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聞見錄

倫炯字資齋,同安人。 )倫炯少從其父,熟聞海道形勢。 倫炯不為辨正,是亦少疏。

古籍簡介

《海國聞見錄》·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四庫提要

《海國聞見錄》明朝陳倫炯撰。倫炯字資齋,同安人。父昂,康熙二十一年從靖海侯施烺平定台灣。烺又使搜捕餘黨,出入東西洋五年。敘功授職,官至廣東副都統。(案副都統為滿洲額缺,陳昂得是官,蓋出特典。)倫炯少從其父,熟聞海道形勢。及襲父蔭,復由侍衛歷任澎湖副將、台灣鎮總兵官,移廣東高雷廉、江南崇明、狼山諸鎮,又為浙江寧波水師提督,皆濱海地也。故以平生聞見,著為此書。上卷記八篇,曰《天下沿海形勢錄》,曰《東洋記》,曰《東南洋記》,曰《南洋記》,曰《小西洋記》,曰《大西洋記》,曰《昆屯記》,曰《南澳氣記》。下捲圖六幅,曰《四海總圖》,曰《沿海全圖》,曰《台灣圖》,曰《台灣後山圖》,曰《澎湖圖》,曰《瓊州圖》。凡山川之扼塞,道里之遠近,沙礁島嶼之夷險,風雲氣候之測驗,以及外蕃民風、物產,一一備書。雖卷帙無多,然積父子兩世之閱歷,參稽考驗,言必有徵。視剿傳聞而述新奇,據故籍而談形勢者,其事固區以別矣。其《南澳氣記》中稱萬里長沙者,即《列子》所謂歸墟,《莊子》所謂尾閭,《抱朴子》所謂沃焦,《宋史·琉球傳》所謂落漈。但諸書皆言注之不盈,倫炯則推以潮長而此溜落,潮落而此溜長,知水自上入,仍自下出。其言確切近理,足以決千古耳食之疑。又史稱舟落漈者一去不返,倫炯則謂乘潮長之時求出,則外高內下,反不得出。如潮落乘南風棹船,尚可出。雍正丙午,有閩船落漈者,果如其說得還。此語亦前人所未發。惟所記七洲洋帶箭鳥,謂由鄭和呼鳥插箭為記,以導海舶。又記暹羅鬼與鄭和鬥法,夜建寺塔,今尚在焉。則蕃俗信鬼,有此附會之談。倫炯不為辨正,是亦少疏。然是書主於記海道,不主於考故實,彼國既有此說,據而錄之,固亦無害宏旨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