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縣人口構成

人數 人數 人數


第一節 民族構成
涉縣常住人口主要為漢族。1964年人口普查有6個民族,其中漢族235946人,占總人口的99.99%,其餘回、滿、朝鮮、苗、藏族共24人。1982年人口普查共有14個民族,漢族322724人,占總人口的99.89%;13個少數民族共381人,比1964年增長15.5倍,其中回族282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4.02%。1990年人口普查全縣共有22個民族,漢族350596人,占總人口的99.89%;21年少數民族共361人,壯族人口由1982年3人增加到252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9.81%,這些人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流入的婚嫁婦女。回族人口因駐境鐵路工人遷出,由1982年的282人減少到37人。
涉縣各民族人口統計表
表3-2-1 單位:人
年 度 民 族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總計 235970 323105 350967
漢 235946 322724 350596
回 13 282 37
滿 7 70 29
壯 - 3 252
朝鮮 2 6 1
苗 1 5 4
藏 1 1 2
蒙古 - 8 4
彝 - 1 3
侗 - 1 9
傣 - 1 -
士 - 1 1
哈尼 - 1 1
佤 - 1 1
拉祜 - - 11
瑤 - - 4
布依 - - 3
土家 - - 3
黎 - - 2
景頗 - - 1
仫佬 - - 1
羌 - - 1
未識別 - - 1
註:表內三個年份為人口普查年度
第二節 性別構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社會經濟以農業為主,男勞力在生產中占主導地位,婦女依附男人,受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影響,普遍存在溺棄女嬰現象,男多女少,性別比例失調。據偏城縣民國32年(1943年)1月5日統計,全縣26個村,共4302戶、17770人,其中男10122人,女7648人,性別比為132.35∶100。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提倡男女平等,婦女地位顯著提高,並制定措施嚴禁棄溺女嬰男女比例失調狀況有所改善。1949年,全縣有男性101617人,女性83258人,性別比為122.05∶100。1959年,男性111118人,女性92965人,性別比為119∶100。1964年,男性130129,女性105788人,性別比為123.01∶100。性別比例差距大的是神頭公社和宇莊公社,分別為135.65∶100和134.03∶100,比差小的王金莊公社和馬布公社分別為110.91∶100和111.47∶100。1972年全縣男154640人,女131013人,性別比118.03∶100。
1982年,男性171242人,女性151863人,性別比例為112.76∶100。性別比差大的城關公社和石門公社分別為153.47∶100和122.68∶100。比差小的更樂公社和馬布公社分別為99.11∶100和100.29∶100。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時,男性181187人,女性169780人,性別比106.72∶100。其中14歲以下男性57765人,女性51422人,性別比為112.34∶100;15至34歲男性64746人,女性64536人,性別比為100.33∶100;35至49歲男性30253人,女性29966人,性別比為100.96∶100;50至69歲男性27931人,女性19362人人,性別比為144.26∶100;70歲以上男性3809人,女性4494人,性別比為86.54∶100。1996年男女性別比為108∶100。
第三節 年齡構成
1964年,有不滿周歲嬰兒7822人,占總人口3.31%;1至6歲學齡兒童36919人,占總人口15.65%;7至14歲少年兒童45928人,占總人口19.46%;勞動年齡(男15-60歲,女15-55歲)人口127666人,占總人口54.10%;勞動年齡以上人口17558人,占總人口7.44%。人口老少狀況比例為11.67%(65歲以上的人口和14歲以下人口的比例),平均年齡為24.63歲;年齡中位數(從零歲累計於總人口半數時的年齡)為21.5歲。其中育齡婦女(15-49歲)48020人,占總人口20.35%。
涉縣人口普查各公社(鄉鎮)人口性能別表
表3-2-2 單位:人
公社(鄉鎮)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男 女 性別比 男 女 性別比 男 女 性別比
合計 130129 105788 123.01 171242 151863 112.8 181187 169780 106.72
河南店 7452 5876 126.82 9871 9078 108.74 11294 10419 108.40
涉 城 8588 6755 124.14 24316 15844 153.47 18439 15604 118.17
神 頭 5837 4303 135.65 6572 5602 117.32 6993 6216 112.50
中 原 3103 2553 121.54 3739 3511 106.49 4259 3971 107.25
胡 峪 2687 2107 127.53 3289 2956 111.27 3560 3372 105.58
索 堡 4741 3842 123.40 5728 5302 108.03 7906 7132 110.85
溫 村 4472 3531 126.65 5204 4518 115.18 5734 5010 114.45
石 門 4362 3373 129.32 7628 6218 122.68 5622 5237 107.35
遼 城 3096 2611 118.58 3653 3308 110.43 4161 3744 111.14
西 戌 4651 3833 121.34 5679 5274 107.68 6865 6447 106.48
偏 店 5404 4510 119.82 6955 6782 102.55 8219 8090 101.59
龍 虎 3432 2912 117.86 3887 3754 103.54 4273 4238 100.83
馬 布 4034 3619 111.47 4896 4882 100.29 5405 5257 102.82
木 井 5184 4470 115.97 6521 6222 104.81 7861 7422 105.91
井 店 9247 7502 123.26 12145 11383 106.69 13998 13522 103.52
更 樂 4129 3528 117.04 5321 5369 99.11 6495 6325 102.69
張家莊 2832 2367 119.65 3174 2966 107.01 3404 3404 100.00
王金莊 3315 2989 110.91 3693 3480 106.12 4137 3901 106.05
固 新 10480 8549 122.59 11460 10767 106.44 7495 7202 104.07
連 泉 2801 2643 106.28
坪 上 1803 1878 96.01
西 達 6368 5237 121.60 7156 6703 106.76 7724 7518 102.74
關 防 7197 5628 127.88 7776 6816 114.08 8197 7523 108.96
合 漳 2734 2278 120.02 3385 3349 101.07 3978 3978 100.00
太 倉 1748 1425 122.67 2232 2090 106.79 2485 2323 106.97
張家頭 2715 2112 128.55 2857 2586 110.48 2945 2839 103.73
偏 城 3846 3288 116.97 4535 4303 105.39 4869 4765 102.18
宇 莊 3730 2783 134.03 4055 3793 106.91 4260 4146 102.75
鹿 頭 2891 2362 122.40 3477 3179 109.37 3917 3686 106.27
青 塔 1854 1445 128.30 2038 1828 111.49 2080 1968 105.69
1982年,不滿周歲嬰兒7196人,占總人口2.23%,比1964年降低1.08%;1至6歲學齡前兒童31580人,占總人口9.77%,比1964年降低5.87%;7至14歲少年兒童64053人,占總人口19.82%,比1964年增加0.36%;勞動年齡(15-65歲)人口193727人,占總人口59.56%,65歲以上老年人口13518人,占總人口4.18%,較1964年增0.6%,95歲以上老人3人。年齡最高是張家頭公社前峧村趙富女,118歲,亦是邯鄲地區最高年齡。人口老少比為13.14%,平均年齡為26.74歲,年齡中位數為23.2歲,育齡婦女80871人,占總人口25.03%。
1990年,不滿周歲嬰兒9912人,占總人口2.82%;1至6歲學齡兒童55442人,占總人口15.80%;7至14歲少年兒童43833人,占總人口12.49%;勞動年齡人口213170人,占總人口60.74%;65歲以上老年人口15534人,占總人口4.43%,老少比為14.23%,年齡最高95歲,平均年齡27.22歲,年齡中位數24.3歲,較1964年、1982年均有提高,年齡構成由年輕型向成年型過渡,女性壽命普遍高於男性,育齡婦女94502人,占總人口26.93%,其中20至49歲婦女74300人,占育齡婦女78.62%。
第四節 文化構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縣文盲半文盲占總人口90%以上,高小畢業生即被視為才子。有的僻遠山莊無一人能書寫契約和對聯、書信、只得異鄉求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教育事業發展,文盲和半文盲狀況已經逐步得到改變。據1964年、1982年、1990年人口普查,文化構成情況如下表:
涉縣人口普查文化程度構成表
表3-2-3 單位:人
文化程度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人數 占 % 人數 占 % 人數 占 %
文盲半文盲 108718 62.53 78623 27.73 58541 20.04
文化程度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人數 占% 人數 占% 人數 占%
國小 55765 32.07 116887 41.22 122744 42.01
國中 7811 4.49 59444 20.96 83410 28.55
高中 1467 0.84 27925 9.85 26423 9.04
大專以上 107 0.07 683 0.21 1041 0.36
註:占%為占12周歲以上總人口的百分比
1964年,全縣國小文化程度以上共65150人,占當時總人口27.6%;1982年共204939人,占63.4%,比1964年提高35.8%;1990年共233618人,占66.7%,比1982年提高3.3%。國小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構成高於全縣平均水平的有:涉城鎮、河南店鎮索堡鎮固新鎮、中原鄉、石門鄉、坪上鄉和張家頭鄉;其餘均低於平均水平,其中以王金莊鄉最低,國小以上文化程度人數占當地總人口44.7%,比平均水平少22%。
第五節 職業構成
涉縣人口歷史上多以農業為主。1949年農業人口70616人,其中農業勞力69040人,占97.7%;1960年農業人口91726人,其中農業勞力88355人,占96.3%;1970年農業人口117223人,其中農業勞力110252人,占94.0%。直至1978年後,隨經濟發展,職業種類相應增多,尤其工、商、文教、衛生、交通、建築等業的迅速發展,致務農人員有所減少。1980年農業人口141656人,其中從事農業生產116089人,占81.95%,比1949年下降16%;1990年農業人口201945人,其中農業勞力164897人,占81.65%,比1980年下降0.3%;而文教、科研、金融、黨政機關及社會團體等職業人員較過去均有增長。
涉縣部分年份人口職業構成
表3-2-4 單位:人
職業 1949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人數 占總就業人數% 人數 占總就業人數% 人數 占總就業人數% 人數 占總就業人數% 人數 占總就業人數%
農業 69040 97.7 88355 96.32 110252 94.05 116089 82.05 164897 81.65
工業 60 0.08 113 0.12 2596 2.21 17586 12.43 18457 9.14
交通、郵電 83 0.12 132 0.14 531 0.45 622 0.44 3755 1.86
商業 672 0.95 1198 1.30 1393 1.19 2562 1.81 3501 1.73
文教、衛生 382 0.54 1161 1.27 1272 1.09 2310 1.63 4411 2.18
金融 25 0.04 29 0.03 103 0.09 263 0.19 608 0.30
機關團體 317 0.45 614 0.67 711 0.61 1221 0.86 2719 1.35
其它 37 0.05 124 0.14 365 0.31 841 0.59 3597 1.78
合計 70616 - 91726 - 117223 - 141494 - 201945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