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耶克

海耶克

海耶克是一位傳奇人物,士鐘錶業的傳奇人物、瑞士鐘錶的拯救者、斯沃琪集團創始人。海耶克當時的任務就是帶領這個“康采恩”,去阻擊日本鐘錶,以期挽回瑞士鐘錶業的地位。1993年到現在,陸續收購了8家配件製造廠。1999年1月斯沃琪集團收購了寶璣Breguet,而後又陸續收購了 Jaquet-Droz、Glashütte Original、Blaipin等表。1970年,精工表在與瑞士表比拼中,共打破9項技術記錄。1970年以後的10年中,瑞士鐘錶進入了崩潰危機:瑞士制表在1975年出口下降至30.7%,而從業人員在80年代初的前5年,由90萬下降到30萬。

簡介

尼古拉斯·海耶克(Nicolas G. Hayek)

海耶克海耶克

尼古拉斯·海耶克簡介

瑞士鐘錶業的傳奇人物、瑞士鐘錶的拯救者、斯沃琪集團創始人。

1928年生於黎巴嫩貝魯特;

1940年移居法國;

1949年移居瑞士並獲得瑞士國籍;

上世紀50年代開始擔任一些公司的主管;

1985年,他出任斯沃琪集團(SWATCH)的前身——瑞士微電子和鐘錶公司負責人。

2010年6月28日在工作中去世,享年82歲。

身為瑞士鐘錶之父的海耶克,自己也是一位藝術家,曾接受《和諧之家》採訪,說到:“我曾經自己設計過斯沃琪的腕錶。”而他身邊的藝術家朋友們,也都是如雷貫耳的著名人物。上世紀80年代,俄羅斯著名畫家夏戈爾(Marc Chagall)就住在他瑞士別墅的旁邊,他們經常交流藝術。

海耶克老爺爺穿著也很有特點:頸間是愛馬仕小動物圖案藍底色領帶,系得松松的;手腕上總是同時佩戴著他最心愛的四個品牌的手錶:Swatch、Omega、Blancpain和Brequet,一個也不捨得放下。

商業帝國

上世紀80年代,當瑞士鐘錶業在日本石英表衝擊下岌岌可危時,是海耶克一手扭轉頹勢,以斯沃琪集團主導了瑞士鐘錶的復興,締造出一個薈萃了歐米茄、雷達、浪琴、斯沃琪(Omega、Blancpain、Brequet、Swatch、Bolaipin)等18個世界著名品牌的鐘表帝國。年營業額達50多億瑞士法郎(1美元約合1.09瑞士法郎),擁有員工 2.4萬人。

1993年到現在,陸續收購了8家配件製造廠。目前,集團共有14家配件製造廠,配件製造收入占集團總收入的比例達到27.58%。事實上,配件發展對於斯沃琪集團不僅僅是收入的增長,而且還將影響到整個瑞士鐘錶行業的發展。

1999年1月斯沃琪集團收購了寶璣Breguet,而後又陸續收購了 Jaquet-Droz、Glashütte Original、Blaipin等表。在完成一系列收購之後,斯沃琪集團形成梯度完整的鐘表品牌,掌握各個細分市場的機會:在奢侈表層面,寶璣、寶珀、歐米茄與歷峰的江詩丹頓和伯爵,以及獨立品牌百達翡麗、勞力士競爭;在高檔品牌層面,其浪琴、雷達(RADO)與帝舵、豪雅、寶格麗等對陣;在中端品牌層面,其天梭、美度與豪利時、梅花競爭;在低端品牌層面,Swatch則與日本的西鐵城、卡西歐等競爭。

行業背景

瑞士鐘錶工業最黑暗的時期:1964年和1967年、1970年。

1964年,是此前創下了17次獨占奧運會計時權的歐米茄,被日本諏訪精工表擊敗,首次無緣奧運;

1967年,在全瑞士表計時錶大賽上,精工表更包攬第4至10名;

1970年,精工表在與瑞士表比拼中,共打破9項技術記錄。

1970年以後的10年中,瑞士鐘錶進入了崩潰危機:瑞士制表在1975年出口下降至30.7%,而從業人員在80年代初的前5年,由90萬下降到30萬。

瑞士制表業當時普遍的呼聲是:將其生產工廠轉移到亞洲,當時斯沃琪幾乎與香港一家gongzheng制表企業達成收購意向。幾個世紀以來,瑞士的鐘表製造一直是分工—合作的小作坊形式,即機芯製造商和裝配商獨立分工,合作完成手錶的製作。事實上,除了斯沃琪集團、勞力士、歷峰等大型鐘錶集團,瑞士鐘錶業很少有公司能獨立從頭到尾生產一隻手錶。絕大部分品牌都是向專業機芯公司購買機芯。

幸運的是,瑞士政府出面,並由瑞士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等7家銀行,聯合出資,以10億瑞士法郎購買兩家最大的鐘表企業——Asuag和SSIH的98%的股權,並重組,建立真正意義上的鐘表“康采恩”——斯沃琪集團。海耶克當時的任務就是帶領這個“康采恩”,去阻擊日本鐘錶,以期挽回瑞士鐘錶業的地位。

當時,在義大利,99%的消費者選擇瑞士製造的手錶,雖然它們從本質上來講,與寫著“日本製造”的表是完全一樣的。在瑞士,這一比率為97%;在美國東部,比例為65%;在日本,寫著“瑞士製造”比例為42%,“日本製造”的占有率為5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