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取

浸取又稱固液萃取,用溶劑浸漬固體混合物以分離可溶組分及殘渣,是一種屬於傳質分離過程的單元操作。

浸取

浸取所處理的物料,有天然的或經火法處理的礦物,也有生物物質,如植物的根、莖、葉、種子等。浸取可分為物理浸取、化學浸取和細菌浸取。物理浸取是單純的溶質溶解過程,所用的溶劑有水、醇或其他有機溶劑。化學浸取用於處理礦物,常用酸、鹼及一些鹽類的水溶液,通過化學反應,將某些組分溶出。細菌浸取用於處理某些硫化金屬礦,靠硫細菌的氧化作用,將難溶的硫化物轉變為易溶的硫酸鹽而轉入浸出液中。
固體物料在浸取前通常須進行的預處理有:①粉碎。用以提高浸取率(轉入浸出液中的溶質量與物料所含溶質量的比值)和浸取過程的速率。但過度粉碎會引起以後過濾操作的困難。若可溶組分被不能滲透的物質所包圍,則物料必須磨碎到暴露表面為止。具有細胞結構的物料,如甜菜、大豆等,其細胞壁是擴散傳質的主要阻力,但又是選擇透過性膜。常根據所浸取組分的具體情況,決定粉碎物料時保持細胞壁完整(切片、刨絲等)或撕裂細胞結構(擠壓,磨碎等)。如從甜菜提取蔗糖,常切成薄片,不破壞細胞壁,讓糖分擴散出來,同時讓蛋白質等大分子保留在細胞內。②乾燥。用有機溶劑浸取時,物料宜先經乾燥以除去水分,藉以提高浸出液的品質。③火法加工。礦物經過焙燒,發生碳酸鹽分解、氧化或硫酸化以及氯化等反應,使其中所含的難溶組分轉化為易溶的物質。因此耗用酸鹼量減少,甚至能夠用水浸取。
浸取法分離可溶組分的操作步驟是:①溶劑與固體物料密切接觸,使可溶組分轉入液相,成為浸出液;②浸出液與不溶固體(殘渣)的分離;③用溶劑洗滌殘渣,回收附著在殘渣上的可溶組分;④浸出液的提純與濃縮,取得可溶組分的產品;⑤從殘渣中回收有價值的溶劑。
通常浸取處理的固體物料可分為粗粒、細粒與細胞物料,各自採用相應的浸取器
浸取操作主要用於從固體原料中提取有價值的可溶組分,例如所有濕法冶金過程中的料液製備,天然鹼的提取,以及蔗糖、植物油、鞣料和中草藥有效成分的提取。浸取也用於除去固體混合物中的可溶組分,製得純淨的不溶性固體,如銅酞菁顏料的製造。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