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應室

消毒供應室

消毒供應中心(室)是醫院中的一個特殊部分,向全院提供各種無菌器材、敷料和其他無菌物品的保障科室,又是預防和減少醫院感染髮生的重要科室。

(圖)消毒供應室消毒供應室

其特殊的工作性質決定有面臨感染的疾病、環境污染、意外和噪聲等的危害,容易產生生理和心理疲勞。它雖不直接服務於病人,但服務於臨床各個科室,擔負著全院可重複使用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滅菌與發放工作,具有供應的無菌物品數量大、周轉快、涉及範圍廣等特點。其工作質量與醫院感染髮生有密切的聯繫,直接影響醫療護理質量。消毒供應中心常被人們稱為醫院的“心臟”、“肝臟”,其已從原有輔助科室的位置“晉級”到醫院關鍵科室的行列,它將是現代化醫院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介紹

(圖)消毒供應室消毒供應室

自1988年我國衛生部第一次頒發《醫院消毒供應室驗收標準》以來,供應室越來越被重視。醫院工作人員感染控制觀念不斷提高,病人自我防護意識日益加強,這對供應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衛生部1988年頒布的《醫院消毒供應室驗收標準備》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為能適應醫院的發展需求,建立手術室、供應室一體化管理的集中式消毒供應中心,將科室自備物品收回,統一由消毒供應中心集中清洗、包裝、滅菌和發放,進行專業化管理,這一理念和模式在消毒供應領域已逐漸形成共識。手術室、消毒供應中心一體化管理的集中式消毒供應中心的優點是:醫院人力、設備等達到資源共享,減少投入,低耗目效;專業人員規範化操作,降低污染擴散機會;專業及規範化管理,有效保障醫療護理工作質量。消毒供應中心管理模式的改變、設備的更新、新技術的引進、人員的配備及管理。要求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必須走上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工作流程和質量標準,使工作由程式化到規範化,杜絕盲目和隨意性操作,變事後管理為事前防範。這就要求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人員必須具有高素質,必須不斷學習和提升以適應其發展的需要。

(圖)消毒供應室消毒供應室

近年來,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對消毒供應中心十分重視,江蘇省衛生廳更是把供應室的建設及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於2004年11月頒布了江蘇省《消毒供應中心(室)驗收標準》,並同時委託江蘇省護理學會編寫了《消毒供應中心(室)建設管理規範》 。按照規範和標準要求,江蘇省衛生廳還委託江蘇省護理學會對全省各級醫院相關人員進行了系列培訓。
醫院消毒供應工作逐漸形成一個專業。專業化的工作需要專業化的技術、專業化的人才和專業化的管理,為了拓展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方便大家學習,本書從消毒供應中心的性質與任務、職責與制度、培訓與防護、流程與監測、清洗滅菌設備等多方面知識點著手,對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做出相應的回答,主要提供給從事感染管理及消毒供應工作的各級人員學習,同時也適用於臨床工作的醫護人員和醫學院校師生。

用水

醫院藥劑室製劑、配藥用水容器清洗醫院、手術室及其他純水使用科室(可與各類清洗機、清洗車、高壓滅菌設備配套使用) 性能特徵
1、產水水質符合國家消毒供應室用水標準
2、全自動控制,操作方便
3、具備無水保護,壓力保護等多種安全自鎖裝置

(圖)消毒供應室消毒供應室

4、具備節水功能,有效的提高水源利用率
5、可直接與消毒清洗設備對接使用
6、可根據客戶要求和場地實際情況進行設計
7、滿足消毒供應室驗收規範要求
8、深層過濾,內毒素、細菌去除率≥99%

職責制度

消毒供應中心(室)的性質 消毒供應中心(室)是醫院消毒滅菌系統中具備清洗、消毒、滅菌功能的核心部門,是無菌物品供應周轉的物流中心,是臨床醫療服務的重要保障科室。消毒供應中心(室)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專業領域,依據消毒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去除和殺滅病原微生物,其工作質量與醫院感染的發生密切相關,直接影響醫療護理質量和患者安全。
消毒供應中心(室)的任務 1.根據臨床科室需要,製作各種治療包、器械包、布類包及輔料,經滅菌後供全院使用。 2.按照醫院感染管理有關規定,建立並健全各項制度、操作規程、質控措施,確保臨床醫療用品使用安全。 3.參與部分一次性使用的無菌醫療用品的院內管理。 4.建立醫院計算機網路中心繫統,使物品供應流程更加便捷,物資管理更加經濟科學。 5.不斷研究、改進工作內容和方法,保證及時有效的物品供應;實施在職人員培訓,提高服務質量。 消毒供應中心(室)規章制度 制度是維護醫院正常工作秩序的保證,是質量的保障,是管理者檢查工作質量的依據之一。只有加強科學的管理,建立一整套完善、系統、有效、科學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才能有效地保證工作質量。 消毒供應中心(室)工作制度 l.按各科室需求配置各種物品,根據使用情況及時調整基數,保證臨床需要和減少無效儲備。 2.每日定時下收下送,保證無菌物品的供應。 3.供應的無菌物品應標明品名、滅菌期、失效期及打包人簽名。凡滅菌物品外觀檢查不合格或超過有效期必須重新檢查、包裝後再做滅菌處理。 4.各種器材、敷料準備均應達到標準要求。 5.一次性用品按計畫報採購中心(設備科)。 6.建立各科室物品賬目及請領、發放、報損制度,定期清點並上報有關部門。 7.定期徵求臨床科室對供應工作的意見,及時完善工作規程。 8.建立停電、停水、停汽及滅菌器出現質量問題時緊急風險預案,完善突發事件處理流程。 9.嚴格執行各區的工作流程要求及操作規程。 消毒供應中心(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污染區的感染管理制度 1.污染區應分為回收區、洗滌區和精洗區。 2.污染區工作人員應有專用防護用品,做好自我防護。 3.物品的去污應經過分類、浸泡、清洗(酶洗)、自來水漂洗、去離子水漂洗及乾燥6個步驟。非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輸液器滅菌前須進行去污、去熱原、去洗滌劑、精洗4個步驟。 4.下收下送車輛必須潔污分開,分區存放,每日清潔。下收下送過程中應做到定人收、發,採用專車、專線運送。 5.正確選擇、合理使用清潔設備。 (二)清潔區的感染管理制度 1.清潔區是對清潔物品進行檢查、裝配、包裝、保管、滅菌的工作區域,可分為包裝區和滅菌區。 2.根據待滅菌物品的性質,選擇正確的滅菌方法及包裝材料。 3.正確包裝待滅菌物品,滅菌包的體積和重量均不得超過消毒規範要求,滅菌包外必須有化學指示膠帶貼封,並有明顯標記。 4.滅菌時應注意物品的擺放及裝載量,儘量將同類物品一批滅菌。滅菌操作程式正確。5.滅菌崗位人員(消毒員)持證上崗,對所有滅菌器應定期進行常規保養和檢查。 (三)無菌區的感染管理制度 1.無菌區是無菌物品存放的區域,分為無菌物品存放間及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存放間。該區應儘可能靠近滅菌區,要求有較高空氣潔淨度,必須每日空氣消毒和衛生保潔。 2.無菌區須專室專用,專人負責,限制人員出入,進人無菌區的人員必須二次更衣更鞋,進行洗手處理;外出的工作服不得穿著入內;非無菌物品嚴禁進入。 3.載物架應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潔、易清潔的材料製成。 4.對無菌物品的包裝、滅菌標誌及內在質量有檢測措施,及時檢查包裝的完正性,有無濕包及化學指示膠帶變色的異常情況,不合格者重新滅菌,並將相關數據記錄備查。已滅菌物品不得與未滅菌物品混放。 5.滅菌物品儲存的有效期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並按有效期的順序放置並發放,超過有效期後須重新滅菌。 6.一次性使用的無菌醫療用品,須拆除外包裝後,方可進入無菌區。 消毒供應中心(室)感染管理監測制度 (一)滅菌效果的監測制度 1.各種滅菌器每次滅菌過程均應進行工藝監測,並有關鍵參數記錄。 2.每個滅菌包進行化學監測。 3.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每天第一鍋次進行B—D試驗,合格後方可進行滅菌。 4.每月對滅菌器進行生物監測。新滅菌器使用前及包裝容器、擺放方式、排氣方式等改變時,均必須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後才能採用。經環氧乙烷滅菌的物品,條件許可應每次進行生物監測,並待結果合格後方可發放。 5.凡監測不合格,應立即停用滅菌器,查找原因,監測合格後重新啟用滅菌器。 6.定期對所使用的消毒劑、滅菌劑的性能進行化學監測。 7.對所使用的消毒劑每季度進行一次生物監測。 8.對所使用的滅菌劑每月進行一次生物監測。 9.對醫療器械進行滅菌效果的監測。 (二)環境衛生學監測制度 每月對無菌區的空氣、物體表面及工作人員的手進行監測,監測結果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l5982—1995。見下表 與消毒供應中心(室)相關的衛生監測標準環境類別

範圍

空氣(cfu/m3)

物體表面(cfu/m2)

醫務人員手(cfu/ m2)

II類

無菌區

≤200

≤5

≤5

III類

清潔區

≤500

≤10

≤10

工作人員自身防護制度 1.加強工作人員自身防護教育,防止各類意外事故發生。2.在回收、清洗區處理物品時,應穿隔離衣,戴橡膠手套、口罩、帽子如有污染應及時更換,必要時戴防護鏡。脫掉手套後應立即洗手。
(圖)消毒供應室消毒供應室
3.皮膚表面一旦染有血液、其他體液、各種消毒液及酶,應當立即徹底清洗。4.不慎被利器刺傷,應按銳器傷處理原則處理。5.使用壓力蒸汽、乾熱滅菌器時,應具有防止爆炸、燃燒的措施,操作時應戴防護手套,預防燙傷事故發生。6.使用低溫滅菌器時,應保持空氣流通,防止環氧乙烷中毒、燃燒、爆炸等意外事故發生。7.必要時檢測環氧乙烷滅菌區環境中氣體的濃度,防止產生職業傷害。環氧乙烷滅菌器安全管理制度1.消毒員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程。2.專人負責環氧乙烷滅菌器的操作、保養,定期檢查各管道是否漏氣。3.滅菌周期結束取物時應戴口罩、防護手套,並採用人在前、物在後方式移動物品。4.打開環氧乙烷鋼瓶閥門時應緩慢,鋼瓶出口不可朝向面部;皮膚、黏膜、眼睛不慎濺上環氧乙烷時,應立即用水沖洗,防止灼傷。5.在使用及維修滅菌器過程中,應防止工作人員中毒,如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時,應立即離開現場,在通風良好處休息,症狀嚴重者應及時就醫。6.環氧乙烷滅菌器在解析過程中排出的環氧乙烷氣體,應經專用排氣管道系統排出,並按照有關部門對排放系統的相關管理規定執行。
(圖)消毒供應室消毒供應室
7.環氧乙烷儲氣罐應存放在通風、防曬、溫度≤40℃的環境內,但不能將其放在冰櫃內。8.環氧乙烷儲氣鋼瓶的瓶口必須鏇緊,鋼瓶禁止橫放,搬運時輕拿輕放。9.滅菌室內嚴禁明火作業,並有通風設施和消防器材。 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管理制度1.醫院所用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必須由設備部門統一集中採購,使用科室不得自行採購。2.醫院必須從具有“三證"的企業採購合格的產品。3.庫房專人負責並建立登記賬冊,記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滅菌日期、失效日期、生產許可證、生產企業等信息。4.發放、回收一次性輸液(血)器、注射器時,應記錄核對用量。5.如發現不合格產品或質量可疑時,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及時報告當地藥檢部門,不得自行作退、換貨處理。6.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用後必須按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進行集中處理。庫房管理制度1.庫房專人負責。2.庫存物品必須分類存放於地架上,便於發放和清點。做到賬物相符,定期核對。
(圖)消毒供應室消毒供應室
3.按批號依次發放,做到先人庫先發,後入庫後發,保證質量。4.定期開窗通風,保持乾燥,防止物品潮濕霉變。5.定時衛生保潔和空氣消毒,配備滅火設備,以防意外。6.儘量避免人員流動,減少進出人員。查 對 制 度1.回收器械時,應與病房護士清點查對數量、質量及預處理情況。2.準備器械包裝時,應經兩人核對各器械數量、質量及清潔度方可包裝。3.無菌物品發放時,應查對科室、品名、滅菌失效日期及滅菌指示膠帶變色情況。4.定期查對各物品的基數,及時補充,保證供應。清 潔 衛 生 制 度1.做好消毒供應中心(室)室內外清潔衛生,保持環境清潔整齊。2.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各區用物固定專用、分開放置,消毒措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3.執行垃圾分類和廢物管理制度,醫療廢物應密閉保存和運輸,有明顯標識,做到日產日清。4.各區域衛生定人負責,每天定時濕式打掃,及時清除污物;每周清掃一次,室內無雜物,地面、水池清潔無垢,物品放置整齊有序。工作人員考評制度1.完成年度工作人員職業道德考評工作。2.實施年度工作人員崗位職責履行情況考核,如工作質量、完成工作情況等。3.實施年度工作人員業務技術考核,包括專業技術能力和理論學習、解決疑難問題等。如:運用工作程式。基本操作技術、專業操作技術、掌握新技術、護理“三基”考核等。4.實施年度工作人員教學、科研以及繼續教育學分完成情況考核。包括臨床帶教、護理科研、撰寫論文等。消毒與滅菌工作制度1.消毒員必須持證上崗,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遵守操作規程,保質保量完成各臨床科室的消毒滅菌工作。2.做好消毒滅菌前後的安全檢查。3.高壓蒸汽滅菌時,消毒員不得擅自離開崗位或做其他事情;應嚴格掌握壓力、溫度、時間,保證滅菌效果。
(圖)消毒供應室消毒供應室
4.滅菌前,須檢查包布是否是雙層、有無破損,包紮是否嚴密。5.已滅菌物品與未滅菌物品要嚴格分區放置,避免混淆。6.裝放物品時打開容器盒側孔。滅菌後戴好無菌手套關閉側孔。7.滅菌爐每天進行滅菌器運作程式試驗及B-D試驗。不合格時需查找原因並檢修。8.各科室需滅菌的物品標籤要清楚,並登記送物數量,以便消毒員驗收。9.消毒員每次滅菌後要做好消毒處理及室內的衛生,做好器材保養。下收、下送制度1. 以病人為中心,滿足臨床需要,及時供應一次性醫療用品。2. 服務態度熱情、主動,使用文明語言,做好耐心解釋工作,掛牌上崗。3. 加強責任心,嚴格區分無菌物品與污染物品,專車專用。4. 認真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專車必須用盆用消毒液抹洗或用蒸氣高壓槍沖洗。無菌間工作制度1.進入無菌間必須洗手,嚴格著裝,更鞋入內,執行無菌操作。2.各種診療包均應標明名稱、滅菌日期。凡是滅菌物品超過1周,須重新進行滅菌處理。3.每天進行空氣消毒並記錄在案。包裝制度1.物品應分類包裝,同一品種或類別的物品應按順序擺放整齊,以便於使用。2.對要保管的金屬器械上油,尤其是器械的關節處,以防生鏽,檢查刀、剪是否銳利,其他器械功能是否良好,按各包裝所需配齊器械,經第二人核對後進行包裝,註上名稱、有效期。3.器械包裝重量不超過7Kg,纖維類織物應按使用的順序摺疊排放,其外形尺寸不大於30×30×25cm,重量不超過5Kg。4.盤、盒、器、皿類物品應單件包裝,若按需要將不同類型的盤、盒、器、皿包裝在一起時,則有蓋的應打開,所有器皿口子應朝一個方向,器皿之間用吸濕毛巾隔開,以便蒸汽流通。5.包布應一用一清潔一消毒,大小合適,禁用破損包布和無孔鋁飯盒。6.打包可綑紮,需鬆緊合適;包內放132℃壓力蒸汽滅菌標記,包布補貼3M指示膠帶。物品管理制度1.供應室工作人員應熟練掌握各種器械、物品的性能及清潔、消毒、滅菌、保養的方法,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各種操作常規。2.污染、清潔、滅菌的物品要嚴格分開,各種器械包和治療包應有操作常規及物品卡,裝備完畢的各種器械包、治療包應有專人核對,防止差錯。3.各種滅菌治療包應註明名稱、滅菌日期或有效日期和滅菌標記。4.無菌物品應專室存放,保持清潔、乾燥,定期打掃、消毒,並每月進行空氣採樣培養,過期或有污染可疑時應重新消毒滅菌。5.對滅菌物品每月抽樣作細菌培養檢查,輸液器具每日作致熱源測定,每種滅菌包(盒)均應放苯甲酸等指示劑測定滅菌效果,未達到滅菌要求者應重新滅菌。6.崗位明確,相互檢查督促。7.每日工作完畢,做好清潔整理工作,每周大掃除,每月對室內空氣進行一次細菌培養,各種搪瓷器皿應每月擦洗一次。各種布類用品每次用後應換洗。8.每月下科室徵求意見。9.供應室、洗滌室嚴禁洗滌非供應範圍的一切物品,並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10.無菌物品貯藏室不得存放任何雜物,非本室人員不得擅自入內,取放無菌物品時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換鞋。11.收發各種供應器材時,必須填寫清單,雙方認真查對,簽名。物品洗滌制度1.凡是曾接觸過病原微生物的物品,應先以化學消毒劑處理(浸泡30分鐘),然後進行常規清洗。2.常規清洗時,先用洗潔精浸泡、擦洗,以去除物品上的油污、血垢,然後用流水沖淨,具有關節、齒槽和縫隙等的器械和器械皿,以及注射器的外管和內芯,都應儘可能張開或拆卸洗刷乾淨。3.用流水沖淨的物品,需用蒸餾水沖洗一次,測PH值中性後,方可包裝、消毒、滅菌、供應臨床使用。4.各種穿刺針頭清洗時,注意針套與針芯配套、斜面一致。5.敷料、布類、纖維類織物,應在洗滌後予以晾乾。無菌物間管理制度1.各種消毒標記明確、完整、必須有名稱、有效日期。標記不清、記錄不全,均不得發放。每包應貼上3m膠帶和132℃壓力蒸氣滅菌指示管,測定滅菌效果,未達到要求者,重新滅菌。2.保證高壓鍋滅菌結果,每季度一次用嗜熱嗜酸脂肪桿菌作為指示菌,以測定熱力滅菌的效果。3.經高壓滅菌後,無菌物品在傳遞過程中應保持清潔、乾燥、無污染,消毒室柜子(分為滅菌物品櫃、清潔物品櫃)每天用消毒液擦拭,並有標誌。4.無菌室通風乾燥,應向外排風。5.室內、櫃內清潔、無雜物、無積塵,清潔工具(拖把、抹布等)專用,有標誌,應每月用消毒液濕擦抹二次。6.專職人員相對固定,入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換鞋,嚴格無菌操作規程,其他人員不得入內。7.接收無菌物品時應檢查標記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潔乾燥,監測每包3M膠帶是否達到滅菌效果。物品應按順序放置。每月檢查,不得有過期物品。過期或有污染可疑者應重新消毒滅菌。8.無菌室消毒合格,空氣培養細菌菌數<500cfu/m3,每月有監測記錄。9.定時更換浸泡盒內的消毒液。消毒供應中心(室)護士長職責1.在護理部主任(總護士長)領導下,負責本科業務技術、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2.負責制定科室年度工作計畫和質量監測控制方案,並組織實施、檢查、總結、記錄。制定並完善停電、停水、停汽及滅菌器出現質量問題時緊急風險預案和突發事件處理流程,並確保措施有效落實。3.督促科室人員貫徹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技術規程。4.與臨床溝通,徵求意見,協調、改進工作。5.指導科室人員工作,並檢查其完成情況;參與解決各種設備運轉過程中的故障處理和技術疑難問題,並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6.負責所管物品、器械的請領和報損,確保供應物品的質量。7.組織開展業務學習、技術革新和科研工作,不斷學習新理論,引進新技術,掌握新技能。 消毒供應中心(室)護士職責1.在護士長的領導下進行工作。負責醫療物品的回收、清潔、包裝、滅菌、發放及管理工作。2.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查對制度,嚴防差錯事故發生。3.參與消毒滅菌質量檢測,確保消毒滅菌質量合格。4.協助護士長請領各種醫療器材、敷料。5.掌握本科專業技術,並能結合實際工作開展科研,不斷學習新業務、新技術。6.指導消毒員做好消毒滅菌供應工作。消毒供應中心(室)消毒員職責1.在護士長領導、護士指導下完成消毒滅菌工作。2.消毒滅菌時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和消毒工作制度,並持證上崗。3.熟練掌握各類消毒滅菌設備的使用原理及操作程式,定期維護保養。4.熟練掌握各類物品消毒滅菌方法,嚴格按消毒規範操作。5.熟練掌握停電、停水、停汽及滅菌器出現質量問題時的緊急應對措施。6.參加各項業務學習和崗位培訓。消毒供應中心(室)衛生員職責1.在護士長領導、護士指導下完成科室清潔衛生工作。2.保持所管區域的清潔衛生符合要求。3.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參加有關崗位培訓學習。4.服從科室安排,及時完成所分配的各項工作。5.愛護科內各種物品,嚴禁違規使用和損壞物品。消毒供應中心(室)崗位操作規程下收下送崗位操作規程1.按照科室所需各種物品用量,有計畫裝車。2.下收下送過程中嚴禁無菌、污染物品混拿混放。3.與病房護士共同清點回收物品,填寫物品交換清單。4.根據臨床需求及時將物品送至科室。5.與清洗間工作人員清點交接各種回收器械。6.下收下送的各類物品必須全部密閉存放。7.下送車每次使用後,及時清潔消毒。物品清洗崗位操作規程1.與下收人員交接回收物品數量,填寫物品交換清單。2.根據器械類別、性能進行分類,選擇相適應的清洗方法。保證清洗質量。3.檢查各種清洗設備,保證性能完好,所用消毒液及酶濃度合格。4.按照崗位要求做好自身防護,清洗人員相對固定。5.清洗機工作完畢及時關閉電源,每日做好清洗機保養工作。6.做好室內衛生保潔工作,每日空氣消毒。物品包裝崗位操作規程1.各類器械須經過清洗後方能進入包裝區。2.及時烘乾清洗消毒後的各類器械並分類放置。3.檢查各器械的性能,刀刃、關節處均應去銹上油,包裝時各關節必須充分撐開。4.物品包裝後應及時滅菌,不得長時間放置,以防止再污染和熱源產生。5.檢查各種包裝材料,完整無損方可使用。6.各包大小應符合滅菌設備要求。7.各種物品應嚴格執行一用一包裝原則,做到分類包裝。 8.按照各種治療包的基數配製,實行一人配製,一人核對的制度,核查無誤方可包裝並簽名。 9.按照規範放置包內指示卡,包外貼化學指示膠帶;治療包、標記清楚,註明品名、滅菌及失效日期。物品滅菌崗位操作規程1.使用前檢查滅菌器的性能是否完好,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每日第一鍋做B—D 試驗。 2.將待滅菌物品按消毒規範要求擺放在滅菌器內。 3.儘量將同類物品同鍋次滅菌。 4.根據滅菌物品的類別選擇不同的滅菌程式。 5.滅菌過程中隨時觀察各項參數(時間、溫度、壓力、濃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記錄每個滅菌周期的關鍵數據。6.檢查指示膠帶的變色情況,遇有不合格者必須查找原因後重新滅菌。7.出鍋時應先關閉容器篩孔,再分類放人無菌物品儲存櫃內。8.每日清潔滅菌器,每月維護、保養一次。物品發放崗位操作規程1.上班時間堅守崗位。嚴格按照無菌區規定著裝和行走。2.每日檢查滅菌物品的數量、有效期及容器篩孔關閉情況.根據供需情況.及時調整物品種類和基數3.無菌物品分類放置,按有效期先後順序整齊擺放於儲物架上;超過有效期的物品嚴禁發放,需重新包裝滅菌4.發放無菌物品時,應核對品名、數量、失效日期,並檢查外包裝有無破損。5.嚴格執行借物制度,填寫借物清單並督促按時歸還。6.每天對發放物品申請單進行核算、登記。消毒供應中心(室)質量標準(一)物品清洗質量標準1. 每日確保使用中的消毒液及酶濃度在有效範圍內。2.清洗物品分類放置,清洗設備維修保養及時。3.針頭銳利無鉤;針梗通暢無彎曲、無污垢、無銹跡,穿刺針配套準確。4.金屬器械清潔、無銹、無污垢、無血跡,.7-J、剪刃面鋒利,各器械關節靈活,卡口緊密。5.玻璃類物品光亮、透明、無污垢、無裂痕及破損。6.橡膠類物品無污跡、無裂痕、無破裂及粘連,保證管腔通暢。(二)包裝材料質量標準1.一次性無紡布、一次性複合材料必須經國家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後方可使用。2.新包裝材料應先用生物指示劑驗證滅菌效果後方可使用。3.包裝材料應允許物品內部空氣的排出和蒸汽的透人。4.新棉布應洗滌去漿後再使用,重複使用的包裝材料和容器,應做到一用一洗。5.包布清潔無破損,包裝層數不少於兩層。6.自動啟閉式或帶篩孔的容器(儲槽等),必須完好無損,篩孔開啟靈活。物品包裝質量標準1.盤、盆、碗等器皿類物品儘量單個包裝,若需多個包裝則器皿間應有吸濕毛巾或紗布隔開。2.待滅菌物品如能拆卸,則拆卸包裝。有篩孔的容器應將篩孔打開,容器記憶體裝物品不宜過多、過緊。3.各種包內物品齊全、性能好,包名與包內容物相符。4.打包程式規範化,標籤清楚,包內有指示卡,包外有指示膠帶。5.物品綑紮不宜過緊。採用下排氣式壓力蒸汽滅菌的物品包,體積不得超過30cm×30cm x 25cm;採用預真空和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的物品包,體積不得超過30cm×30cm x 50cm。金屬包的重量不超過7kg,敷料包重量不超過5kg。6.採用環氧乙烷滅菌時,滅菌包體積不得超過25cm×25cm×30cm。7.採用乾熱滅菌時,滅菌包體積不得超過10cm X 10cm×20cm;油劑、粉劑的厚度不超過0.635cm;凡士林紗布條厚度不超過1.3cm。滅菌物品裝載質量標準1.下排氣滅菌器的裝載量不得超過櫃室容量的80%;預真空滅菌器的裝載量不得超過櫃室容積的90%,同時預真空和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的裝載量又分別不得小於櫃室容積的10%和5%。2.不同性能物品同時滅菌,則以最難達到滅菌要求的物品所需溫度和時間為標準。3.物品裝放時上下左右需有一定空間,以利於蒸汽流通。4.混合裝載時,難於滅菌的大包放在上層,較易滅菌的小包放在下層;敷料包放在上層,金屬物品放在下層。5.金屬包應平放,布包類物品應垂直放置,玻璃瓶應使開口向下或側放以利蒸汽進入和空氣排出。6.小包應採用標準籃筐裝載存放。7.紙塑包裝物品滅菌時應將紙塑相間交錯並垂直放置。8.有篩孔的容器,應將篩孔打開。無菌物品儲存質量標準1.物品擺放有序,分類放置。2.無菌物品應放在潔淨的儲物架上;儲物架應不易吸潮、表面光潔。一次性無菌物品須去外包裝後進人無菌間保存。3.無菌物品應放於離地高20-25cm,離天花板50cm,離牆遠於5cm處的儲物架上。4.下送的無菌物品應封閉存放或加防塵罩。5.儲存有效期為:在溫度25℃下,棉布類包裝7—14天,潮濕多雨季節應縮短天數;紙塑包裝相應延長。護士職業行為規範1.熱愛本職忠於本職,對工作極端負責,對患者極端熱忱.2.足患者生理,心理,安全,愛美的需要使之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3.尊重患者的權利,平等待人,做患者利益的維護.4.審慎守密,不泄露醫療秘密和患者隱私.5.實進取,對技術精益求精.6.對同時以誠相待,互敬互讓,通力合作.7.舉止端正,文明禮貌,尊紀守章,助人為樂.8.廉潔奉公,不接受患者饋贈,不言過其實,不弄虛作假.9.愛護公物勤儉節約.10.以奉獻為本,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驗收標準

消毒供應室是醫院供應各種無菌器械、敷料、用品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醫療護理質量和病人安危。為加強消毒供應室的科學管理,確保醫療安全,適應醫院文明建設需要,特制定本標準。 一、建築要求 供應室的新建、擴建和改建,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證工作質量為前提。供應室應接近臨床科室,可設在住院部和門診部的中間位置。周圍環境應清潔、無污染源,應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便於組織內部工作流水線,避免外人干擾。為免除消毒滅菌器材的污染。應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路線採取強制通過的方式,不準逆行。高壓蒸汽供應要充足、方便。通風采光要良好。牆壁及天花板應無裂隙、不落塵、便於清洗和消毒。地面光滑,有排水道。完備的供應室應有接收、洗滌、專用晾曬物品場所、敷料製作、消毒、無菌貯存、發放和工作人員更衣室。有條件的醫院應設熱原監測室、辦公室及衛生間。 二、人員編制 供應室的人員編制,應根據醫院規模、性質、任務等需要配備,原則上應配備護士長(或組長)、護士、衛生員和消毒員,其中1/2以上應具有護理專業技術職稱,以中、青年為主。其他人員均需培訓後方可上崗。傳染病患者不得從事供應室工作。 三、領導體制 供應室與臨床各科和總務後勤部門有著密切聯繫,在醫院占有重要地位,應由院長領導和護理部或總護士長進行業務指導,或由護理部直接領導,與臨床各科協調合作。總務後勤等部門在設備、安裝、維修、物資供應等方面予以保證。 四、必備條件 1.要有常水(自來水)、熱水供應和淨化(過濾)系統。  2.蒸餾水供應、過濾系統和貯存設備,必須備有蒸餾器。 3.各種沖洗工具:包括去污、除熱原、除洗滌劑、洗滌池和貯存洗滌物品設備等。 4.壓力蒸汽滅菌器、氣體滅菌器、耐酸缸等消毒滅菌設備及相應的通風降溫設備和淨物存放密閉無菌櫃等。 5.棉球機、切紗布機、乾燥櫃(箱)、家用洗衣機、磨針設備等敷料製作加工器具和各種琺瑯盤、鋁製盒、玻璃器械櫃等貯放設備和下收下送設備。並儘可能地採用自動化洗滌、加工製作等裝備,改善工作條件。 6.勞保用品:個人防護眼鏡、防酸衣、膠鞋、膠手套等。 五、管理要求 1.嚴格執行部頒《醫院工作制度》、《消毒管理辦法》有關供應室管理的規定。健全崗位責任制、物品洗滌、包裝、滅菌、存放、質量監測、物資管理等制度。當前要重點加強關於“輸液、輸血器、注射器洗滌操作規程”(附屬檔案1)“輸液、輸血器、注射器洗滌質量檢驗標準”(附屬檔案2)的貫徹執行。做好一次性注射器具的回收、消毒工作。 2.根據醫院的性質、任務和人員情況,一般應分設洗滌組、包裝組、敷料組、消毒組、發放組、器械組和質檢組(或由藥劑科代檢)。有條件的應將針頭、注射器、輸液管與其它各種器材、導管分室處理。已消毒區和未消毒區必須嚴格分開。 3.供應室人員必須樹立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嚴格無菌觀念,認真執行各項技術操作規程和質量檢驗標準,熟悉各種器械、備品的性能、消毒方法和洗滌操作技術,做到供應物品的適用和絕對無菌,確保醫療安全。 4.質量控制:由護士長或質量監督員負責對原材料的質量檢查,並對供應的無菌醫療用品進行定期定量質量監測。建立熱原反應原因追查制度,和熱原反應發生情況月報制度。凡發生熱原反應,必須立即向所屬藥檢部門報告,並送檢有關輸液、注射器具及藥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