖的陽魚上有一個高146米的青岩絕壁。青岩絕壁倚水向東,路窄獨人行,是古代的一個天然監獄。公元前11世紀,周文王姬昌曾羈押於此,終日懷攬太極,靜思致遠,受此自然地貌感悟,完善了古老的先天數,為創造千古燦爛的《易經》文化奠定了基礎。
天然太極圖為研究《易經》提供了有力的實物證據,被稱為“太極之源”。

詩詞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淇水悠悠,檜楫松舟。”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的這些詩句,生動地描寫了淇河兩岸美麗的風光。

“屏居淇水上,東野曠無山。日隱桑拓外,河明閭井間。牧童望村去,獵犬隨人還。靜者亦何事,荊扉乘晝關。”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淇上田園即事》一詩。詩句表明那時的淇河山清水秀,松竹連綿。飛檐翹角的民居和茅草蓋頂的村落,或依山,隱現於古樹青林之間;或傍水,倒映於淇河清泉水面,與山坡田禾、繚繞雲霧相映成趣,如詩如畫。這給盛行隱逸之風的盛唐的山水田園派詩人提供了絕佳的隱逸旅遊勝地。

其中的《氓》是中國第一首敘事詩,詩中寫到:“送子涉淇,至於頓丘”。這裡的“淇”,說的就是淇河。

詩仙李白《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中寫道:“魏都接燕趙,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車日奔沖。青樓夾兩岸,萬室喧歌鐘。天下稱豪貴,游此每相逢。”

詩聖杜甫也在《洗兵馬》中寫道:“田家望望惜雨乾,布穀處處催春種。淇上健兒歸莫懶,城南思婦愁多夢。安得壯士挽天河,淨洗甲兵長不用。”此詩寫在安史之亂即將平定前夕。詩人看到京都長安收復,平叛形勢大好,那種為天下百姓將要結束流離失所的戰亂生活而無限欣喜之情充滿字裡行間。中國如此之大,詩人惟獨提到“淇上健兒”,也可從一個側面看出淇河在當時的地位和影響。

對聯

淇水千古流,一河詩賦唱九州;潤澤閻浮八千里,忱酬!蔭庇昆黃到永久。

衛武修篁幽,六七賢聖居宸樓,神勇荊軻疏大義,風流!驕子薈萃寫春秋。

漢江水系

漢江水系是長江各水系中最長的支流,其流域面積則僅次於嘉陵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