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馬賽曲》

浮雕《馬賽曲》

浮雕《馬賽曲》分為兩個部分:上部是一位象徵自由、正義、勝利的自由女神,她右手持劍,左手高舉,在號召人民向她指引的方向衝去。 為了保衛祖國,這股戰鬥的洪流將從牆上衝出,給人以巨大的感染力。 《馬賽曲》無論從造型上,還是從人物情緒的表現上看,都大大強於凱鏇門上的其它三幅浮雕。

浮雕《馬賽曲》

概況

浮雕《馬賽曲》浮雕《馬賽曲》
浮雕馬賽曲》分為兩個部分:上部是一位象徵自由、正義、勝利的自由女神,她右手持劍,左手高舉,在號召人民向她指引的方向衝去。她那張開的羽翼, 飛舞飄動的衣裙,和召喚性的內在激情,表現出急速的運動和奔放的革命熱情。兩腿大步向前邁進,更加強了浮雕形象的前進感。女神占據整個浮雕的上半部,正從人們頭頂上疾馳而過。下半部是一群志願軍戰士,在女神的熱情號召下蜂擁前進。其中心人物是一個有著大鬍子的戰士,他帶領自己年輕的兒子一起參加戰鬥,少年依傍著父親,走得更加堅定有力。和這個躍躍欲試的激動少年相對應的,是走在其後的沉著剛強的老人,他仿佛多次為自由而戰,今天為了祖國又從容奔赴疆場。行列的最前面,號手正在吹響進軍號,其餘人物有持盾牌和寶劍的戰士,有彎腰繫結兵器的弓箭手,這些細節預示著戰鬥即將開始。所有這些人物被組成一個整體,顯示出一種劍拔弩張的聲勢。
在這件不朽的作品中,雕塑家特別突出地表現了具有革命愛國主義精神的法國人民的特徵。雕刻家在這座高浮雕的處理手法上也是巧妙的,他運用了聯想和照應的處理手法,通過一面向前邁進,一面伸手向後召喚的自由女神與蓄髯男子的動勢,人們自然地會感覺到跟隨在他們身後的洶湧澎湃的進軍人流,而不是把這種革命熱潮局限在少數人身上。由於雕刻家運用照應的手法把人群分為上下兩層,女神向前飛躍的形象加強了人群的動勢,下面人群中勇敢堅定的英雄形象則回答著女神的熱情呼喚,使人感到他們的真實性。藝術家在這裡廣泛運用了浪漫主義的象徵手法,顯示了人民氣勢磅礴的反抗力量。為了保衛祖國,這股戰鬥的洪流將從牆上衝出,給人以巨大的感染力。
《馬賽曲》無論從造型上,還是從人物情緒的表現上看,都大大強於凱鏇門上的其它三幅浮雕。當它完成時,作者已經52歲了,這尊《馬賽曲》使呂德榮獲萬國博覽會的雕刻金牌獎,並享受終身的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