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觀教程

海洋觀教程

作者:何立居 主編,海洋出版社於2009-1-1出版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要建設海洋強國,廣東要建設海洋強省,都需要全民動員、全民參與。中

海洋觀教程

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十分重視廣東海洋強省發展戰略的規劃和實施,對廣東在海洋事業領域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做出了重要指示。他明確而深刻地指出:“廣東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進一步增強海洋意識,加強海洋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努力爭當海洋工作的排頭兵。”我們作為廣東航海高等教育工作者,在認真學習汪洋同志重要講話精神的基礎上,還要責無旁貸地做一些貫徹落實的具體工作——積極開展海洋觀和海洋意識教育。地方高等院校,特別是像廣東省這樣走在改革開放前列的沿海地區的地方高等院校,更應該走在全民海洋觀和海洋意識教育的前列。航海院校,則應該讓海洋觀和海洋意識教育正式進入大學生的課堂。廣大海洋工作者、熱愛海洋的各界人士也迫切需要海洋觀知識的普及讀本。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海洋環境

第一節 太平洋

第二節 大西洋

第三節 印度洋

第四節 北冰洋

第三章 海洋國土

第一節 內海水

第二節 港口

第三節 領海

第四節 毗連區

第五節 專屬經濟區

第六節 大陸架

第四章 海洋資源

第一節海洋空間資源

第二節 海洋生物資源

第三節 海洋礦產資源

第四節海洋化學資源

第五節 海洋能源

第五章 海洋經濟

第一節 中國海洋的經濟利用價值

第二節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現狀

第三節 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措施

第六章 海洋權益

第一節 世界範圍的海洋權益鬥爭

第二節 中國面臨的海洋權益爭端

第七章 海洋戰略

第一節 海洋與國家建設的戰略關係

第二節 21世紀海洋戰略構想

第三節 實施海洋戰略的基本國策

第八章海洋軍事

第一節 近代海防

第二節 現代海防

第三節 現代海戰

第九章 海洋科學

第一節 海洋物理學

第二節 海洋生物學

第三節 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學

第四節 海洋化學

第五節 環境海洋學

第六節 河口海岸學

第七節 工程海洋學

第十章 海洋技術

第一節 海洋觀測技術

第二節 海洋地形和地質觀測技術

第三節 海洋油氣開發技術

第四節 海水綜合利用技術

第五節 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第六節 海洋航運與造船技術

第七節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技術

第十一章 海洋文化

第一節 海洋文化的含義和特徵

第二節 海洋文化的起源和歷史發展

第三節 海洋文化的內容與形式

第四節 中國海洋文化的當代建構

附錄:廣東與海洋

一、廣東省海洋自然概況

二、廣東省沿海主要河口

三、廣東省沿海主要港灣

四、廣東省的海洋事業

五、騰飛的廣東海洋經濟

六、南中國海海防簡史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二章 海洋環境

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全球地理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面積約3.62億平方千米,占地球面積的71%,相當於陸地面積的2.5倍。根據水文及形態特徵,可以把海洋分為主要部分的洋和附屬部分的海、海灣、海峽等。洋:一般遠離大陸,面積廣闊,水深大於3000米,有獨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統,水文要素變化小,比較穩定,面積占海洋面積的89%,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它緊靠陸地,面積小,水淺,潮汐、海流受陸地影響大,水文要素有明顯的季節變化,面積占海洋面積的11%。海又可分為位於大陸之間的地中海和位於大陸邊緣的邊緣海以及內陸海。海灣是指洋或海的一部分伸人大陸,水深和寬度逐漸減小的水域,如渤海灣、波斯灣。海峽則是指相鄰海區之間較窄的水道。

第一節 太平洋

一、地理位置

太平洋位於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東及東南由巴拿馬運河和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與大西洋相通,西經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龍目海峽等與印度洋相接,南北寬(從白令海峽到南極洲大陸的羅斯冰障)約15 500千米,東西最長(巴拿馬到中南半島的克拉地峽)約21300千米;面積約17968萬平方千米,居世界大洋之首。它以赤道為界,分為南、北太平洋;以東經160度線為界,分為東、西太平洋。其邊緣海主要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中國海、爪哇海、班達海、珊瑚海、塔斯曼海和阿拉斯加灣等。太平洋上島嶼多,分布廣。太平洋地區有近40個國家和地區,西岸有俄羅斯、中國、日本、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12個國家,東岸有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巴拿馬和智利等13個國家,大洋洲有澳大利亞、紐西蘭、斐濟和諾魯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