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坐落於杭州錢塘江南岸濱江高教園區,是浙江省唯一的公安本科院校,學院前身是創辦於1949年5月的浙江省公安幹校,歷經浙江省公安學校、浙江公安專科學校、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等時期,2007年3月經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更名為浙江警察學院。2011年3月,獲得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和偵查學、刑事科學技術、治安學等3個專業學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5月,法學、交通管理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3個專業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截至2016年1月,該校有濱江和臨安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861畝,其中濱江校區占地面積245畝、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臨安校區建設規劃用地626畝。開辦8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472人,全日制在校生4000餘人,年民警培訓量達8000人次。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
1949年5月,建立杭州公安人員訓練班;
1949年底,更名為杭州人民警察學校;
1950年,杭州人民警察學校更名為浙江省公安幹部學校;
1978年,開始中專學歷教育;
1982年中專學歷教育單獨劃出,建立浙江省人民警察學校;
1955年浙江公安幹部學校更名為浙江公安學校;
1959年浙江公安學校、浙江政法幹部學校(籌)合併組建浙江省政法幹部學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浙江省政法幹部學校停辦;
1974年,浙江公安幹部學校復校;
1985年,建立浙江公安專科學校
1994年,浙江公安專科學校更名為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開辦大專學歷教育;
2000年,浙江人民警察學校併入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並遷址濱江新校區辦學;
2007年3月,經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更名為浙江警察學院;
2011年3月,獲學士學位授權單位資格。

辦學規模

院系專業

根據2016年6月顯示,該校設有8個二級教學單位,開辦本科專業8個。

系別 層次 專業
偵查系 本科 偵查學、經濟犯罪偵查
治安系 本科 治安學、交通管理工程
刑事科學技術系 本科 刑事科學技術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系 本科 網路安全與執法
法律系
本科 涉外警務、警務指揮與戰術
社會科學部 -- --
公共基礎部 -- --
警察體育部 -- --

師資力量

根據2016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472人(其中專任教師239人),正高職34人,副高職80人,博士學位45人,省部級教學名師5人、省級學科帶頭人3人、省級教學團隊4個。
省級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
帶頭人
刑事案件偵查教學團隊 徐公社
痕跡檢驗教學團隊 呂雲平
道路交通管理教學團隊 杜心全
警務戰術教學團隊 趙軍

教學建設

 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
根據2016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省級重點專業3個、省級重點建設專業5門、省“十二五”優勢專業建設項目1個、“十二五”省級新興特色專業建設項目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公安部精品課程3門、省精品課程16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治安學;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偵查學;
省重點專業:道路交通管理、刑事偵查、刑事技術;
省重點建設專業:治安學、偵查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公司企業犯罪案件偵查、道路交通事故處理;
公安部精品課程:偵查情報學、計算機輔助偵查、警察臨戰套用射擊;
省級精品課程:涉外警務與執法合作、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禁毒實務、公司企業犯罪案件偵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痕跡檢驗、治安管理學,查緝戰術、治安案件查處、刑事照相、法醫學、公安行政法、警務英語;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刑事科學技術實驗中心、偵查綜合示範中心。

學科建設

 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
根據2016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4個“十二五”省高校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扶植學科、1個省社會科學“學科共建”共建學科。
“十二五”省高校重點學科:治安學、偵查學、網路安全與執法技術、刑事科學技術;
省高校重點扶植學科:體育教育訓練學;
省社會科學“學科共建”學科:公安學。

對外交流

根據2016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先後與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雲南警官學院、美國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韓國順天鄉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日本醫科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簽訂了合作交流協定,開展了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及學術交流、短期培訓等方面的合作,2009年起,學校每年選派學生赴各校學習,並接受雲南警官學院學生和韓國、美國的留學生來校學習。2003年起學校每年舉辦“警察與科學”國際講壇,2004年每月舉辦“浙江公安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交流,為公安機關開展高層次警務交流協作和學校師生參與學習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09年,學校被列為公安部引進外國專家項目執行單位。2011年,學校獲得招收留學生資格。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16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有校級研究中心4個、校級研究所15個。
校級研究中心:公安理論研究中心、警務科技研究中心、東協非傳統安全領域研究中心、警察話語行為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所:警務指揮控制研究所、套用心理研究所、現代警務機制研究所、警務文化研究所、公安政工研究所、電子取證研究所、道路交通管理研究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視頻偵查技術研究所、警察法學研究所、公共安全技術防範研究所、禁毒科學研究所、國內安全研究所、公安情報研究所、公共安全與危機管理研究所。

科研成果

根據2014年8月陽光聯考官網顯示,該校出版《國家安全學》、《依法偵查問題研究》、《國家安全與反滲透問題研究》、《轉型期犯罪偵查理論與實踐》、《追逃理論與實務》等專著6部,《依法偵查問題研究》獲浙江省高等學校教師科研成果三等獎(2007年);承擔並結題的省部級課題8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3項;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公安研究》、《中國刑事警察》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12月底,浙江警察學院館藏紙質文獻總量70.37萬冊、鏡像電子圖書18.6萬種、線上使用電子圖書140萬種;購置全文資料庫10個,自建警務信息等資料庫;訂有紙質期刊800餘種。
學術刊物
浙江警察學院學報──《公安學刊》,創刊於1988年,是浙江省公安廳主管、浙江警察學院、浙江省警察協會、浙江省刑事犯罪學學會和浙江省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主辦的綜合性公安理論研究和業務指導刊物。1999年起公開發行,雙月刊,是“全國優秀社科學報”,並被評為“《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第四屆、第五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辦學成果

所授榮譽

2001年4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來校視察並題詞。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學院辦學層次、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已為各級政法機關、保衛部門輸送了1.4萬餘名畢業生,絕大多數畢業生已經成為各級公安機關的業務骨幹,許多畢業生走上了領導崗位,湧現出了以全國公安一級英模、“全國最受歡迎的十大人民警察”王法金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畢業生,為浙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
學院同時還是公安部全國公安局長(政委)首任培訓基地、商務部援外培訓點和浙江省公安廳警官培訓中心,承擔了浙江省的教育援藏項目,辦有西藏班。學院先後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浙江省文明單位”,並被評為浙江省首批“平安校園”。

教學成果

辦學50多年來,學校為各級政法機關、保衛部門輸送了14038名全日制畢業生(其中西藏班大、中專生395人)及大專函授生932人。學校作為公安部全國公安局長(政委)首任培訓基地之一和省公安廳警官培訓中心,已成功舉辦全國公安局長(政委)首任培訓班5期、培訓599人,訓練我省在職公安民警、保衛幹部4萬餘人。絕大多數畢業生已經成為各級公安機關的業務骨幹,許多畢業生還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湧現出了全國公安一級英模、“全國十大最受歡迎民警”王法金,被公安部授予全國“任長霞式公安局長”榮譽稱號的江山市公安局局長陳惠平,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唯一的“模範公安局”稱號的嘉善縣公安局局長陶深明以及陸紀明、徐斌、俞信波、毛斌、楊海升等6名公安二級英模,有數十名畢業生被授予“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稱號,為浙江公安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校園文化

校徽

校標由內外環形構成,體現團結、和諧、包容萬象的寓意。校標內環以學校“忠誠”雕塑為主形,是“忠誠”政治本色的反映,同時也體現校標的唯一性。“忠誠”雕塑下方的波浪形曲線指代學校位於錢江之畔。視覺上,用柔性的水形與陽剛的雕塑形成互補,代表學校教學和人才培養的多元和綜合性。校標外環由中、英文校名及橄欖枝三部分組成,中、英文校名的字型設計易於識別,便於校標推廣和使用;兩側的橄欖枝代表了希望與和平,也是崇高的警察職業所追求的目的,以增強教員與學員的職業榮譽感和自豪感。
校標的內外環採用不同的均衡感設計,外環以均衡為主,保證了校標的嚴肅和正氣;內環中的雕塑採用偏上的布置,凸現學校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校標色彩上採用警察制服的藏青色為主調,凸顯出學校的公安行業屬性。

校訓

“忠誠、嚴謹、團結、奉獻”

現任領導

職位
姓名
黨委書記、院長 傅國良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丁宏
黨委副書記 張福成
副院長 壽遠景、翁文

報考條件

(一)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
(二)品行端正,組織紀律性強,志願從事公安保衛工作。
(三)符合浙江省公安警察院校招生政審條件。
(四)年齡不超過22周歲(1988年9月1日以後出生),未婚,已經在浙江省戶口所在地參加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
(五)身體健康,男生身高1.70米以上(含1.70米),女生身高1.60米以上(含1.60米);男生體重不低於50公斤,女生體重不低於45公斤,體型勻稱(標準體重 =身高〈cm〉-110,超過標準體重25%的為過於肥胖,對過於肥胖的考生嚴格控制);左右眼單眼裸視力均在4.8以上(含4.8);無色盲、色弱;兩耳無重聽;無口吃;五官端正,面部無明顯特徵和缺陷(如唇裂、對眼、斜眼、各種疤麻、胎記和痣等),頸部、手臂、腿部(膝蓋以下)無特別明顯癜痕、疤痕、胎記、色素斑和身體其它大面積的疤痕攣縮;無明顯下蹲困難;嗅覺不遲鈍、無雞胸、無腋臭、無嚴重靜脈曲張,無明顯八字步、羅圈腿,無重度平跖足(平腳板),無文身、少白頭、駝背、斜頸,無各種殘疾, 直系血親無精神病史;無傳染病。B肝項目檢測按《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衛生部關於進一步規範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 B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通知》(人社部發[2010]12號)要求執行。
(六)必須通過《 國家體育鍛鍊標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