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球

浮士德球是一項非常古老的運動,流行於歐洲、美洲和非洲幾個德裔語系移民的國家。Faustball是德文,其英文名稱為Fistball,直譯叫拳頭球。浮士德球是德文直接音譯,另一名稱為“草地排球”乃是它結合排球與網球技巧在草地上比賽之故。

基本信息

歷史

(圖)浮士德球浮士德球

浮士德球(Faustball) 是一項非常古老的運動,流行在中歐洲(特別是德語與義大利語系國家)以及美洲和非洲幾個德裔語系移民的國家。Faustball是德文,其英文名稱為Fistball,直譯叫拳頭球。浮士德球是德文音直譯,另一名稱叫“草地排球”乃是它結合排球與網球技巧在草地上比賽之故。

歷史上第一次提到浮士德球是在公元240年左右,羅馬皇帝Gordianus提到這種球賽。義大利人Antonio Scaino在公元1555年以義大利文詳述整個浮士德球的規則。到了1786年普魯士人Johann Wolfgan Goethe旅行至義大利,在其日記中亦提及浮士德球比賽的種種事跡。19世紀末德國人Georg Heinrich Weber (1983-1913) 再把義大利版的規則翻譯成德文。浮士德球從1893年起即成為最受德語系國家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並且在歐洲地區緊臨德語系國家地區如奧地利瑞士、義大利,以及德裔移民的國家如南非、那米比亞、美國、和南美洲國家如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等。

簡介

(圖)浮士德球浮士德球

浮士德球是由德文直接音譯(Faustball),其英文名稱為Fistball,直譯叫拳頭球。

浮士德球是一種團隊性運動。比賽是由兩隊隊員(每隊5人)在球場中相互對抗,在球場中央有一條明顯的標線以及懸掛於高度2公尺的球網(男子組)以及高度1.9公尺的球網(女子組),將球場分為兩個半場。每個比賽隊伍的目標是利用傳、接與扣殺等方式,使球越過球網,讓對方無法成功回擊。比賽雙方連續對打到有一方發生失誤為止。當比賽隊伍發生一次失誤時,則判對隊獲得1分。比賽賽制可采三局二勝制、五局三勝制或以時間終了的比數判定勝負。

玩法

浮士德球的玩法相當簡單,它的外貌和精神類似排球與網球,它是以網(高僅2公尺)隔開雙方,每次下場雙方各五人,利用單手握拳,把球擊向對方(發球);而同樣地,防守一方必須把球以單手握拳,用撩、撥、扣殺等方式傳回對方場地,讓對方無法有效反擊者,則為得分。

浮士德球和一般排球最不一樣的地方乃在場地和擊球方式。以成人場地而言,它是一個長50公尺,寬20公尺的長方形場地(籃球26×14公尺;排球18×9公尺);中間以一高為2公尺的網隔開(比一般排球2.43公尺矮甚多);而且它擊球的方式並非如一般排球在未落地時即要接球,而是允許著地彈跳一次後,再接球(當然直接接球也可以),但是這些接球和回擊都僅能以單手握拳(不得以手掌)扣殺。所以,所有發球(不必站在底線,場中前排攻擊線後任一位置)、接球、傳球、扣殺、吊球等等,都以單手握拳執行之。

組織與賽事

(圖)浮士德球浮士德球

一、會員國

為了推展浮士德球,國際浮士德球總會(International Fistball Association,簡稱IFA;或者德文Internationaler Faustball Verbrand,簡稱IFV)即於1960年於德國法蘭克福(Frankfurt)於成立,其會員國目前總計21個國家。分別為阿根廷(Argentina)、奧地利(Austria)、巴西(Brazil)、智利(Chile)、丹麥(Denmark)、德國(Germany)、義大利(Italy)、那密比亞(Namibia)、瑞士(Switzerland)、美國(USA)、車臣公和國(Republic of Czechia)、烏拉圭(Uruguay)、日本(Japan) 、墨西哥(Mexico) 、尼泊爾(Nepal) 、巴基斯坦(Pakistan) 、阿爾巴尼亞(Albania) 、馬爾他(Malta) 、印度(India)、塞普勒斯(Cyprus)。台灣(Taiwan)於2006年正式成為IFA會員國。而依據各會員國的報告,全世界各國大約有50萬人以浮士德球做為休閒或競賽的活動。

二、觀察會員國

為了擴展國際浮士德運動,IFV在世界各地積極吸收會員,總計有下列國家成為觀察會員國:冰島(Iceland)、波蘭(Poland)、希臘(Greece)、西班牙(Spain)、烏克蘭(Ukraine)、土耳其(Turkey)等至少6個國家。

三、IFA委員會和會長

為了有效運作國際浮士德球總會(IFA)活動以及和它的會員國之間的聯繫,IFA設定會員大會(Congress)、管理委員會(Managing Committee)、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 以及榮譽委員會(Honorary Committee)。

IFA的歷任會長為Erich Petschnek (奧地利籍,任期為1960-1982,是創會會長和榮譽委員會委員)、Hans Beutler (瑞士籍,任期為1982-1986)、Hans-Christian Kollman(奧地利籍,任期1986-2000),以及Ernesto Donalek(阿根廷籍,2000年至今)。

四、國際賽事

為了推廣國際浮士德球比賽,國際浮士德總會(IFA)籌劃下列各項賽事:

(1) 世界盃室外浮士德球錦標賽。

(2) 洲際杯室內與室外浮士德球錦標賽。

歷屆賽事

(圖)浮士德球浮士德球

(一) 世界盃(World Champions) 

年代 比賽地點 成績

1968 Linz(奧地利) 1西德;2奧地利;3東德

1972 Schweinfurt(德國) 1德國;2巴西;3奧地利

1976 Novo Hamburgo(巴西) 1德國;2巴西;3奧地利

1979 St. Gallen(瑞士)1德國;2奧地利;3巴西

1982 Hannover(德國) 1德國;2巴西;3瑞士

1986 Buenos Aires(阿根廷) 1德國;2奧地利;3巴西

1990Vocklabuck(奧地利) 1德國;2奧地利;3巴西

1992 Lianguihui(智利) 1德國;2奧地利;3巴西

(二) 世界運動會(World Games)

年代 比賽地點 成績

1985 倫敦(英國) 1德國;2奧地利;3巴西

1989Karsruhe(德國) 1德國;2巴西;奧地利

1993 海牙(荷蘭)1德國;2巴西;奧地利

1997 Lahti (芬蘭) 1德國;2巴西;奧地利

2001Akita (日本) 1德國;2巴西;奧地利

世界運動會

國際世界運動會總會(International World Games Association,簡稱IWGA)是一項國際性非政府組織,IWGA於1981在韓國成立。它的成立目的乃在結合其它非奧運項目之國際單項運動總會提供競技比賽的機會,提升各項運動的知名度和曝光率,並且提供一個遠超過各單項總會世界錦標賽規模的大場合比賽。

自IWGA於1981年於南韓首爾市成立以來,它的會員運動總會數目從當初17項到2005年止32項目,包括合氣道(Akido)、高空運動(Air Sports)、射箭(Archery)、撞球(Billiards)、健美(Body building)、滾鐵球(Boules)、保齡球(Bowling)、獨木舟(Canoe)、甩竿擲遠(Casting)、登山與攀岩(Mountaineering and Climbing)、競技舞蹈(Dance Sport)、浮士德球(Fistball)、飛盤(Flying Disc)、體操(Gymnastics)、手球(Hand ball)、曲棍球(Hockey)、柔術(Ju-jitsu)、空手道(Karate)、國富球(Korfball)、救生(Life Saving)、籃網球(netball)、野外追蹤(Orienteering)、健力(Powerlifting)、牆球(Racquetball)、滑輪(Roller)、橄欖球(Rugby)、壁球(Squash)、相撲(Sumo)、衝浪(Surfing)、拔河(Tug of War)、水底競賽(鰭泳)、和滑水(Water-ski)等32項。

國際浮士德球總會(IFV)不但為國際世界運動總會(IWGA)認可之運動總會,並且它和IWGA一樣都是國際奧委會(IOC)認可之運動總會。它和IWGA其它32項運動總會所享有的地位一樣,在歷屆世界運動會比賽中,都是重要比賽項目之一。

規則與規範

像排球或網球一樣,浮士德球是一種”接發球的競賽”,兩個隊各自分派5人上場在一20×50公尺(室內20×40公尺)的長方形場地上進行接發球、傳球、扣殺或吊球的比賽,它的網高2公尺,離網中線各三公尺處劃一發球線。它的比賽最主要精神即在球員利用拳頭或手臂擊球傳球至對方場地,而讓對方無法順利回擊即為成功得分。

每次比賽以發球開始,兩隊一來一往直至任何一方失誤(球出界,本隊傳球超過三次仍沒有回擊側對方場地、回擊球沒過網、或者過網但出界、或對方回擊球過來在球彈起二次以後,才接到球等等)。其比賽每場以三局2勝為主,每局20分。浮士德球重約380公克(排球280公克),圓周68公分。

意義

浮士德球在中歐洲,特別是德、奧、義、瑞四國,是中、國小體育課教材,以及課外體育競賽項目之一。中歐人利用浮士德球做為青年教育內容之一,一方面鍛練年輕人體格、肌力、柔軟性、肌耐力和心肺功能的發展;一方面也藉浮士德球比賽認識朋友和結交朋友;同時,也藉助浮士德球訓練和比賽培養年輕人忍耐、服從、負責、和獨立與積極精神;同時藉團體互動培養年輕人犧牲、合作、團結、和公平競爭美德;另一方面,也教導年輕人從訓練和比賽中學習面對失敗、挑戰目標,以及與教練裁判、對手和觀眾互動中,學習尊敬傳統社交禮儀、堅韌不拔等精神與美德。
因此,在浮士德球訓練與比賽期間,選手和教練必須互相勉勵力,一方面藉助浮士德球訓練自己在隊上的責任(打掃、清理球具、劃場地等)、或者犧牲自己休閒或功課時間從事訓練;同時,為了培養球員獨立自主的習性,球員要學習準時起床,獨立起居和盥洗球衣、褲等等,不得耍賴,增添父母麻煩等等。尤其必須要求球員在追逐勝利過程中,服從裁判和行政人員之指導,學習失敗和自我反省;而且不管比賽輸贏,在賽後一律要求兩隊教練、管理、球員列隊握手,一方面向對方致意,一方面表現風度。

浮士德球比賽不但表揚比賽後勝利之隊伍(冠、亞、季軍等),也表揚從事浮士德球運動期間,學習態度與績效優良、服務熱誠、才藝傑出,和其它學業進步、參加校內外文藝活動表現優異,或品學兼優之球員或教練。總之,浮士德球所表揚者不僅是運動場上的表現而已,更著重在運動場內外學習與品德等的表現,浮士德球運動是年輕人最佳之教育和道德訓練。

發展

一、2009年高雄世界運動會

2004年6月,國際世界運動會總會(IWGA)執行委員會選定中華民國台灣省高雄市,為舉辦第八屆世界運動會地點,時間為2009年7月16日至19日。IWGA會長並與當時高雄市市長謝長廷先生簽下契約,授權高雄市籌劃一切世運會活動事宜。

許多人不明了當時謝長廷市長(現任行政院長)能夠爭取到2009年世界運動會在台灣高雄市舉行有多么重要意義?也很多人不明了高雄市能爭取到2009年世界運動會在台灣舉行,其折衡過程是多么困難和一波三折。尤其是台灣過去幾十年,在國際體育活動發展上受限於兩岸政治障礙,常常無法獲得正常國家應有的參與機會。這一次2009年世界運動會能在台灣高雄舉行,對國人來說是一件值得歡欣鼓舞和驕傲的事!尤其是國際世界運動總會現已成為國際奧委會(IOC)以外之第二大國際性運動組織;它的參加國從1981年十幾個國家,18項正式比賽項目,以及共1256位運動員;到了2005年德國Duisburg世界運動會,它已有超過100個國家、32項正式比賽項目(6項邀請非正式項目),以及4500位運動員參加。可預期的是,國際世界運動總會(IWGA)未來一定是國際奧委會最大的對手,同時它的活動一定會越來越受國際社會所重視。

二、高雄世界運動會和浮士徳球

身為2009年世界運動會舉辦國,台灣除了做好各項籌備的軟硬體工作之外,最重要是本身的參與程度和運動場上的表現。尤其浮士徳球,長期以來都是國際世界運動總會正式比賽項目。為了加強在運動場上的表現和爭取最高成績,也必須全面性地培養教練、裁判和選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