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態化手冊

《流態化手冊》由化學工業出版社於2008年1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流態化手冊》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郭慕孫院士、李洪鐘院

流態化手冊流態化手冊
士組織編寫,是國內該專業領域第一部綜合性的工具書。全書廣泛蒐集流態化科學技術領域有用基礎數據和設計研究資料;列出常用的計算、設計方法、公式和圖表;廣泛反映各個部門套用流態化技術生產的經驗。《流態化手冊》編排體系以流態化技術為主幹,向外延伸擴及作為基礎的顆粒科學技術以及顆粒-流體系統,另一方面廣泛觸及流態化技術的眾多套用領域。《流態化手冊》詳細介紹各種類型的流化床,包括傳統以及新興的流化床層;對流化床的選型和設計提出指導原則;對床層的傳熱、傳質,流化床結構和構件,以及流化床性能及操作參數的檢測和試驗,提供了較詳細的實用資料。流態化技術套用部分是《流態化手冊》的重要特色,全面而廣泛地涉及套用流態化技術的各個行業、各個領域;覆蓋了經典的套用領域以及近年來在石油化學工業、能源與生化工業開拓的新套用領域;並且由有實際套用流態化技術經濟的研究、設計和生產單位提供有代表性的具體流態化工藝流程實例、實用設計數據和運算元據、過程模型、計算設計公式等。

作者簡介

郭慕孫,1920年生於湖北漢陽。1943年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化學系。1947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化工碩士學位,在論文研究中首次觀察到液/固和氣/固流態化的差異,分別命名為“散式”和“聚式”流態化。1947年及19521956年在紐約碳氫研究公司工作,開發了煤氣化、空氣分離、氣體淨化及鐵礦氣體還原等工藝,獲三項美國專利。1956年至今任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原化工冶金)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名譽所長。從事中國氧化鐵礦流態化焙燒(富集、分離有色金屬、制鐵粉)、流態化浸取和洗滌(提取有色和稀有金屬)等研究,提出“廣義流態化”及其有關概念。近年著作有“理想和無氣泡流態化”、“快速流態化”。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兩項和國際流態化成就獎。曾作為訪問教授在美國維吉尼亞工業大學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7年當選為瑞士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中國顆粒學會名譽理事長。

目錄

發展歷史
第1篇 顆粒及顆粒系統
1 顆粒的粒度、粒徑
1.1 粒度、粒徑的定義
1.1.1 三軸徑
1.1.2 投影徑
1.1.3 球當量直徑
1.1.4 篩分徑
1.1.5 顆粒投影的其他粒徑
1.2 粒徑的物理意義
1.2.1 Feret徑、Martin徑和投影面積相當徑
1.2.2 Caucy定理
1.3 粒徑分布
1.3.1 頻率分布和累積分布
1.3.2 粒徑分布的函式表示
1.4 平均粒徑
1.4.1 平均粒徑的定義
1.4.2 主要的平均粒徑
1.5 顆粒的分類
參考文獻
2 顆粒的形狀
2.1 顆粒形狀術語和幾何表示
2.1.1 顆粒形狀術語
2.1.2 顆粒形狀的幾何表示
2.2 形狀指數和形狀係數
2.2.1 單一顆粒的形狀表示
2.2.2 均齊度
2.2.3 充滿度
2.2.4 球形度
2.2.5 圓形度
2.2.6 圓角度
2.2.7 表面指數
2.2.8 形狀係數
2.2.9 基於輪廓曲線的形狀指數
2.3 顆粒形狀的數學分析
2.3.1 Fourier分析
2.3.2 方波函式
2.3.3 分數維方法
2.4 動力學形狀係數
2.4.1 阻力形狀係數
2.4.2 動力學形狀係數
參考文獻
3 顆粒測量
4 散料物理
5 散料力學
6 滲流
7 顆粒流體兩相流
8 納米材料的製備
第2篇 流態化
1 流體力學
2 氣固流態化的散式化方法
3 流態化系統的模擬
4 熱質傳遞
5 流化床的選型、設計
6 流態化構件
7 特殊流態化
8 流態化床中的氣-固反應
9 流態化測試
第3篇 流態化套用過程
1 套用概述
2 物理過程
3 化學過程
4 生化過程
附錄 化學化工常見非法定計量單位和換算係數
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