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瓜子

海瓜子

海瓜子是一種白色的小蛤蜊,大小形狀如南瓜子,是一種在濱海灘涂生長的小水產品,因狀如南瓜子而得名。海瓜子是慈谿市著名海水特產,多產於潮汐頻繁的泥灘中。海瓜子因其形狀大小似瓜子而得名,學名梅蛤,也稱“虹彩明櫻蛤”、“扁蛤”。海瓜子在10月份繁殖。在兩廣海瓜子叫蜆、蜆仔;威海人把它叫錐兒、威海銀兒雜;潮汕地區叫大頭蜆。海瓜子捕獲時,多含泥沙,須在淡鹽水中浸養半日,待海瓜子泥沙吐盡,洗淨備用。海瓜子是慈谿市著名海水特產,多產於潮汐頻繁的泥灘中。海瓜子因其形狀大小似瓜子而得名,學名虹光亮櫻蛤,也稱“虹彩明櫻蛤”、“扁蛤”。海瓜子(說白了就是蛤蜊)貝殼呈長卵形,長僅2厘米,殼極薄而易碎,表面灰白略帶肉紅色,常潛於泥塗中約5至6厘米處。肉肥,盛產於梅季。古人有《詠海瓜子》的詩寫道:冰盤推出碎玻璃,半雜青蔥半帶泥。莫笑老婆牙齒輪,梅花片片磕瓠犀。海瓜子捕獲時,多含泥沙,須在淡鹽水中浸養半日,待海瓜子泥沙吐盡,洗淨備用。待瀝盡水分,在鍋中加少量食油,猛火熱炒,放少許蔥末、薑片、鹽或醬油,炒至海瓜子薄殼彈開即可裝盆食用。肉細嫩,味極鮮,是佐酒佳肴。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海瓜子海瓜子

海瓜子是一種白色的小蛤蜊,大小形狀如南瓜子,是一種在濱海灘涂生長的小水產品,因狀如南瓜子而得名。海瓜子是慈谿市著名海水特產,多產於潮汐頻繁的泥灘中。海瓜子因其形狀大小似瓜子而得名,學名梅蛤,也稱“虹彩明櫻蛤”、“扁蛤”。海瓜子在10月份繁殖。在兩廣海瓜子叫蜆、蜆仔;威海人把它叫錐兒、威海銀兒雜等,叫法太多了!海瓜子捕獲時,多含泥沙,須在淡鹽水中浸養半日,待海瓜子泥沙吐盡,洗淨備用。

基本內容

【物種名稱】虹光亮櫻蛤

【中文俗名】蜆子、彩虹明櫻蛤、彩虹櫻蛤、梅蛤、扁蛤、海瓜子

【拉丁學名】Moerella iridescens

【命名者】 Benson, 1842

【科屬分類】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雙殼鋼,簾蛤目、櫻蛤科海瓜子

海瓜子是慈谿市著名海水特產,多產於潮汐頻繁的泥灘中。

海瓜子因其形狀大小似瓜子而得名,學名梅蛤,也稱“虹彩明櫻蛤”、“扁蛤”。

海瓜子(說白了就是蛤蜊)貝殼呈長卵形,長僅2厘米,殼極薄而易碎,表面灰白略帶肉紅色,常潛於泥塗中約5至6厘米處。肉肥,盛產於梅季。古人有《詠海瓜子》的詩寫道:冰盤推出碎玻璃,半雜青蔥半帶泥。莫笑老婆牙齒輪,梅花片片磕瓠犀。

海瓜子捕獲時,多含泥沙,須在淡鹽水中浸養半日,待海瓜子泥沙吐盡,洗淨備用。待瀝盡水分,在鍋中加少量食油,猛火熱炒,放少許蔥末、薑片、鹽或醬油,炒至海瓜子薄殼彈開即可裝盆食用。肉細嫩,味極鮮,是佐酒佳肴。

經典菜譜

炒海瓜子

【原料】

海瓜子300克,青辣椒,味素,油,蔥花。花椒油,香油各適量。

【製作過程】

1.海瓜子洗淨; 2.鍋內放油,燒熱放入蔥花、海瓜子,海瓜子八成熟時,放入青辣椒翻炒,開口即熟,放入味素,花椒油和香油出鍋即可。

蔥油海瓜子

肉質鮮嫩、清爽可口。

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17.8 g脂肪3.8 g 糖1.6 g 鈣354mg 膽固醇140mg 熱量112kcal

海瓜子的各種照片海瓜子的各種照片

原料:大淨海瓜子400 g

調料(味):食油、紅椒絲、美極鮮醬油、紹酒、味素、薑絲、薑末、蒜末、蔥絲、胡椒粉各適量。

製作: 1. 將炒鍋置旺火中放清水燒開,投入海瓜子燙一下,炒鍋放底油,下薑末、蒜末略煸炒,倒入海瓜子顛翻一下,即放入紹酒、美極鮮醬油、味素、胡椒粉,再顛翻一下迅速出鍋裝盆。

2. 將蔥絲、薑絲、紅椒絲放在海瓜子上面,淋入八成熱油即成。

鹹泥溜

海瓜子大量產於遼寧營口,被營口地區的人們形象的稱作“泥溜”,說明海瓜子生活在泥灘里的習性。

過去,營口人食用海瓜子的方法通常是生食,即鹽漬泥溜。

原料:海瓜子適量。

調料:食鹽(量大)、花椒、大料,以及大蒜、大蔥、姜、紅辣椒各適量,將蒜瓣拍碎、蔥切段、姜切片備用。

製作:首先製鹽鹵。先在鍋中加入適量水,水的量以最後鹽滷能沒過海瓜子為宜。將食鹽、花椒、大料、姜、紅辣椒等放入鍋中,加大火燒開,鍋燒開、鹽全部融化之後,將鍋端下,晾涼備用。

然後找一個容器,如盆、罈子等均可。將洗淨的海瓜子放入容器中,再將已經晾涼的鹽滷倒入容器內,鹽滷的量以沒過海瓜子為宜,接著依次放入蒜、蔥段,將容器蓋好,經過24小時左右的醃漬,鹹泥溜就算醃好了。醃好的泥溜,以稍微嵌點縫、用手指甲剛剛能掀開蓋為宜。如果醃漬時間過長,泥溜已經大張嘴,則說明時間過長,已經壞掉,不能食用了。

這種生食海瓜子的方法,主要流行於營口的六、七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到了後期,由於人們已經意識到這種食用方法不科學,容易生病,所以,此種食用方法已經被絕大部分人所摒棄,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人食用。

生態形態

海瓜子屬於雙殼綱的1科。世界性分布。代表屬蜆屬動物殼小型到中型。殼厚而堅,外形圓形或近三角形。殼面光澤,具同心圓的輪脈,黃褐色或棕褐色,殼內面白色或青紫色。鉸合部有3枚主齒,左殼前、後側齒各1枚,海瓜子右殼有前、後側齒各 2枚,側齒上端呈鋸齒狀。足大,呈舌狀。雌雄異體或同體。成熟的卵子或精子排入水中受精,發育成幼蜆後沉入水底,營底棲生活。約3個月可發育成熟。亦有卵胎生的種類。棲息於鹹淡水和淡水水域內。肉味鮮美,營養價值高,可供食用,也是魚類、水禽的天然飼料。又為中藥藥材,有通乳、明目、利小便和去濕毒等功效。貝殼可鍛燒石灰。蜆是棘口類吸蟲的第 2中間宿主。中國習見的河蜆殼長約40毫米,高30毫米。殼質厚而堅硬,外形略呈正三角形,兩側略等稱。殼面呈黃綠色、黑褐色和黑色,有光澤,殼內面呈淡紫色、鮮紫色和瓷狀光澤。棲息於江河、湖泊內。可食用,亦為魚類、禽類的餌料,並可做為農田肥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