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百合化石

海百合化石

海百合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已經生存了5億年,在2億3千萬年前,海洋里到處都生長著海百合,由於海百合對環境要求非常苛刻,如今,人們只能在深海里見到它們美麗的身影。這些珍貴的海百合化石在地下沉睡了兩、三億年,如今依然栩栩如生,恰似國畫大師筆下綻放的百合花。在這89塊海百合化石中,有兩塊化石尤為珍貴,連生物專家都感到驚奇。

化石分析

那么,這93箱化石都包括了哪些珍稀化石呢?經過專家鑑定,化石共有100多件,其中包括10條貴州龍化石,1條興義龍化石以及部分已經碎裂了的魚龍化石,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海百合化石,共有89塊。

海百合是生長在海洋里的一種棘皮動物,與海參、海膽等屬於一類,是無脊椎動物中較高等的類型,由於形態酷似盛開的百合花,除了有開放的花蕾,還有挺拔的根莖,於是人們就給它起了一個非常貼切的名字---海百合。

海百合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已經生存了5億年,在2億3千萬年前,海洋里到處都生長著海百合,由於海百合對環境要求非常苛刻,如今,人們只能在深海里見到它們美麗的身影。

這些珍貴的海百合化石在地下沉睡了兩、三億年,如今依然栩栩如生,恰似國畫大師筆下綻放的百合花。在這89 塊海百合化石中,有兩塊化石尤為珍貴,連生物專家都感到驚奇。 您瞧,原本附著在海底生長的海百合,卻固著在一根漂入大海的樹幹上。這是為什麼呢?專家推測,海百合之所以附著在樹幹上,是要藉助樹幹在海里漂浮,從而擴大攝取食物的範圍。可見,海百合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

這塊海百合化石同樣非常珍貴,人們通過它可以看到海百合的內部結構,為研究海百合的演變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這件標本上的動物高昂著頭顱,小小的腦袋,長長的脖子,尖尖的嘴巴,嘴裡長滿了鋒利的牙齒,身後還拖著一條大尾巴,身長大約116厘米,讓人不禁聯想到傳說中的某種怪獸。它的名字叫“貴州龍”。

這兩件胡氏貴州龍化石,栩栩如生,造型被定格最後一息的瞬間,仿佛告訴我們,死亡是突然降臨的,至於當時發生了什麼?已成為千古之謎。

這是興義龍化石。別看它個頭不大,卻骨骼發達,身體健壯,非常兇猛,是魚類和小型爬行動物的殺手。

這批珍貴的化石來自貴州省關嶺地區。海百合、貴州龍、興義龍都是遠古時期的海洋動物,它們為什麼會出現在雲貴高原上呢?

原來,這批珍貴的海洋化石演繹了中國西南邊陲一個遠古的滄海桑田故事。滄海桑田是中國一個古老美麗的傳說,講的是仙女麻姑和哥哥王方相見,一千年多過去了,東海已經三次乾涸變成了良田,可麻姑的容貌依然如故,還像十七八歲的姑娘一樣美麗。用滄海桑田來形容關嶺地區的變化,真是太貼切了不過了。

貴州關嶺位於雲貴高原,山巒起伏,景色秀美,勤勞的苗族同胞世世代代生息在這裡。關嶺到處是岩石,當地民眾就地取材,把它作為建築材料。有時,人們驚奇地發現,石頭上會出現一些精美的花紋。這些美麗的花紋是誰刻上去的?無人知曉。後來,人們才知道,這些精美的花紋就是海百合化石。以後,科學家又在這裡發現了貴州龍、興義龍等珍貴的化石,並且把這裡的化石被稱為“關嶺古生物群落”。現在就讓我們跨越時空,用先進的電視手段再現那段滄海桑田的巨變吧。

距今大約二、三億年前,貴州關嶺地區還是一片封閉的海域,氣候溫暖,海水湛藍,清澈見底;到處生長著美麗的海百合。興義龍和貴州龍也生活在這裡,由於沒有天敵,生物數量越來越多,海百合和動物的遺骸不斷被泥沙所掩埋,沉積在海底,成為珍貴的化石。正是這些珍貴的化石為我們勾畫出史前海洋與海洋生物的奇妙景觀,和中國雲貴高原的原始風貌。如今,貴州關嶺的古生物化石產地已經開闢為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當年這批化石從美國回到中國後,中國國家文物局決定把這批珍貴的化石交給北京自然博物館收藏。北京自然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自然類博物館,這裡珍藏著20多萬件珍貴的化石和標本,有無脊椎動物化石、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珍稀動植物標本等等,它們真實地再現了自然界演化的滄桑歷程。在這些珍稀化石標本中,有不少是中國乃至世界所獨有的,堪稱國寶。

2003年和2006年,北京自然博物館相繼舉辦了《海百合化石展》和《館藏精品展》,這些珍貴化石第一次與廣大觀眾見面。

《海百合化石展》展出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有一對老年夫婦,他們都是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專家,把珍藏並且研究過的的兩塊海百合化石贈送給自然博物館,希望它們能夠繼續發揮作用。

在大自然漫長的演變中,氣候變化,物種更迭,給人們留下了許許多多不解的謎團。而正是這些珍貴的古生物化石,為我們解開了一個個的千古之謎,讓人類更好地熱愛自己的家園。

歸檔:

名稱:海百合化石

數量:89塊

等級:國家珍稀化石標本

保存地:北京自然博物館。

海百合綱

海百合綱(Crinoidea)是現有棘皮動物中最古老與最原始的一綱,大多數種類已滅絕,略有5000多化石種,,分屬三個亞綱,即游離海百合亞綱(Inadunata)、可曲海百合亞綱(Flexibilia)及圓頂海百合亞綱(Camerata),是古生代地層中很繁盛的一類。現存種類僅630多種,均屬有關節亞綱(Articulata),這一綱也包括有滅絕種類,現存種類分屬四個目,包括等節海百合目(Isocrinida)、羽星目(Comatulida)、多腕目(Millericrinida)和弓海百合目(Cyrtocrinida)。其中80多種具長柄,固著生活在200米深海軟泥或沙質海底,這一類俗稱海百合(sealilies);其餘550種無柄,多自由生活在潮間帶及淺海硬質海底或珊瑚礁中,俗稱海羽星(feeather stars)或海羊齒。海百合體分根、莖、冠三部。莖一般稱柄,由許多骨板構成,其上常有分支的附支,稱為根卷支(radiculus),有附著作用。冠由萼(即體盤)和腕構成,萼呈杯狀或圓錐狀,背側由石灰質骨板組成,具口、肛門、步帶溝。步帶溝內生觸手,無運動功能,可捕食。海羊齒的萼稱體盤,腕原始為5個,但由於一再分支而成多個。腕由多數腕板構成,兩側具有許多羽支(pinnule)。消化管完整,主要以浮遊動物為食。生殖腺位生殖羽支(genital pinnule)內,個體發育中有桶形的樽形幼蟲(doliolaria)。海百合類再生能力極強,常將腕甚至萼等一起斷落,後再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