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常識

(一)消毒與滅菌、消毒劑與滅菌劑的區別
消毒是指將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清除或殺滅,使其達到無還化的要求,並非殺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滅菌是指將傳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清除或殺死,特別是將抵抗力最強的細菌芽孢清除或殺死。消毒劑是泛指能殺死微生物的消毒藥劑,並非一定要殺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而滅菌劑是特指那些能殺死所有微生物包括100%殺死細菌芽孢的高效類消毒劑。
(二)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學法。
物理法主要有熱消毒法、紫外線消毒法、電離輻射法、微波法等。最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是熱消毒法和紫外線消毒法。
化學消毒法是指利用化學藥物殺滅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叫化學消毒法。
理想的化學消毒劑應具備以下條件:殺菌廣譜;使用濃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質穩定;易溶於水;可在低溫下使用;不易受有機物、酸、鹼及其他物理、化學等因素的影響;對物品無腐蝕性;無色、無味,消毒後易於除去殘留藥物;無毒或毒性低;使用無危險;價格低廉;便於運輸,可以大量供應等。
多年來,研究者雖對消毒劑進行了廣泛研究,但至今為止仍沒有發現能滿足上述12個條件的理想消毒劑。可見二氧化氯消毒劑是目前最符合理想消毒劑的種類也是目前國際上第四代消毒劑。
(三)化學消毒劑的發展過程及其分類
1、化學消毒劑的發展過程 到現在為止,有代表性的消毒劑已發展到第四代,第一代為甲醛,第二代為環氧已烷,第三代為戊二醛,第四代也就是最新一代,是二氧化氯。
2、化學消毒劑的分類
(1)根據化學消毒劑對微生物的殺菌能力,可將消毒劑分成高效、中效、低效三個類別。高效消毒劑是指可殺滅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細菌芽孢、病毒的消毒劑。例如二氧化氯、戊二醛、雙氧水等,這類消毒劑也被稱為滅菌劑。中效消毒劑是指不能殺死細菌芽孢,但能殺死細菌繁殖體、真菌和大多數病毒的消毒劑。例如乙醇、氯製劑、煤酚皂溶液等。低效消毒劑是指可殺滅多數細菌繁殖體、部分真菌和病毒,但不能殺滅細菌芽孢、結核桿菌以及某些真菌和病毒的消毒劑,如洗必泰、新潔爾滅、玉潔新等。
(2)根據消毒劑的化學特性,化學消毒劑可分為七大類,它們的殺菌機理和特點如下:
A、氧化類消毒劑:殺菌機理是釋放出新生態原子氧、氧化菌體中的活性基團;殺菌特點是作用快而強,能殺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病毒。以表面消毒為主,如二氧化氯、雙氧水、臭氧等,該類消毒劑為滅菌劑。
B、醛類消毒劑:殺菌機理是使蛋白變性或烷基化;殺菌特點是對細菌、芽孢、真菌、病毒均有效。但溫度影響較大。如甲醛、戊二醛等。該類消毒劑可做滅菌劑使用。
C、酚類消毒劑:殺菌機理是使蛋白變性、沉澱或使酶系統失活;殺菌特點是對真菌和部分病毒有效。
D、醇類消毒劑:殺菌機理是使蛋白變性,干擾代謝;殺菌特點是對細菌有效,對芽孢、真菌、病毒無效,如乙醇、乙丙醇等。該類消毒劑為中效消毒劑,只能用於一般性消毒。
E、鹼、鹽類消毒劑:殺菌機理是使蛋白變性、沉澱或溶解;殺菌特點是能殺死細菌繁殖體,但不能殺死細菌芽孢、病毒和一些難殺死的微生物。殺菌作用弱,有強腐蝕性,如硝酸、火鹼、食鹽等。只能作為一般性預防消毒劑。
F、鹵素類消毒劑:殺菌機理是氧化菌體中的活性基因,與氨基結合使蛋白變性。特點是能殺死大部分微生物,以表面消毒為主,性質不穩定,殺菌效果受環境條件影響大,如次氯酸鈉、“84”消毒液、優氯淨等。該類消毒劑為中效消毒劑,可以作為一般消毒劑使用。
G、表面活性劑類消毒劑:殺菌機理是改變細胞膜透性,使細胞質外漏,防礙呼吸或使蛋白酶變性。殺菌特點是能殺死細菌繁殖體,但對芽孢、真菌、病毒、結核病菌作用差。鹼性、中性條件下效果好,如新潔爾滅、百毒殺等。該類消毒劑為中低效消毒劑,可以作為一般消毒劑使用。
(四)影響消毒劑消毒效果的幾個因素
1、消毒劑的濃度:殺滅微生物的基本條件,包括消毒強度和時間兩方面,消毒強度在化學消毒時是指消毒劑使用濃度,消毒效果與消毒劑濃度和時間成正比。
2、微生物污染的種類和數量:生物的種類不同,對其消毒的效果自然不同,另外微生物數量的多少也會影響消毒效果。
3、溫度的影響:一般來說,溫度越高效果越好。
4、相對濕度:消毒環境相對濕度對氣體消毒和熏蒸消毒的影響十分明顯,濕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消毒效果。二氧化氯在相對濕度50—70%殺菌效果較好。
5、酸鹼度(PH值):一方面PH值對消毒劑本身的影響是會降低或提高消毒劑的活性;另一方面PH值對微生物的影響是二氧化氯在酸性環境下殺菌效果較好。
6、有機物質:消毒環境中的有機物質往往能抑制或減弱消毒因子的殺菌能力,一方面有機物包圍在微生物周圍,對微生物起到保護作用,阻礙消毒因子的穿透;另一方面在化學消毒劑中,有機物本身也能通過化學反應消耗一部分化學消毒劑。各種消毒劑受有機物的影響不盡相同,二氧化氯受有機物影響較小。
7、拮抗物質:對於化學消毒方法,要注意拮抗物質的中和與干擾。如酸性或鹼性的消毒劑會被鹼性或酸性的物質所中和,減弱其消毒作用。
(五)選擇消毒劑的標準
1、消毒劑對被處理物品和環境的安全性:選擇無毒、無殘留、無腐蝕等無二次污染的消毒劑。
2、殺菌效果:要求快速高效廣譜性及受環境影響小的消毒劑。
3、經濟性:要求使用濃度和價格低。
4、使用方便性:使用方法簡單、方便。
(六)使用消毒劑時應注意的問題
1、選擇消毒劑的種類根據各類消毒劑產品的特點、消毒要求(滅菌或預防消毒)、工藝或設備特點等來正確選擇消毒劑的種類。如乳品生產企業,由於產品本身極易生長微生物,消毒要求較高,設備多,材料大都為不鏽鋼,設備成本較高等特點,因此在選用消毒劑時要考慮到消毒劑安全性能,首選無毒、無殘留、無腐蝕的消毒劑;其次是殺菌效果,最好是高效廣譜類消毒劑;再次是考慮使用成本低、使用方便性等因素。
2、消毒劑的使用濃度不同的消毒劑都有一個適用的濃度範圍,在這個濃度範圍內,不同濃度所需的殺菌時間 和殺菌效果是不同的。如酒精,其有效的殺菌濃度是30%—90%,但最佳是75%。
3、消毒劑的消毒時間消毒的作用時間是消毒劑使用劑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不得任意改變。高濃度時可適 當縮短消毒時間,但所有的消毒時間的變更都要有實驗做為基礎。
4、避免消毒液被污染消毒液經長期或頻繁使用,都有可能滋生微生物,特別是中效或低效消毒劑,因此消毒液最好現配現用。
5、消毒前應將物品清洗乾淨,然後再進行消毒,否則會降低消毒效果。
6、除有特殊說明之外,不同的消毒劑不能混合使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